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
字數:1869 加入書籤
[河圖洛書]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曆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被譽為\"宇宙魔方\"。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盂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境內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係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周易》和《洪範》兩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曆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
[禮樂之製]周代的禮、樂是周王朝立國之本,而製禮作樂這一重大的文化工程,是周公在洛陽完成的。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協助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新王朝建立後,他又製禮作樂,建立典章製度、倫理規範,\"明德慎刑\",對王朝的鞏固和社會的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周公通過禮樂來治理國家,建立社會秩序,促進社會曆史發展。周公的禮樂思想是後世儒學之源,影響中國數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河洛文化的一通豐碑。
[道家]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就有道家。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曾為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長期在洛陽管理圖書典籍。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儒家創始人孔子曾不遠千裏前來洛陽,問禮於老子,足見當時道家影響之大。由於洛陽是道家的發祥地,曆代道家名宿如浮丘公、王子喬、張道陵、帛和、葛洪、冠謙之、徐騫、王遠知、潘延、呂洞賓等,先後都曾在洛陽活動。
[佛學]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誕生於南亞次大陸的古代印度。東漢水平年間,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被拜求佛法的漢使從西域邀至洛陽,佛學從此正式傳入中國。次年,為之興建白馬寺,此為由國家創建的第一座中國佛寺。此後,洛陽就成為中國佛學研究和佛事活動的中心。
[魏晉玄學]東漢末年,戰亂頻繁,社會動蕩,尊卑易位,經學衰微。魏晉時期,一種新的哲學思潮,即玄學應運而生。其時,京都洛陽有批\"名士\",大興清談之風,用老莊思想從各種不同角度闡釋儒家經典,以玄學同經學分庭抗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曹魏正始年間的何宴、阮籍、向秀、郭象。玄學的興起,改變了整個社會風尚,人們鄙棄仕途,看重學問,追求精神的自由,也因此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並產生了《廣陵散》、《蘭亭集序》等空前絕後的藝術傑作。東晉之後,玄學與佛學漸趨合流,走向衰微。
[洛學]北宋洛陽以程顥、程頤兄弟為首的學派。二程同受業於周敦頤,他們提出了\"理\"的哲學範疇,認為理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一草一木皆有理\"。還認為理是\"天理\",乃人類社會永恒的最高準則,並以此闡釋封建倫理道德,把三綱五常視為\"天下之定理\"。洛學以儒學為核心,並將佛、道滲透於其中,旨在從哲學上論證\"天理\"與\"人欲\"之間的關係,規範人的行為,維護封建秩序。二程洛學是保守的和唯心的,但也包含有辯證法因素。他們提萬物莫不有對\",\"動靜相因,物極必反\",承認事物是相互製約、發展變化的。洛學奠定了宋明理學的基礎,在中國哲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其後,宋代的朱熹、陸九淵,明代的王陽明,又在二程開辟的方向上發展了理學。宋明理學是宋代之後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支柱,而二程洛學則開了理學之先河。
[洛陽牡丹花會]1982年9月,洛陽市人大常委會定牡丹為市花,並決定於每年4月1525日舉辦牡丹花會。\"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牡丹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被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在我國已有2400餘年的人工栽培曆史。洛陽牡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宋。傳說女皇武則天曾旨令百花在冬天開放,獨有牡丹違旨不發,結果被武則天從長安貶到洛陽。洛陽適於牡丹生長,歐陽修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