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南匈奴分裂,籠罩並州的殺機

字數:5499   加入書籤

A+A-


    熾熱之氣升騰。
    魁頭呼吸燥熱,神情逐漸變得凶戾。
    一個漢吏,竟然敢在十餘萬族人麵前威脅他。
    若是忍下來,還怎麽與騫曼爭奪可汗之位,還怎麽統禦各部鮮卑,再複昔日榮光。
    “鏗。”
    驟然,魁頭縱馬上前,從腰間抽出彎刀向前猛揮。
    “爾敢。”
    “魁頭,你在尋死。”
    關隘之上,張懿,呂布見到這一幕驚怒不已。
    張楊抽刀指天,關隘軍卒挽弓搭箭,以滿月之姿備矢關外。
    “呼哧。”
    關外,刀刃破空。
    雪白的鋒芒如閃電般劈下。
    臨近荀攸麵龐之際,又猛然止住。
    從揮刀到停止,荀攸目不閃避,更是未曾後退半步,反而風輕雲淡的抬手,壓下距離眼眸不到一寸的刀鋒。
    “你不怕死?”
    魁頭瞪著眼問道。
    扶羅韓,步度根,以及一眾鮮卑將駭然無比。
    刀鋒撲麵,荀攸竟然不曾後退,更可怕的是連神情都沒有變化。
    “揮刀不算什麽。”
    “不過,有些刀揮出來可就收不回去了。”
    “驃騎有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必戮!所以你要以鮮卑可汗之名,對大漢宣戰嗎?”荀攸目光如淵,不卑不亢的問道。
    “你真不怕死?”
    魁頭再度揚刀怒喝。
    一個漢使,直麵刀鋒而神色不改。
    他就不相信,這大漢境內還有不畏死的人。
    “為何畏死。”
    “某是驃騎之臣,身後是平城關,更是並州戍邊軍。”
    荀攸抽出腰間的定業刀插在地上,波瀾不驚道:“驃騎佩刃,名為定業,鮮卑若想互市,立刻退去兵鋒,重新遣派商賈來談,若想叩關宣戰,某代驃騎應下。”
    “哈哈。”
    “漢使好膽魄。”
    魁頭用大笑掩蓋著心中的驚懼,收回彎刀朗笑道:“退是不可能退,我們來此也不是宣戰,並州既要設下互市,自然不可能任由你們定價,等大漢驃騎親至再議。”
    “大軍勿進。”
    “躍過此刃,視為宣戰。”
    荀攸目光掃過鮮卑大軍,轉身朝關門走去。
    閻行看了眼魁頭與步度根等人的脖頸,相伴返回平城關。
    “兄長。”
    “欺人太甚了。”
    扶羅韓眸子冷厲,驚怒道:“為何不殺了他。”
    “你懂什麽。”
    “我們是來殺人叩關的嗎?”
    魁頭冷叱一聲,責令道:“通知族人就地紮營!”
    “諾。”
    扶羅韓狠狠剜了眼荀攸的背影。
    他倒是想要叩關征戰,複檀石槐時期的雄風。
    但如今鮮卑是大兄魁頭代為可汗,縱是各部分裂,都必須遵從可汗令。
    “大漢之臣。”
    “難道,皆如此嗎?”
    步度根望著平城關,心中分外感慨。
    此次雖不是叩關而來,但於大漢而言亦是宣戰。
    因為,他們不允許大漢出現第二個霍去病,第二個衛青,第二個竇憲,與他們同樣想法的鮮卑部落首領還有很多,連匈奴都有一部參與其中。
    挑選這個時間兵臨關外,本就是商議好的事情,隻求劉牧埋骨此地。
    “如何。”
    “可無礙否?”
    平城關內,張懿心驚膽顫的打量著荀攸。
    這位可是驃騎之臣,幕府南閣祭酒,若是死在並州關外,劉牧豈能輕饒他。
    “無礙。”
    荀攸神情凝重,猜測道:“魁頭不殺人,卻聚十餘萬人在關外,迫使並州九郡盡起烽火,可能是逼迫我們聚兵,各郡邊塞可有異常?”
    “這?”
    張懿猛的一怔。
    聲東擊西,鮮卑人也會兵法了?
    “五原沒有。”
    “雲中亦沒有。”
    呂布,張楊連忙回道。
    並州戍邊軍分散雁門,雲中,五原,朔方,上郡。
    如果荀攸所說是真的,各郡戍邊軍支援平城關,確實會造成其他邊防空虛。
    屆時薄弱處被敵人入侵,再加上平城關外的鮮卑,內外聯合之下,整個並州都將淪陷,繼而威脅京畿地區。
    “急探。”
    荀攸深吸了口氣,安排道:“張刺史,勞煩你傳各郡援軍立刻返回駐地,千萬不能再朝著平城關聚集,回去更要仔細探查敵軍蹤影,尤其是上郡,朔方一帶。”
    “你可確定?”
    張懿悚然道:“戍邊軍退還駐地,平城就沒有多少援軍了。”
    “張刺史。”
    “某以項上人頭作保。”
    荀攸目光銳利,厲聲道:“這個時間又不是秋收之季,互市還未展開,鮮卑壓境迫使我們聚兵平城關,定是為了撲殺驃騎!”
    “某這就去。”
    張懿連忙朝著不遠處的軍帳走去。
    “朝中有內奸?”
    閻行一邊披甲,一邊咬牙恨聲道。
    若無內奸,鮮卑大軍怎麽可能來的如此之快。
    “不一定。”
    “說不定有他人作祟。”
    荀攸有所猜測,急忙問道:“兩位將軍,不知各郡戍邊軍見到狼煙後何時出兵支援,是先遣軍先探查消息回報後支援,還是等平城關急報後支援?”
    “見狼煙而支援。”
    呂布,張楊異口同聲道。
    “並州大危。”
    “想必敵人已經入境。”
    “邦野遊牧之族,對你們太熟悉了。”
    荀攸眸子一閃,走向軍帳道:“彥明,你即刻領軍發往晉陽接應驃騎,最好讓驃騎提前從三河調兵。”
    “諾。”
    閻行轉身朝著龍驤軍營地走去。
    “可要某相隨?”
    呂布按劍朝著閻行喊道。
    “不必。”
    “平城不能有失。”
    閻行頭也不回的揚了揚手。
    “有意思。”
    呂布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跟著荀攸入帳。
    “並州有多少兵馬?”
    “與邦野接壤之郡,各自分布多少戍邊軍。”
    荀攸展開輿圖,從地上的火盆中拾起一塊木炭,問道:“魁頭是鮮卑代可汗,此人率各部來雁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來早就定下計策,西部鮮卑在涼州之外,即刻遣軍詢問涼州是否有異動,還有南匈奴方向可有消息?”
    “怎麽了?”
    正在擬寫公文的張懿滿是茫然。
    呂布肅然道:“公達先生猜測敵人已經從其他地方進入並州。”
    “這不可能。”
    張懿滿是自信的反駁道。
    “南匈奴?”
    張楊摸著下巴,咋舌道:“難道你們沒有聽說?年關之時,南匈奴驅逐休屠與左部,他們合稱十萬眾,共舉左賢王呼衍黎初為單於!”
    “什麽?”
    荀攸猛然大喝。
    平涼州之戰前,他對南匈奴的了解僅限於史籍
    在涼州武威接觸羌渠單於,又在劉牧口中知曉休屠部消息。
    如今,猛的聽聞南匈奴巨變,大漢內部卻沒有收到消息,幾乎可以確定鮮卑叩關與南匈奴脫不了幹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