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景觀

字數:8151   加入書籤

A+A-


    自然狀況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風景名勝區的範圍為東經110°20"30"~110°41"15"、北緯29°16"25"~29°24"25",總麵積390.8平方千米,其中,外圍保護地帶麵積126.8平方千米。地處中亞熱帶北部氣候區,屬山原型濕潤氣候。區內石英砂岩柱峰有3103座,千米以上峰柱243座,最高峰為兔兒望月峰,海拔米;境內長2000米以上的溝穀32條,總長達84.6千米,其中,以金鞭溪最為著名。峰頂多為三麵懸崖深穀的台地,常為山民安居紮寨之處,最為有名的有黃石寨、鷹窩寨、鑼鼓寨、躲官寨等。
    武陵源是生物寶庫,區內植物垂直帶譜明顯,群落結構完整,生態係統平衡,屬中國日本植物區係的華中植物區,是該植物區的核心地帶,蘊藏著眾多的古老珍貴植物和中國特有植物資源。森林覆蓋率達88%。高等植物有3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有l07科、250屬、700餘種。首批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重點保護植物有35種。陸生脊椎動物有50科、11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種、國家三級保護動物17種。
    1988年國務院審定武陵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批準設立省轄張家界市,建立武陵源區人民政府,以加強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管理。1992年12月,武陵源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自然遺產具有突出價值的地質地貌武陵源在區域構造體係中,處於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在漫長的地質曆史時期內,大致經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武陵―雪峰運動奠定了本區基底構造。印支運動塑造了本區的基本構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之一。
    構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層主要由遠古生界中、上泥盆統雲台觀組和黃家墩組構成,地層顯示濱海相碎屑岩類特點。岩石質純、層厚,底狀平緩,垂直節理發育,岩石出露於向斜輪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觀形成的特殊地質構造環境和基本條件。而外力地質活動作用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則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觀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質環境中由於內外地質重力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奇特多姿的地貌景觀●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體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幾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體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獸、若物,變化萬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點是:質純、石厚,石英含量為75%~95%,岩層厚520餘米。具間層狀層組結構,即厚層石英砂岩夾薄層、極薄層雲母粉砂岩或頁岩,這一層組結構有利於自然造型雕塑,增強形象感。岩層裸露於向斜輪廓產狀平緩(5°~8°,局部最大達20°,增加了岩石的穩定性,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決條件。岩層垂直節理發育,顯示等距性特點,間距一般15至20餘米,為塑造千姿百態的峰林地貌形態和幽深峽穀提供了條件。
