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州牧,刺史,大風席卷十三州

字數:4899   加入書籤

A+A-


    “受令便是掾屬。”
    “若棄令,軍卒必戮。”
    “我會上書洛陽,舉薦你為徐州刺史。”
    “二月初,你赴任徐州,中旬我會啟程行駕下邳。”
    “笮融興佛需要處理,徐州獄中有臧霸,可借赴任之喜大赦,募為徐州之將!”劉牧起身從蘭錡上取下一柄定業刀遞過去。
    “諾。”
    曹操接過定業刀,俯身再拜。
    持刀,便是為了殺人,他是劉牧的先驅,更是大漢宗室的先驅。
    行至府外之時。
    一場春雨驟然而至,捶擊琉璃片瓦。
    府門處,等候已久的曹仁,見到曹操革帶上晃蕩的青銅符令,驚喜萬分道:“兄長,你被征為掾屬,獲得何等官職,族內要隨之興兵嗎?”
    “不。”
    曹操眸子一凝,沉聲道:“元讓隨某赴任徐州刺史,爾等就在譙縣等著,驃騎為徐州點將臧霸,你可明白什麽意思?”
    “一族太盛?”
    曹仁驚愕無比的問道。
    “錯了,是我們三族太盛。”
    曹操冒著雨登上車輿,轉頭看著驃騎將軍府,說道:“你們願追隨驃騎者,可以來陳國參軍,能否活著封侯拜將,全看自身造化。”
    “某明白了。”
    曹仁深吸了口氣,開始驅趕車輿。
    曹姓,夏侯,丁姓,三族同氣連枝,榮辱與共。
    於劉牧而言,曹操是曹操,三族是三族,沒有乘風而起,沒有雞犬升天,想要在陳國謀求官職,必須拿出才學與軍功。
    “子孝。”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曹操摩挲著驃騎符傳,告誡道:“放下自己的驕傲,莫要輕視陳國之將卒,以卒伍之身去追逐軍功封侯吧!”
    “某省得。”
    曹仁朗笑一聲。
    從驃騎披甲,封侯者十二人。
    一共八個列侯,四個關內侯,未來他也當功封列侯。
    驃騎府中。
    雨聲如玉珠落地,嘈嘈雜雜。
    廳堂中,劉牧擬寫書信封好,遞給滿寵道:“責令監州尉快傳,不必天使傳詔,直接帶回敕封文書或詔書便可。”
    “諾。”
    滿寵躬身退出大堂。
    “驃騎。”
    賈詡在一側進言道:“曹孟德此人有梟雄氣,傳聞月旦評之日,許子將為其定評,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文和。”
    “庸主,才畏能臣。”
    劉牧行至門戶處,望著連綿不絕的雨線,淡淡道:“一個偌大的帝國,焉能失去銳氣,所以大漢需要曹操這樣的人!”
    “驃騎,當為人君。”
    賈詡起身欽佩的作揖一拜。
    為人主者,可分上下三等,上等乾綱獨斷,上下一體,劍鋒所指,國之必伐,銳不可擋,如秦王政,如漢之武帝。
    恰恰,劉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從其披甲開始,便是堂而皇之的大勢碾壓。
    沒有什麽陰謀詭計,沒有什麽你爭我奪,所行之處持鋒叛逆盡皆屠戮,餘者無不垂首而服。
    這是大漢的鐵血,是獨屬於劉牧的人君之勢,內不可破,外不可阻。
    大漢的正月,春雨綿綿。
    曹操入驃騎幕府,被舉徐州刺史,如驚雷炸裂。
    朝堂之上,無數公卿都為之側目,不少人對曹嵩更是嗤之以鼻,閹宦之後還是閹宦,隻會仰仗宗室鼻息。
    “劉虞,擬詔。”
    劉宏負手而立,凝視斧扆懸掛大漢的輿圖,沉聲道:“張溫殿前失儀,免去太尉之職,遷崔烈為太尉,原司空許相遷為司徒,曹嵩擢任司空。”
    “諾。”
    殿下,劉虞恭敬道。
    朝卿之列,眾人目光落在張溫身上。
    沒有兵患,沒有叛逆,直接以失儀免職,可見天子的決心。
    張溫不為所動,漠然朝著周忠看了眼,然後合上眼眸靜靜深思。
    “陛下。”
    何進陡然出列,進言道:“張溫為太尉之時,調遣別部司馬孫文台鎮守長安,以護帝陵不失,臣以為一介司馬難以承擔重任,當表定陵亭侯華雄為將,總攬京兆尹兵事。”
    “臣附議。”
    “臣等附議。”
    朝堂之上,超過八成公卿士大夫作揖附和。
    何進一莽夫,既然願意衝在前麵,他們自然不介意將其當成矛頭,若能使得社稷震動,再好不過了……
    “擬詔。”
    劉宏看都未曾看何進一眼,漠然道:“遷朱儁為河內太守,兼領司隸校尉職,次子朱皓入宮,為皇子協陪讀。”
    “嘶。”
    朝堂之上,諸卿悚然失色。
    朱儁一躍登天,成為司隸校尉,執掌河內守備營,次子朱皓做皇子協陪讀。
    這是把朱儁當做外戚培養,與大將軍何進對壘嗎?
    “陛下。”
    何進臉色巨變。
    朱儁本就是城門校尉,隸屬禁軍之將。
    此次恩加如此,比他這個大將軍都不差分毫,可偏偏被推向皇子協,陛下這是要斷絕劉辯立儲之路嗎?
    “何進。”
    “大漢的大將軍。”
    劉宏扶劍轉身,厲聲道:“朕之詔莫有人能阻,大漢是朕的大漢,難道朕為皇子協擇取伴讀之人,還要經過你的準許嗎?”
    “臣不敢。”
    “請陛下恕罪。”
    何進麵色一白,惶恐的跪在地上。
    這一刻,他方才體會到什麽叫‘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這就是宗室崛起,匡扶漢室的結果,天子想要扶持誰,隻需要一句話,一言便是天憲,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敢阻止。
    “陛下。”
    太常卿劉焉出列,作揖道:“近年來州郡動蕩,邊野不安,臣以為州郡官吏無治,使得人心背離,更令社稷垂危,當遣清廉之卿入州郡,借以鎮守安定天下。”
    “哦?”
    “太常卿何意?”
    劉宏眼眸深邃,如浩瀚星河般不可直視。
    果然,從李意到吳範,不斷篤定董扶的望氣之論,讓這位宗親坐不住了。
    “陛下。”
    劉焉斟酌道:“臣不才,以州郡之官累遷宗正,太常,願入益州,安撫南中各部,施政王化,令各部臣服,然南中蠻荒,恐刺史無兵不可治,請陛下特複州牧之職。”
    “陛下。”
    “豈能重拾舊政。”
    “況且州牧手握一州軍政,京畿危夷。”
    執金吾袁滂出列,狠狠瞪了眼劉焉,毫不留情的抨擊道。
    “執金吾。”
    劉焉眸子一瞪,怒斥道:“某從州郡而起,對陛下,對大漢的忠誠天地可鑒,何況某是宗室之人,焉能背離大漢。”
    袁滂冷嘲道:“吳楚七王之亂,太常卿莫不是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