噶舉派

字數:1081   加入書籤

A+A-


    藏語“噶舉”意為“口授傳承”,因為此派的密法修行,是通過師徒口耳相傳繼承下來,故稱“噶舉派”,又因為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俗稱“白教”。此派傳承複雜,流派眾多,但均源於瑪爾巴和米拉日巴,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係統便始於該派的噶瑪噶舉,此派在西藏曆史上影響巨大,現在仍在藏傳佛教中占一席之地。
    噶舉派是公元十一二世紀佛教後弘時期發展起來的,屬於新譯密咒派。開始創立者先後有兩人:一是穹布朗覺巴(9901140,一是瑪巴羅咱瓦(瑪巴譯師(10121197。他們兩人曾多次到過尼婆羅和印度等地,依止了很多名師,學習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得到《四大語旨教授》。《語旨》是佛語的意旨,由祖師口語相承,血脈不斷遂稱為語傳,藏名叫噶舉。後來香巴在後藏發展形成為一個傳承係統,稱為香巴噶舉,瑪巴在前藏發展也形成一個傳承係統,稱為達布噶舉。雖然門戶不同,但由於他們兩人的大法均出自一個來源,又都親領語旨傳授,所以都稱噶舉巴。
    噶舉派的經典和教法都是來源於印度,合稱為四大語旨。瑪巴派語旨的教授有《大手印》和《那若六法》。香巴噶舉亦係語旨傳承,故其續經與瑪巴噶舉均相同。其教授類則有《幻身大灌頂》、《空行五教》、《大手印盒》等等灌頂教敕。
    關於因的理論。噶舉派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承認眾生有佛性,但現在不是佛,還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證成佛,須要從粗身心逐步轉變到最微細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據身心的粗細,修證方法亦有大小等級之不同。關於道。總分為前行與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脫道與方便道。解脫道本派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講明心見性的法門和寧瑪派一樣,是頓悟一心的無功用法門,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機還是從有功用的法門修生、圓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關於果。證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則可出現深道已達究竟之十果相、八功德、八成就、四事業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四身五智等之殊勝道悉地,尤其能現證空樂空雙運不變,離障如幻之虹體身,得現空自現各各了別之妙智和法身大界之妙智,成就具五決定之報身,並能無礙履行大空等等,皆為己得六法究竟之果也。
    色心二法是緣起相對而有,雖有如幻。緣起是承認兩點,成佛兩點則統於一點,二合為一,消除差別,達到平等圓融境地。這就是《大手印》的雙運之義,也是噶舉派的中心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