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肩膀上的擔子
字數:3817 加入書籤
“去茅台廠那邊?以前就沒出過遠門,這事廠裏會批準嗎?”朱茂林問道。
陳浩的這個提議,比剛剛他的那個想法的確看起來更加的靠譜。
但是他也的確沒出過遠門,心裏有點發怵,擔心自己辦不好,又擔心廠裏不會同意。
“出差交流,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周高廉廠長不也到市酒廠這邊來開了座談會嗎?朱科長自然也能夠去茅台廠那邊出差,學習茅台廠的經驗,有來有往,無論是誰都不會反駁,隻會覺得很正常。”陳浩說道。
“就是有人反駁,朱科長據理力爭,廠裏的領導多半也會同意,廠裏的領導既然恢複了產品檢驗科,自然也是想要做些事。”
“至少在名義上想做些事,出差這事就隻是花費些差旅費,費用支出正當名分,並非福利,而是正常支出,市酒廠領導批準下來不會有任何阻力。”
這年月,任何福利都會被詬病,特別是計劃外的福利,都會被卡的死死的。
就如劇組拍戲,大陸的演員一頓飯就幾個饅頭,就點鹹菜,夥食不好,想吃點好的,還得家裏人寄糧票過來,自己去買,就是天氣熱,想讓人在開水裏放點茶葉,解暑,也不被同意。
香港的演員卻能每頓大魚大肉,糧票多的用不完,撕了扔廁所裏。
有些導演能給大部分演員開一集80塊錢的片酬,平均每天幾毛錢的工資,而給自己喜歡的演員開1500塊錢的片酬,3天拍完,平均每天的工資能有500塊錢。
計劃經濟下,隻要入了賬,得了能拍板的領導同意,就是一天花幾萬塊錢也沒事,沒入賬,哪怕幾毛錢,幾塊錢的福利,也不被允許。
“的確如此,出差算不上福利,也是為市酒廠出力,是公務,是正當事。”朱茂林點頭。
“要學習,就找行業頂尖的單位學習,將這個經曆寫到文章中,寫到製定的標準規範中,會更加有說服力。”陳浩道。
“這裏就你我兩人,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朱科長你想做事,就得先往上爬,等待適當的時機,才能解決問題。”
“為市酒廠,為職工出力。”
“小的方麵是私心,但大的方麵,還是一心為公。”
很多人講道理,闡述自己的觀點,往往都會來一些名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作為佐證。
朱茂林完全可以做類似的操作。
拿茅台廠的產品檢驗方麵的實際操作,作為寫市酒廠相關標準規範的參考背書。
跟茅台廠這樣的行業標杆綁定在一起。
或者說,蹭一蹭茅台酒廠的名氣。
“早就該來找你的,你的辦法多。”朱茂林點頭。
陳浩的腦子的確是活。
他思考了很久,想著怎麽解決問題,一直不得法,陳浩輕易就想到解決的辦法。
按照這個法子去做,既不會得罪職工,又能做成事,又有被提拔的可能。
“你要去茅台廠之前,可以跟我說一聲,我跟茅台廠那邊聯係聯係,先替你打探下,探探周廠長的想法,雖說周廠長多半不會拒絕,但提前問一問總歸是更好些,不會顯得那麽的突兀。”陳浩道。
讓朱茂林通過自己聯係茅台廠,是想讓對方欠他一個人情。
不斷加深自己在朱茂林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跟帥府大酒店那邊,對劉英的操作類似。
借力打力。
朱茂林爬的越高,在市酒廠地位越高,在大的改革方麵,話語權更重,到時自己能借對方手挖取蛋糕的份量越大。
劉英,朱茂林等人,就是他手中的勺子,他盡可能的將勺子做的更大。
“那就多謝了,有你提前聯係,我再跟茅台廠那邊說,把握更大。”朱茂林說道。
一些難纏,想不出頭緒的事,在陳浩的分析下,如同撥雲見日。
“你跟我聯係緊密,這事肯定瞞不過你老丈人,你不怕他跟你之間生出嫌隙?”朱茂林問道。
陳浩給他西瓜的時候,童永昌臉色很難看。
要說陳浩懂人情世故,跟童永昌的關係很差,要說不懂,在茅台廠,還有自己的問題上,心裏卻很有數。
“人跟人之間相處,應該是投桃報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陳浩道。
“在這樣的前提下,相處才會和諧,才能長久,如果隻是仗著身份,尤其是長輩之類的身份,違背這個原則,肯定不對。”
他看著朱茂林,“不會,能力不行,都是正常的,都能理解,可如果不會,能力不行,偏要扭捏矯情,就不對了。”
朱茂林沒做評價,輕笑了兩聲,陳浩這個話也不知道是說童永昌,還是在點他。
表麵看在說童永昌,可好像是在點自己,隻不過童永昌是作為反麵,而他則是作為正麵。
“後麵我還會來市裏,生產隊的瓜果不少,會給朱科長帶些,朱科長該跟市酒廠的領導多走動,平常時候有些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時刻想著領導才成。”陳浩道。
“也可以給報社的記者,主編送些,相關的規章製度,寫好條程,貼到廠裏,行業的一些思考,崗位上的一些見解,可以發表到報紙上。”
“你剛說參考外國的一些標準規範,這個怕是不行吧,雖說跟前幾年比,風氣開放了些,可涉及到外國的東西,還是很敏感。”朱茂林問道。
西方的經濟製度,在一段時間內是被批判的。
大學停止招生的那幾年,國內甚至停止了向國外派留學生。
哪個知識分子家裏搜出國外的書籍,甭管是政治,經濟,還是醫學,少不得被批判。
這幾年氣氛鬆了些,可造成的影響,產生的衝擊,好多人還心有餘悸。
“必須加上國外的標準規範,而且還要著重的寫。”陳浩道。
他看著朱茂林,“朱科長你如果實在擔心,可以先搜集相關的資料,先在家裏把稿子寫好,多寫幾篇,等年底的時候再發表到報刊上。”
“信我的,你產品檢驗科科長的位置肯定不會是終點,說不定明年,你肩膀上的擔子就會加重不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