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百姓暗舉,有謀逆之心的宗親?

字數:4938   加入書籤

A+A-


    劉曄的訕笑。
    無不證明鄭渾的猜測。
    以甕奴拉車,還想造減重的車。
    一時間,他都不知道言劉曄心善,還是心狠了。
    “不行嗎?”
    劉曄有些忐忑的問道。
    “可以。”
    “刑部沒有禁令。”
    鄭渾深吸了口氣,從革帶掛的皮包中抽出一張名刺,介紹道:“此人是通山商會的會長,是一個在大漢落戶的條支人開設,他販賣的甕奴品質最佳,你可前去此店購買甕奴。”
    “多謝。”
    劉曄伸手接過名刺。
    “還有。”
    鄭渾再度道:“你若是想要鑄造新車輿,某建議你去找宗正府,調天工府,或工部大匠配合,專利監密檔你可以查看,但絕對不能帶出去,不然縱是宗室之人,亦要被打入詔獄問罪。”
    “諾。”
    “學生謹記。”
    劉曄連忙起身作揖拜謝。
    “快宵禁了。”
    “且早些回去吧。”
    鄭渾起身,暗自搖頭走向府外。
    大漢的學子,現在越來越可怕了啊!
    以前,陳桐,杜景等人,他還以為是受天子影響,以及常年在陳郡讀書所致。
    如今,連劉曄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都如此,可見公羊學宮的人,未來會變得有何等恐怖,怕是連武將都有所不及。
    數日之後。
    年前,最後一次廷議。
    千秋萬歲殿,眾文武分列左右入座。
    “陛下。”
    駱俊起身奏稟道:“天工年刊,已經分發各州郡縣開始販賣,明年大考取仕已經籌備充沛,然明年之仁政還未定下,已經耽擱明年正月的朝報刊印。”
    “朕知。”
    劉牧手指輕叩扶手,肅然道:“六部與門下所議之政,朕已經批閱送入中樞,擇日便會送去吏部刊印。”
    “諾。”
    駱俊躬身敬退入座。
    “陛下。”
    羊衜起身奏稟道:“戶部今年度支核算完成,明年各部司所需盡皆批下公文,然畜牧司之事還需重議,尤其是象之繁衍,以及檀州的犛牛,還有瀛州渡海而來的牛種,恐需要時間培育。”
    “可。”
    “培育牲畜種,絕非是一朝一夕之事。”
    劉牧思忖道:“工部輿田司,多與公羊農學學子商討,多培育糧種才是,牲畜種可雜交而生,糧種亦可,要多試,才可能出成果。”
    “臣遵詔。”
    羊衜,衛覬,袁渙,蔡邕起身恭敬道。
    “陛下。”
    殿下,田豐猝然起身,鏗鏘道:“夷州之治當提上日程,東府軍雖有護商之責,然大漢之土焉能常年受鎮國府軍屯,若來日自給自足,豈不是有禍亂朝綱之兆?”
    “田令君。”
    程昱臉色一沉,說道:“夷州,是為了討伐交州,江東之用,非是鎮國府想要占據為私土,更不是為了自給自足!”
    “不是嗎?”
    田豐眸子銳利道:“某聞夷州稻穀一年可三熟,為何不放開讓輿田司與農學學子上去培育糧種?”
    “田令君。”
    荀彧起身解釋道:“此事,中樞尉與鎮國府有過商議!”
    “哦?”
    田豐愣了一下。
    荀彧頷首道:“東府軍初登陸夷州,便有疫病橫行,其中不少隨軍的罪軍皆亡,還死了不少夷州本土之人,東府軍將卒是以強橫體質方才抗了過去,明年或可讓農學學子與輿田司之人前往夷州,但首先還需運輸一批甕奴上去試試,若無疫病再生,方可行培育糧種之事。”
    “程司丞。”
    “還有鎮國府同僚。”
    “某不知其事,於朝堂失禮了。”
    田豐頓時苦笑著,對鎮國府眾人作揖而拜。
    “無妨。”
    “疫病,本就是秘事。”
    程昱連連擺手,說道:“當初夷州封鎖數月之久,還嚴令商艦不許靠近,就是為了防止將疫病帶回其他州郡,鎮國府遮蔽消息,也是為了不在東府軍引起恐慌。”
    “田卿。”
    “諫議本就是監察百官,何錯之有。”
    帝陛之上,劉牧抬眸道:“正月十五,由禮部開啟大考諸事,田卿為首,監州尉陳重為輔,合諫議,監州,吏部,刑部,巡視大漢各州吏治,並察大考之事,為期兩年。”
    “臣遵詔。”
    田豐,陳重,顧雍等人起身作揖應喝。
    巡吏治兩年?
    鎮國府眾人臉上精彩紛呈。
    朝廷巡查吏治兩年,可定明年不開戰事。
    那麽,後年便是平定,交,荊,揚,益四州的不臣。
    同時,儲備國力,可在戰後興四州,以及夷州之民事。
    “禮部。”
    劉牧安排道:“明年五國朝貢之事,經由典客司處理,先以大考為重,此為國之基石,凡查舞弊弄假者,以刑律定罪。”
    “臣遵詔。”
    駱俊作揖恭拜,嘴角卻揚起一抹笑意。
    果然,他猜測的不錯,在大考取仕的麵前,高句麗,夫餘等國朝貢根本算不上大事,不必被禮部厚待。
    “另外。”
    劉牧沉聲道:“年關之後,便要啟用新政,戶部要做好人口的普查,後年做一次統籌,朕要見到百姓戶籍的數目比對。”
    “臣遵詔。”
    羊衜恭敬道。
    “政事皆定。”
    “諸卿,明年於大漢極為重要。”
    劉牧起身行於案前,俯瞰道:“第二次大考取仕,尤其是新的仁政實施,或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但有田卿從州郡發回的公文,中樞尉要及時處理,朕要的是一個安穩的大漢,更要一個昌盛的大漢,屍位素餐,欺上瞞下之人,諫議,監州不必留情。”
    “臣等謹記。”
    頃刻,殿中文武起身作揖恭拜道。
    “退朝。”
    劉牧負手走向殿外。
    這些時日,他常駐大業宮處理政務。
    所謂的廷議,隻是走一個過場,沒有多少大事要議,最為重要不過是田豐代他巡視天下各州。
    “陛下。”
    宮道之上,史阿隨行一側。
    劉牧腳步一頓,疑惑道:“有大事?”
    “是也不是。”
    史阿神情古怪道:“隻是,劉曄買了不少甕奴,不僅請了胡商給這些甕奴授學漢話,禮儀;並讓府中家宰帶著這些人在洛陽轉悠,好似要記熟路徑;還多方打聽熟鐵的價格,所以有百姓前來暗舉,言他有謀逆之心!”
    “他?”
    “有謀逆之心?”
    劉牧失笑的搖了搖頭,問道:“你可查清楚了?”
    “查清楚。”
    史阿神情無奈至極。
    聽聞有人謀逆,莫說是他,整個監州尉都磨刀備甲準備大幹一場,沒想到卻是一場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