    基於上述因素,加之在區域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抬升、傾斜,流水侵蝕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風化作用、生物化學及根劈等多種外營力的作用下,山體則按複雜的自然演化過程形成峰林,顯示出高峻、頂平、壁陡等特點。
    ●構造溶蝕地貌:武陵源構造溶蝕地貌,主要出露於二疊係、三疊係碳酸鹽分布地區,麵積達30.6平方千米,可劃分為五亞類,堪稱為“湘西型”岩溶景觀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態有溶紋、溶痕、溶窩、溶鬥、溶溝、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窪地、石膜、漏鬥、落水洞、豎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於索溪峪河穀北側及天子山東南緣,總數達數十個。以黃龍洞最為典型,被稱為“洞穴學研究的寶庫”,在洞穴學上具有遊覽和探險方麵特殊的價值。
    ●剝蝕構造地貌:分布於誌留係碎屑地區,見及三亞類:碎屑岩中山單麵山地貌,分布於石英砂岩峰林景觀外圍的馬頸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觀至大尖一帶;鯉魚脊5穀中山地貌,分布於湖坪、石家峪、黃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於中山外緣,山坡較緩,河穀呈開闊的5型。
    ●河穀侵蝕堆積地貌:本類型可分為山前衝洪扇、階地和高漫灘。前者分布於沙坪村,發育於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帶;索溪兩岸發育兩級階地,二級為基座階地,高出河麵3―10米;軍地坪―喻家嘴一線高漫灘發育,麵積達4~5平方千米。
    完整的生態係統武陵源位於西部高原亞區與東部丘陵平原亞區的邊緣,東北接湖北,西部直達神農架等地,西南聯於黔東梵淨山。各地生物相互滲透,物種豐富,特別是這裏地形複雜,坡陡溝深,加上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森林發育茂盛,給眾多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加之武陵源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為幹擾較少,從而保存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成為我國眾多子遺植物和珍稀動植物集中分布地區。據考證,幹百年來武陵源從未發生過較大的氣候異常、水土流失、岩體崩塌或森林病蟲害大發生等現象,證明武陵源保持了一個結構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態係統,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
    ●武陵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在眾多的植物中,武陵鬆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形態最奇,有“武陵源裏三千峰,峰有十萬八千鬆”之譽。
    古樹是自然遺產中的“活文物”。武陵源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點。神堂灣、黑樅腦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張家界村一株銀杏古樹高達44米,胸徑為1.59米,被稱為自然遺產中的活化石。生長於腰子寨的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珍貴樹木。這些植物種質資源,有著極高的科研價值,它們的生存環境、林相結構及其保護、保存等都是重大的研究課題。
