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年譜

字數:2360   加入書籤

A+A-


    366年,僧人樂僔、法良遊方到鳴沙山,在此造窟修行,開鑿莫高窟第一窟。
    400年,法顯西行求法,途徑敦煌。
    530年,瓜州刺史、東陽王在莫高窟修建石窟。
    563年,改敦煌為鳴沙縣。
    695年,禪師靈隱等在莫高窟造大像。
    698年,李克讓於莫高窟修造佛龕並立碑。
    721年,沙州僧處諺等造南大像。
    785年,沙州陷蕃。
    833年,法成在沙州譯述佛經。
    834年,洪辯營建365窟。
    848年,張議潮收複瓜、沙等地。
    851年,沙州置歸義軍。
    868年,王玠出資雕版印刷《金剛經》,為現存最早印刷品。
    906年,張承奉自立為白衣天子,號西漢金山國。
    924年,曹議金為歸義軍節度使。
    1019年,遼封沙州節度使曹賢順為敦煌郡王。
    1036年,西夏盡取河西之地。
    1227年,蒙古破瓜沙二州。
    1348年,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立。
    1524年,明帝國關閉嘉峪關,敦煌孤懸關外。
    1760年,置敦煌縣。
    1819年,徐鬆遊覽莫高窟。
    1877年,匈牙利塞切尼考察團到達敦煌,"發現"莫高窟。團員包括地質學家洛克齊。他們的著作《於遠東》載有對莫高窟的描述與速寫。
    1900年,農曆5月26日(公曆6月22日)王道士發現藏經洞,隨後藏經洞卷子在西北作為古董和書畫珍品流傳。
    1904年,敦煌縣令汪宗翰責令王道士清點藏經洞遺書,並就地封存,暫為保管。
    1907年5月21日,斯坦因進入藏經洞騙購大量寫本和佛畫。
    1908年3月3日,伯希和進入藏經洞騙購大量寫本和佛畫。
    1910年,清朝廷下令解運劫餘卷子入藏京師圖書館。
    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在莫高窟粘取壁畫12幅,粘剝未逞損毀壁畫十餘幅,取彩塑兩尊。
    1925年,劉半農在巴黎圖書館抄錄敦煌卷子104種,後輯為《敦煌掇瑣》。
    1931年,陳垣《敦煌劫餘錄》出版,陳寅恪作《序》並提出"敦煌學"概念。
    1937年,梁思成赴莫高窟考察古建築,這是幾十年來第一位中國學者親曆踏訪。
    1941年,張大千攜夫人、子侄及五位藏族畫匠到莫高窟臨摹,持續近三年。
    1944年2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所長為常書鴻。
    1951年,敦煌文物展覽會在故宮午門城樓上展出。
    1953年,日本龍穀大學成立"西域文化研究會",著手對大穀藏敦煌文書的整理工作。
    1957年,英國出版了翟理斯用了38年時間編成的《大英博物館藏敦煌漢文寫本目錄》。
    1961年,王重民主編的《敦煌遺書總目錄索引》出版問世。
    1981年,由法國學者整理的《伯希和筆記》開始出版,到1987年,6冊全部出齊。
    198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97年,日本人青山慶示向敦煌研究院捐贈8件敦煌文物,這是流失海外的藏經洞文物首次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