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四夷雲集龍鬥野,六七之際火為主
字數:5044 加入書籤
軍甲資格的爭奪。
在眾臣國使節中吵吵嚷嚷不停。
古爾是百濟王的弟弟,有極大的權力。
而波調自己更是貴霜王,且國力遠勝眾多臣國,可與笈多持衡。
最終,一番爭奪之下,貴霜,笈多分軍械四十萬套,並且購買了大量的八牛弩,拋石機。
而新羅,百濟分軍械五萬套。
餘下的五萬套,則分於眾臣國之中。
“三韓的戰爭。”
“明年,又要開始了!”
步斐於神武門外,送別眾人之後,喃喃自語。
隨著天地有變化,大漢的各種政令,同樣也在調整變化,最為重要便是工部各種技藝下放,由各大商會在專利監購買。
其代價,則是在天下各處建設工坊,參與大漢的基礎建設。
臘月二十九。
大業宮,天祿閣中。
劉牧審閱明年的仁政,沉聲道:“明年仁政的頒布要推遲了!”
“是。”
荀彧,顧雍恭敬道。
劉牧敲打著扶手,說道:“明年的田賦,更為七十五稅一,戶部各大倉儲的糧食先流入坊市,換成今年的新糧,兵部要為西府軍提供軍需,所以調一部分人發往肅州。”
“諾。”
荀彧,顧雍二人提筆速記。
若不是今年比往年還要大豐,畝產更是去年的一倍,絕對不會同意再減田賦,令國家動蕩不安。
“便如此吧!”
劉牧合上仁政奏章,沉聲道:“赤州,還有肅州的耕治,明年三個月之前給朕定下章程,分州而治刻不容緩,對於兩州的開墾,亦要為百姓許下大利益,不然遠赴肅州,孤懸海外,非常人所能承受。”
“臣謹記。”
荀彧鄭重應道。
“夷州要治。”
“此事,也耽擱不得。”
劉牧笑道:“今日便如此吧,複議仁政之後,便送去印刷,分發天下各處!”
“陛下。”
荀彧起身恭拜道:“不知年初之事,可要告令天下?”
“不急。”
劉牧沉聲道:“大漢的疆土,有大漢的將卒守護,時機成熟之時,朕自會親手寫下詔書,告令天下百姓!”
“諾。”
荀彧,顧雍作揖長拜。
待二人離開不到一個時辰,衛覬匆匆而至。
並且,奉上一張弓臂赤紅的強弓,還有新的定業刀,鋒矛。
“衛卿。”
“此弓幾石?”
千秋萬歲殿外的廣場上。
劉牧喚來趙雲,呂布,又在遠處立下箭靶。
“十八石。”
衛覬神情肅然道。
“十八石?”
趙雲,呂布頓時驚訝不已。
按照大漢度量衡,一石為一百二十斤,十八石便是兩千一百六十斤。
“是。”
衛覬篤定道:“這是劣木所製,若是按照舊料來算,隻能算一石弓,良木所製弓弩,有八十石之力,這柄劣弓,弓弦則是取自獸筋,還有鼉獸,外麵編織了蠶絲,而良弓則有鐵芯!”
“十八石。”
趙雲拾起弓,將其扯至滿月道:“軍中尋常將士應當可以拉開,射程可有試驗?”
“精準八百步。”
“拋射一千五百步!”
衛覬有些猶豫,但還是說道:“這弓,還有些異常。”
“陛下。”
趙雲目光灼灼的看向劉牧。
“用吧。”
劉牧撚著玉韘道。
“諾。”
趙雲頷首應下。
直接挽弓搭箭,朝著百步外的箭靶發去。
嗖的一聲,箭矢撕風聲比鳴鏑還要響亮,伴隨著箭靶炸裂時,箭簇直接沒入遠處的宮牆之中,炸出拳頭大小的窟窿,而箭杆更是碎裂在牆體內部。
“有異!”
呂布眉頭緊蹙道。
趙雲搓了搓勾箭的手指,蹙眉道:“陛下,這弓好似在消耗什麽,極為微弱,但臣感覺不出來!”
“氣運。”
劉牧扶著大椅起身,沉聲道:“定業刀,鋒矛,可都試驗過了?”
“是。”
衛覬恭敬道:“盡皆非凡人之器,臣以外邦之人試驗過,若是外邦人所持,揮刀舞鋒可能吞噬精氣,至於弓還未試驗,他們開不了十八石弓!”
“先送入軍中試驗。”
“記錄普通將士開多少次便會力竭。”
劉牧下令道:“責令各處工坊,先鍛造新的軍械,明年三月之前為龍驤,神武,萬勝裝配,若有盈餘則發往西府軍!”
“諾。”
衛覬作揖恭拜道。
趙雲進言道:“這弓的顏色,可否鍍上木漆,赤色太過鮮豔,於行軍不利。”
“不成。”
衛覬搖了搖頭,無奈道:“不論何種木漆,都會在幾息之內化為白灰脫落,工部還需要時間來試驗!”
“好吧。”
趙雲無奈頷首道。
劉牧笑了笑,說道:“奉先,子龍,你們先把自己的軍械送入工部,讓他們代為鍛造,況且赤弓便赤弓,我大漢本就是火德之朝!”
“諾。”
趙雲,呂布作揖拜道。
“陛下。”
衛覬隨著劉牧前往天祿閣,呈上奏章道:“除卻赤弓,定業刀,鋒矛之外,臣等還鍛造了甲胄,是原來的百倍不止,而冶煉新礦石,也隻能取新煤炭,或引地火!”
“去尋李意。”
“他會助你們改進冶煉之法。”
“四夷雲集龍鬥野,六七之際火為主。”
劉牧目光掃過奏章,裏麵記載各種工部試驗的數據,沉聲道:“未來大漢赤甲,赤弓,赤鋒,冕服亦會更製。”
“臣遵詔。”
衛覬瞳孔陡然一縮。
大漢德運幾次更迭,最終定下火德,得炎漢之名。
今日,大漢皇帝再言‘光武帝’讖緯之說,便是定下國製,許下天憲。
而這一次,軍甲,弓弩木料顏色之變,恐怕隻是德運的延伸,而源頭便是眼前這一位高高在上的天人了。
之所以不明言,便是為天地所鍾之意。
炎炎大漢,巍巍宮廷,永鎮諸夏,史不得更啊!
大漢為火德,冕服以黑紅相間為主,然隨著軍甲有變,於年關之日禮部聯合宗正府上書,更朝服為赤色,朝臣之服亦然。
劉牧提筆寫下‘準’字,大漢一朝便換了新顏。
同時,大業宮有起居郎提筆,寫下起居注:神武八年,丁醜,冬,十二月,詔禦天下,南離之火,更服易甲,儀製炎炎,大漢盛哉
與此同時,劉牧一言,隨之傳於洛陽各處。
四夷雲集龍鬥野,六七之際火為主,令大漢百姓感慨不已。
原來,大漢已經走到第六個七十年,未來縱有四夷雲集,諸夏都當以炎漢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