    ●寶貴的野生珍稀動物:武陵源在動物地理分布上屬於東洋界,華中區,位於西部山地高原亞區與東區部丘陵平原亞區的交界線邊緣。這裏地形複雜,氣候溫和,雨量豐富,經過長期的侵蝕風化,石英砂岩構成巨大的奇峰異石,坡陡溝深,加之森林茂密,給動物生活、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經初步調查,陸生脊椎動物共有50科116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單》中的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10種。武陵源動物世界中,較多的是獼猴,據初步觀察統計為300隻以上。當地人叫做“娃娃魚”的大鰓,則遍見於溪流、泉、潭中。研究動物生態在武陵源生態係統中的作用及兩者的關係,對於保護動物和維護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珍奇的地質遺跡景觀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係地層中砂紋和跳魚潭邊岩畫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質遺跡,不僅可供參觀,而且是研究古環境和海陸變遷的證據。分布在天子山二疊係地層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龜背花紋,故稱“龜紋石”,是雕塑各種工藝品的上好材料。
    多姿多彩的氣候景觀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陰、晴、朝、暮,氣候萬千。雲霧是武陵源最多見的氣象奇觀,有雲霧、雲海、雲濤、雲瀑和雲彩五種形態。雨後初霽,先是膘朧大霧,繼而化為白雲,縹緲沉浮,群峰在無邊無際的雲海中時隱時現,如蓬萊仙島,玉宇瓊樓,置身其間,飄飄欲仙,有時雲海漲過峰頂,然後以鋪天蓋地之勢,飛滾直瀉,化為雲瀑,蔚為壯觀。
    霞日。每當晴天的清晨,一輪紅日在朵朵紅雲的陪伴下,從奇山異峰中冉冉升起;傍晚,伴五彩雲霞徐徐下降,那林立的峰石,在雲霞的沐浴下,更顯韻姿綽約,分外迷人。
    月夜。當月明星稀,萬籟俱寂之時,峰林在皎潔的月光下,披上層層霧紗,洋溢著幽奇、神秘之感。
    冬雪。冬日雪後,層層山巒,座座石峰,銀裝素裹,冰簾垂掛,玉葉瓊枝,玲瓏剔透,變成童話中的水晶世界。
    美學價值風景美學特征武陵源的美學特征,可概括為奇、奧、秀、幽、野五字。武陵源峰石奇特,拔地而起,陡峭嵯峨,峰峰依傍,層層相疊。登天子山、黃石寨等高台地,俯瞰千峰萬壑,如萬叢珊瑚出於碧海深淵,深不可測,奧妙無窮。武陵源植被繁茂,種類繁多,尤以武陵源鬆生長奇特,造型奇美,或聳立峰頂,或懸掛峭壁,或橫臥峰隙,其形古樸,其勢蒼勁,其神邈遠,給人以美感和精神鼓舞。武陵源多姿多態的溪、泉、湖、瀑,其質純淨,其味甘醇清新,給人以悅目暢神之感。武陵源的雲濤霧海,神秘莫測,千變萬化,時而蒸騰彌漫,時而流瀉跌落,時而鋪展凝聚,時而舒卷飄逸……,造出令人迷醉的夢幻境界。武陵源的地下溶洞壯美神奇,構景妖嬈,妙趣橫生。豐富多采的自然景觀有機地排列組合,相互襯托,交相輝映,構成虛實相濟、含蓄自由的山水佳境,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與美學價值。宏大的整體,豐富的景觀武陵源具有觀賞價值的景體宏大,總麵積為390.8平方千米,其中觀賞核心區為264平方千米。其自然景觀絢爛多彩,種類齊全。群山之崢嶸,峰林之奇特,峽穀之幽深,溶洞之神奧,生態之齊全,煙雲之幻變,水景之豐富,空氣之清新,氣候之宜人,環境之幽雅等自然特色,被譽為“科學的世界,藝術的世界,童話的世界,神秘的世界”自然景物形態美●奇特的峰林,磅瞞的氣勢:石英砂岩峰林奇觀是武陵源奇絕超群、蔚為壯觀的勝景,具有不可比擬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分割性,堪稱大自然中最為傑出的作品,它以多、美、野著稱。武陵源共有峰林3103座,這在世界峰林“家族”中是獨一無二的。登上天子山、黃石寨、腰子寨、鷹窩寨等高台地,舉目回顧,無論是高山之上,還是群山環抱之中,都聳立著高低參差,奇形怪狀的石峰,令人美不勝收。