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明的共同理想

字數:5326   加入書籤

A+A-


    “元朝不會治理天下,胡人無百年之國運。
    所行之政,著實過於粗糙。
    尤其是包稅製,根本就是胡鬧!
    咳咳咳……不知道養肥了多少人,也不知把多少人的嘴養刁了,胃口養大了。
    陛……上位驅除韃虜,恢複中華,而今已為大明天下,但胡虜留下的痕跡,卻沒有那般容易抹除。
    需要時間慢慢改變……
    咳咳……”
    劉伯溫斟酌著言辭,小心說著,很是謹慎。
    不謹慎不行,著實是皇帝問的話過於敏感。
    他被皇帝給坑怕了,生怕一不留神,就又落到了皇帝給挖的大坑裏。
    這樣的事,眼前的皇帝絕對能幹的出來。
    “劉先生,你說的咱知道。
    咱問的可不是那些元朝的官吏。
    咱是說,這眾多跟著咱一起打天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人。
    這些人,又有幾個沒有受到過元朝苛政的害?
    幾個沒有吃過元朝的苦?
    跟著咱,他們是旗幟鮮明的反韃子。
    也沒有拿過韃子的糧餉。
    怎麽現在,就也變成這樣了?”
    “咳咳咳……”
    劉伯溫咳嗽幾聲,不知道是本身想要咳嗽,還是被皇帝的話給聽的下意識咳嗽。
    這皇帝,是真難纏啊!
    想要糊弄一下,都不給任何的機會。
    就知道,這聲上位不能白喊!
    劉伯溫多少有些幽怨和無奈。
    分析眾多打天下的人,為何變了,這可不是一個好活。
    “陛……上位,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久居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居鮑魚之肆而不覺其臭。
    始皇帝出巡,漢高祖見到後說,大丈夫當如是也。
    當年元朝官吏的作為,未嚐沒有深深鐫刻到這些人的心中。
    未嚐沒有人發出過,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
    所以臣之前說,元朝留下的痕跡太深,一時半會難以盡數抹除……”
    劉伯溫的這張嘴果然了得,這都能讓他圓回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示意劉伯溫繼續。
    “除此之外,這事還關乎人性。
    好逸惡勞,驕奢淫逸,趨利避害……這是人的本性。
    就比如,很多人都在吃苦,都在努力勞作。
    這是因為他們熱愛吃苦,熱愛努力勞作嗎?
    並非如此。
    而是因為不吃苦,不努力勞作,日子就過不下去。
    若是有機會不用吃苦,不用勞作就能過的很好,很多人都定然不會選擇吃苦。
    如今,眾多在亂世裏活不下去的人,跟著上位打天下,身份地位和往昔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有能力讓自己不再吃苦……”
    聽著劉伯溫的話,朱元璋腦海之中,忽然有著一句話在來回滾動——我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嗎?接著奏樂,接著舞!
    “可他們本身就沒有在吃苦,這些打天下的人,咱都有優待。
    咱給了他們超高的地位,給了他們應該得到的賞賜,給了足夠他們開銷用度的俸祿。
    這些足可以讓他們過得富足。
    為何還要不顧咱的訓誡,把手插到不應該插的地方?”
    朱元璋插嘴。
    劉伯溫靜靜的等待朱元璋說完,接著道:“這還是臣所說的人性。
    人心不足蛇吞象。
    擁有一些後,還想要的更多。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用規矩,用律法這些進行約束,還要進行教導…咳咳咳…”
    “可是,咱規矩也都立了,鐵榜就在奉天殿廣場立著。
    為的就是讓他們每次上朝都能看到。
    咱還讓他們都將那九條都給背下來,可還是沒有用。
    哪怕咱最近處理了廖永忠,咱也相信,依舊起不到太好的殺雞儆猴的效果。
    當初打天下時,那種勁往一處使的勁頭,現在沒有了……”
    劉伯溫一時間,都有些沉默了。
    這些事,牽扯太大了,也太深了。
    而且,皇帝說的也都是實情。
    “打天下時,有共同的敵人,也有很多人知道,還沒有到享受的時候。
    所以會拚了命去做事。
    如今天下平定,當初的心願已經達成,那自然…咳咳咳…”
    劉伯溫沒有再繼續往下說,但要表達的已經很清楚了。
    這就是打天下和坐天下的區別。
    “咱覺得劉先生你說的有道理。”
    朱元璋點頭,肯定了劉伯溫的話。
    劉伯溫心裏很受用。
    皇帝現在的這種表現,讓他想起了當年攻取天下時,陛下向自己虛心求教諸多問題的情景。
    “那劉先生可有什麽好的辦法,來對這事情進行解決?”
    劉伯溫陷入到了思索之中,微皺著眉頭,不時發出一些咳嗽聲。
    辦法自然有,比如製定律法,比如嚴格執法……
    這些都是在嘴邊上,隨意就可以說出來的辦法。
    但劉伯溫自然知道,皇帝和自己說了這麽多話,要的自然不是這些。
    自己這會兒要是拿這些敷衍了事,應付交差。
    皇帝肯定不滿意,同樣也是對自己的侮辱。
    但別的行之有效,高屋建瓴的方法,又豈是能這般簡單想出來的?
    “咱這裏倒是有一個想法,劉先生聽聽咋樣?”
    一番等待之後,朱元璋開口打破沉默。
    劉伯溫抬起頭,心裏好奇皇帝能說出什麽話。
    這位皇帝,很多時候,那是真有‘創造性’。
    尤其是在立規矩,和整人上麵,更是如此!
    “咱覺得,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
    但其中影響最大,最為根本的一個,是沒有了共同目標。
    打韃子的時候,有統一理想,就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大家夥知道要做什麽。
    所以容易勁往一處使。
    現在,這些都已經完成,也就沒有了共同的目標。
    咱想的是讓大明強盛,但更多人已經是躺在功勞簿上混吃等死,為所欲為。
    法紀這些固然重要,但咱覺得,如今最為重要的,是再次提出一個共同目標。
    告訴他們,事情到此時,遠沒有結束,還需要繼續努力。
    讓人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麽,知道勁該往何處使。
    把眾人的勁頭,給再次匯聚到一起,來辦事!”
    劉伯溫的身體不自覺的就挺直了,就連那將要出口的咳嗽,都被他給硬生生的忍了下來。
    此時,他那種久違的、被皇帝求教的美好感受,已經消失。
    他算是看出來了,皇帝繞了這麽大一圈子,哪裏是向自己虛心請教?
    分明是他心中對於這些,已經有所得。
    這是要反過來教授自己啊!
    這操作,果然是皇帝無疑。
    還是熟悉的味道!
    “那……上位對於這個共同的目標,可有所得?”
    朱元璋道:“有!”
    說罷,停頓一下,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這個共同的目標,咱管它叫做大明的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