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劉牧之臣,幕府文武眾星閃耀

字數:5332   加入書籤

A+A-


    洛陽。
    隨著劉牧而變化。
    權力官職的更迭,從未停下過腳步。
    天色大亮,劉牧坐在了書房之中考慮陳國的未來。
    取仕,壯大自身力量;組建商賈出海交易;打造互市;工坊整飭;厲兵秣馬;開墾田畝;以及對公羊學宮進行調整……
    他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免不了走一趟並幽二州。
    “驃騎。”
    屋外,典韋恭敬道:“蔡祭酒求見。”
    “請。”
    “傳人上茶。”
    劉牧放下手中的毛筆。
    伴隨著蔡邕入書房,一個樣貌出彩,膚如凝脂的少女端著茶水進來。
    “嗯?”
    劉牧側頭而看。
    “驃騎。”
    少女放下茶水後微微一禮,恭敬道:“婢是貂蟬官,並州任家女,管理宮中貂蟬侍,驃騎稱一聲貂蟬便可。”
    “下去吧。”
    劉牧擺了擺手。
    貂蟬官,宮中的官職一種。
    聽侍婢之言,應是未來出現過的貂蟬,並州任紅昌。
    不過,總的來說是個養眼的侍婢,於他並無什麽大用,更不可能似呂布那般沉淪酒色。
    “諾。”
    貂蟬作禮退出書房。
    “蔡師。”
    劉牧抿了口茶,淡笑道:“議事時間已定,怎的這般心急?”
    “驃騎。”
    蔡邕不卑不亢,沉聲道:“老朽與子幹可以招門生來陳國授學,但公羊學宮所授什麽學,還需要驃騎下定論,並且招募多少學子也得做出決策!”
    “不錯。”
    “公羊學宮並非一家之學。”
    劉牧垂袖淡笑道:“並且,陳國不止公羊學宮,我還準備設稷下武殿,用來教授兵家之法,所以你才是公羊學宮的祭酒,而盧師是稷下武殿的祭酒。”
    “驃騎。”
    蔡邕臉色巨變。
    何謂稷下,社稷之下,可謂國學二字。
    劉牧此番舉措逾越宗法製度,可能會觸怒天顏。
    “不必擔憂。”
    劉牧解釋道:“這些事情都會通過宗正法令,我是宗王之子,大漢驃騎將軍,是製度的受益者,不會輕易逾製。”
    “那便好。”
    蔡邕頓時鬆了口氣。
    劉牧問道:“蔡師,若一個尋常人識字到熟讀需要多久。”
    “一兩年時間。”
    蔡邕想了想,說道:“我們可以用倉頡篇,史籀篇,急就篇啟蒙,這隻是熟讀,想要理解經文要義,恐怕需要半生的時間。”
    “懂了。”
    劉牧點了點頭。
    這個時代的蒙學,還沒有後世那般完善。
    尤其是標點符號,雖然大漢有句讀,但還不夠成熟。
    “驃騎,準備編撰新書?”
    蔡邕倒吸了口氣,難以置信的猜測道。
    “有這個意思。”
    劉牧捏著茶盞,沉聲道:“難以理解經文要義,是因為斷篇問題;識字較慢是識音太難;我準備以此入手,並編撰大漢字典,比許慎的說文解字更加詳細一些,可以隨時查字與其意。”
    “驃騎大才。”
    蔡邕眼睛猛的一亮。
    劉牧思忖道:“勞煩蔡師與盧師集合陳國所有文士,列出大漢的常用字與生僻之字,爭取年關之前弄完此事,識音與斷篇我來處理。”
    “諾。”
    蔡邕作揖離去。
    “難搞啊。”
    劉牧眯著眼笑了笑。
    後世的啟蒙法容易普及,可大漢是大漢,並不適合。
    所以效仿洪武正韻是最好的選擇,但音又不同,隻能借反切法來解決識音問題,斷篇直接抄標點符號就可以了。
    大漢字典,更加容易了,唯一差的就是印刷術。
    相較於凸版印刷,凹版印刷或許更好用,可惜不適合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出現了拓印法,由頭還是劉宏弄的熹平石經,學子抄錄不及,才弄出拓印法門,若再進一步便是雕版印刷。
    對於如今的陳國而言,取活字印刷術,轉輪排字盤一步到位是最好的選擇。
    一連兩日。
    劉牧幾乎都是在書房度過。
    直至第三日正午才洗漱更衣,前往大堂議事。
    驃騎將軍府,規格僅次於陳王府,是兩個府苑打通,廳堂擴建而成。
    此刻,大堂之內人頭攢動,左右設大椅,長案。
    左側坐著陳國相顧雍,中閣祭酒賈詡,南閣祭酒荀攸,北閣祭酒戲誌才,衛覬,羊衜,裴茂,蔡邕,盧植……
    右側則是:中領軍趙雲,中護軍張繡,前護軍黃忠,後護軍閻行,左護軍高順,右護軍張遼。
    王越,滿寵,史阿,以及徐榮,陳槐,在旁處等候安排。
    至於許褚則是如門神一般,於大堂門戶扶劍而立。
    “驃騎。”
    “見過驃騎。”
    劉牧入堂,典韋捧著幾本書籍緊隨其後。
    左右文武盡皆起身作揖恭拜,滿堂人傑放在什麽時代都可以作為群星閃耀。
    “坐。”
    “不必多禮。”
    劉牧目光掃過旁處的幾人,淡淡道:“王越,滿寵,史阿入左側;裴茂,徐榮,陳槐入右側,此次議事衛覬代為記室。”
    “諾。”
    眾人恭敬應喝。
    當即,便有仆從入堂為衛覬研墨鋪紙。
    “啪。”
    劉牧將陳王符令壓在桌案上,沉聲道:“今日之事,皆為陳國內事,此令諸位都認識,故而算是我代父王議定陳國未來發展,可明白。”
    “諾。”
    眾人相繼頷首。
    如此龐大的議事,必須以陳國之名展開。
    若不然就是逾製,驃騎將軍之名根本扛不住。
    “首議之事。”
    “陳國的軍製革新。”
    劉牧從典韋手中取過一本書籍,沉聲道:“除卻龍驤營,陷陣營,陳國還有四萬可戰之卒,免去張遼龍驤中郎之名,擢趙雲為主將,閻行為龍驤中郎輔之。”
    “諾。”
    趙雲,張遼,閻行起身恭敬道。
    劉牧再度道:“陷陣主將為高順不變,傳許定為陷陣中郎輔之。”
    “諾。”
    高順起身應喝道。
    “設步卒神武營。”
    “徐榮為神武主將,張繡為神武中郎輔之。”
    “設步卒建武營。”
    “黃忠為建武主將,裴茂為建武中郎輔之。”
    “設輕車介士營。”
    “張遼為介士主將,陳槐為介士中郎輔之。”
    劉牧目光灼灼,一口氣設三大番號營。
    這將會成為陳國的主戰軍卒,餘後不再增設番號軍營,除非有一天戰爭來臨,有軍營立下大功,才會賜予番號。
    “諾。”
    堂下眾人神情大震。
    神武,建武無不彰顯奉武之誌。
    最為震撼的是輕車介士,表意是驍勇無畏之士。
    更何況五大軍營,不僅廣納幕府之將,連裴茂都被參為中郎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