武陵源石峰從峰體造型看,或渾厚粗獷,險峻高大,或怡秀清麗,小巧玲瓏。陽剛之氣與陰柔之姿並具,從整體氣勢上來品評符合“清、醜、頑、拙”的品石美學法則,給人以賞心悅目之美感。再從峰體的色彩來看,由於石英砂岩的特殊岩質,使其峰體色彩既沒有蒼白之容,也無暮年之態,似瀟灑侗儻鮮活紅潤的少男少女,朝氣勃勃,魅力無窮。武陵源石峰具有奔放不絹的野性美。形態變化多端,各臻其妙。有的如金鞭倚天聳立,直入雲端;有的似銅牆鐵壁,威武雄壯,堅不可摧;有的如寶塔傾斜,搖搖欲墜,似斷實堅;有的若盆景精製,玲瓏剔透,耐人尋味。如金鞭岩,三麵如刀劈斧削一般,棱角分明,金黃微赤岩身,拔地突起,直入霄漢,垂直高度達300餘米,在陽光照射下,“鞭”體光彩熠熠,氣勢咄咄逼人。然在"金鞭"對麵,有一座垂直高度為300餘米、被人叫做“比薩斜塔”的“醉羅漢”峰,由西向東傾斜約10°左右,站在峰下仰望,頓覺風動雲移,"羅漢"搖晃,大有危樓欲摧之感。像這樣"野"性十足,不拘一格的奇峰怪石,真是不勝枚舉。
    ●多姿多采的水景:武陵源有“水八百”之稱,以“久旱不斷流,久雨水碧綠”為特色。溪、泉、湖、瀑、潭齊全,紛呈異彩。金鞭溪銜連索溪,把沿途自然風景的“珠璣”綴成一串,構成美妙的山水畫卷,並給人以動態美感。鴛鴦瀑布從高達百餘米的懸岩飛瀉直下,遠處聽聲,如雷隆隆,回蕩峰壁;近觀瀑形,似大小"銀龍",形、聲、色俱佳,給人以豪壯美感。
    ●藏奧納秀的峽穀風景:金鞭溪、十裏畫廊、黑槽溝等峽穀均是幽深奇秀、隱天蔽日之地。幽峽蜿蜒伸展,兩旁樹木蔥蘢,雜花香草,點綴其中,青苔染壁,古藤懸掛,清溪嘩嘩,鳥韻依依,造成清幽深邃的幽美氛圍,“人遊山峽裏,宛在圖畫中”,令人頓生幽思遐想。
    ●壯美奧秘的地下溶洞:景觀奇美齊全的黃龍洞,係我國超級長洞,規模龐大,最寬處200米,最高處51.25米,總麵積為5.2萬平方米,被稱為"洞穴學研究寶庫"。
    ●蒼勁神異的武陵鬆:“峰頂站著鬆,峰壁掛著鬆,峰隙含著鬆,鬆枝搖拽三千峰”,寫出了武陵鬆蒼鬱枝虯,剛毅挺拔,姿態秀美的特征,它不畏烈日暴雨、雷電擊打、冰雪嚴寒,以裸露的鋼爪般的頑根緊抓峰隙,給武陵源奇峰著綠披翠,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變幻神詭的雲海:雨過初霽,雪後日出,登高遠瞻,時而雲騰煙湧,峰巒沉浮;時而回旋聚攏,白“浪”排空;時而茫茫一片,鋪天蓋地;時而化為雲瀑,瀉落峽穀;時而徐徐抖散,掛壁練峰……由峰林形成的峰海和由鬆林形成的林海,飄浮在煙雲形成的雲海裏,形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麵。
    ●秀美和諧的田園風光:共有7處。尤以沙坪風光最佳,田園前,索溪與百丈溪抱流,田園平緩上升,直到峰巒,相互銜接,融為一體。田園之中,村宅點綴,綠樹四合,翠竹依依,朝夕炊煙彌漫升騰,景致淡雅怡適。田野風光,又因四時農作物不同而變化多彩,創造出一種具有濃烈抒情氛圍的田園樂章。整體和諧美●陽剛美與陰柔美的有機組合:武陵源從美的形態組合來看,既有雄奇、幽峭、勁捷、崇高、渾厚的陽剛之美,又有清遠、飄逸、衝淡、瑰麗、雋永的陰柔之美。武陵源的山與水,峰與霧,峰與鬆,無不體現出既對立又統一的形式美。登高欣賞奇峰怪石時,從整體氣勢看數百座石峰拔地而起,形成汪洋您肆的峰海,給人以豪壯、博大、崇高、渾厚的陽剛之美。當你細品單體石峰亭亭玉立的秀姿、節理、斑紋、色彩時,又會使人感受瑰麗、雋永、清遠纏綿的陰柔之態。如十裏畫廊的寶塔峰,垂直高度約200米,給人以挺拔、峻峭、勁捷的陽剛美,而峰體上的武陵鬆,山風吹拂,綠雲繚繞,或掛或纏,形成一種情意纏綿的陰柔美。
    ●形態美與意境美交相生輝:武陵源的奇峰怪石、溪、泉、湖、瀑、幽峽、奧洞以及樹木花草等自然景物的形態結構方式,無不符合美的形式法則,因而能夠賦予人的氣質、情感和理想,使人心曠神怡,形成美好意境,登高看到石峰林立、山巒綿延的奇觀,使人感到眼界闊大,心胸寬廣,倍感人生美滿、幸福,更加激勵奮發信念。在金鞭溪幽峪裏,又會使人產生寧靜淡泊的雅趣。
    ●自然美與藝術美珠聯壁合:武陵源塑造了幹變萬化的風景空間,它們有著不同的形式和個性,不同個性的欣賞空間構成了色彩斑斕的風景特色。千姿百態的自然景物,具有時空藝術美,同時它又融進了社會藝術美,如富有濃鬱生活氣息的概括命名,廣為流傳的神話曆史故事等。這種化景物為情趣的結果是審美的再創造,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高度和諧統一。如天子山“禦筆峰”高聳的“筆”端,有數棵古老的武陵鬆,峰鬆結合成主景、主題,而“禦筆”稍後的左邊有石峰酷似擱筆的“江山”,從“禦筆”望去,則是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四十八大將軍岩”和被當地人稱做“兵卒”的奇峰怪石,成為“禦筆峰”絕妙背景、陪襯,其間溝壑縱橫交織,形成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較大欣賞空間。更為奇絕的是每當雲湧霧飄,“禦筆”疾“書”其後百千峰石在雲霧之中,鬆濤聲裏沉浮升降,奔突衝撞,正好與當地傳說故事中的“向王‘禦筆’點兵,千軍萬馬上陣”相吻合。因而,更渲染突出了主題意境。
    由於造化之功,武陵源既有濃鬱的浪漫情調,又富有神秘色彩。峰石參差,溝壑縱橫,岫巒飛動,形成錯落有致,高低有序,層次豐富的風景空間序列,呈現出一定的節奏和韻律。在群峰中以天子山、黃石寨等高台地為中心,形成“百鳥朝鳳”、“眾星拱月”之勢。如從索溪峪經植物園、回音壁、南天門至天子山,一路峰峰挺秀,石石標新,美不勝收。登上天子山高台之後,豁然開朗,近峰遠岫飽覽無遺,雲煙霞輝,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怕。
    武陵源以其奇奧、全麵的自然景觀,嶄露頭角,飲譽中外。由於特定的地理條件,雖然它沒有古老悠久的開發史,沒有帝王祭祀,曆代聖賢題留的碑雕石刻,沒有舉世公認的墨客騷人的詩文捧頌,似乎帶來遺憾。但是卻更給人帶來驚奇、新鮮。武陵源完全屬於它自己。它無需人工粉飾雕琢,淡抹濃妝,它向人們展示的是它那帶著洪荒時代,具有原始野性的本色。正是它那獨特的風格、卓絕的風範、美學特征和科學價值,一舉成為人類的科研寶地,覽美天堂。作為“天下第一奇奧區”的武陵源,不僅是中國,也是地球惠贈給全人類的最珍貴的遺產。
    武陵源風景區麵積為264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麵積為1268平方千米。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為國內外罕見,峰巒如林,造形奇特,它以奇峰、怪石、幽穀、秀水、溶洞“五絕”聞名於世,區內又有茂密的森林,多姿的溪澗、變幻的煙雲,淳樸的田園風光,構成立體的長幅畫卷,蔚為壯觀,堪稱集自然科學價值和原始野性美學價值於一身的全人類的珍貴自然遺產。
    武陵源的風景整體宏大,景觀豐富,奇特殊性峰嶸而立,氣勢磅礴。
    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具有不可比擬、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等特點成為武陵源奇豔超群,蔚為壯觀的勝景。
    武陵源有峰巒近3000多座,在天子山上或在黃石賽等高台地上,舉目四望,視集中稠密的峰林,高低參差,奇形怪狀。或險峻高大,或淑秀清麗,陽剛之氣與陰柔之姿並存,賞心悅目,美不勝收,駱駝峰酷似駱駝,頭頸身尾俱全,無以駝峰部分更加栩栩如生,醉石峰高200米,上大下小,嶙剛愎自用峰體向南傾斜19度左右,站在峰下仰望石峰似搖晃欲倒,王後峰並如直立的手掌。
    武陵源水景類型齊全,溪、泉、湖、瀑、潭異彩紛呈武陵源有“秀水八百”之稱,且久旱不斷流。金鞭溪銜接索溪,把沿途絕大部分自然風景穿成一串,構成美妙的山水畫卷。瀑布從高達百米的懸崖飛瀉而下,似兩條銀紮進水潭,形、聲、色俱佳。
    武陵源的田園風光秀美和諧武陵源共有淡雅寧靜的田園風光七處。沙坪田園兩溪抱流,田園平緩上升,直到與如屏如畫的峰巒相銜接,村宅點綴,綠樹四合,翠竹依依,炊煙嫋嫋。創造了濃烈的抒情氛圍,令陶醉。
    武陵源具有完整的生態係統和眾多的野生珍衡動植物種質資源。
    武陵源保留了長江流域古代植物群落的原始的風貌,古老的銀杏樹高達50米,胸徑1.59米,被稱為自然遺產中的活化石。珙樹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豆杉、伯樂樹、香果樹等均為珍稀樹種,武陵鬆分布麵廣保護數量多,有“十萬八千鬆”之譽。列入《國家級保護動物名單》中的一、二類保護動物,在武陵源有13種。對野生動物與武陵源生態係統關係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