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咱見過最好的盛世

字數:11267   加入書籤

A+A-


    大明要亡了?!
    朱元璋說出來話,瞬間就給幾個兒子來了一個暴擊。
    將朱標,朱棡,朱棣幾人都給整的腦袋嗡的一聲響。
    大明亡了的這事,他們從來沒有想過。
    畢竟大明才剛剛建立了八年,正是兵強馬壯,蒸蒸日上的大好光景。
    雖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結果現在,他們卻聽到了大明要亡了的話!
    而且,說這話的人,還是親手締造了大明的自己父皇!
    這一刻,所承受的衝擊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唯有秦王朱樉,一臉淡然,完全不受自己父皇,這驚天言語的影響。
    任誰看到,都要誇讚一聲秦王殿下好氣度,好定力。
    “父皇,這……我大明怎麽可能會亡?”
    目瞪口呆了一會兒的朱標,忍不住望著朱元璋詢問,神色顯得不太自然。
    哪怕最近一段兒時間,他已經從自己父皇口中,聽到了不少驚人的虎狼之詞。
    但這個時候,還是再一次被自己父皇的話給驚到了。
    朱棡,朱棣也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他們的父皇。
    等著聽接下來的話。
    “啥?咱大明要亡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秦王朱樉方才一臉震驚的說出了這話。
    引得朱元璋,朱標朱棣幾人,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怎麽不可能亡?曆來就沒有不亡國的王朝。
    從秦到宋,這中間多少王朝都消亡了,不然也不可能有咱們大明出現。
    咱大明,今後也必然會消亡。
    而且,若是不加以改變,撐死也不過存在兩百多年。”
    朱元璋決定給自己幾個兒子,好好上一課,灌輸一些自己在現代學到的知識,並增加一些他們的危機感。
    “這……不可能吧?最多才兩百多年?
    連三百年都達不到?
    這也太短了吧?
    咱們大明怎麽不得存在個五六百年?”
    朱棣禁不住驚訝出聲。
    朱元璋搖頭:“兩百多年已經不短了,三百年是一個坎,目前為止,所有的王朝都沒有邁過這個坎。”
    朱棣像是聽到了什麽難以置信的事情一般,立刻就開始在心裏計算各個王朝存在的時間。
    再然後……
    他撓撓頭,望著朱標求助道:“大哥,那個……父皇說的對嗎?”
    大本堂學習的東西,他還沒有結束學業,就大多都還給先生們了。
    讓他來算各個朝代存在的時間,是真的難為他了。
    朱元璋忍不住又看了老四一眼。
    這個表現,果然很老四。
    讓他去讀書,他非要去喂豬。
    但凡好好學學,也不至於在今後,弄個永樂當年號。
    這年號是當年造反的方臘用過的,那些提議老四用永樂當年號的人,是個什麽居心可想而知。
    這就在暗戳戳的說,老四這家夥起兵造反,奪了侄子江山,是個反賊
    結果老四學問不夠,沒有看破這裏麵的險惡用心。
    頂著永樂這個年號,過了一輩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四當上皇帝後挺爭氣,一掃朱允炆這個狗東西弄出來的一係列亂政,帶著大明走上了輝煌。
    被後人稱之為永樂大帝,和自己一起,成為了自己大明最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之一。
    永樂這二字,因為老四而熠熠生輝。
    後世人提起永樂,最先想到的是老四,以及老四幹出來的那一係列輝煌成績。
    就連自己,不也一樣沒有怪罪老四起兵靖難,反而覺得老四幹的好嗎?
    所以,身為皇帝,私德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把本職工作給幹好。
    當皇帝時,要幹出相應的政績來,方才是正經。
    “秦朝十五年,西漢存在兩百一十年,東漢存在一百九十五年。
    西晉五十一年,東晉一百零三年。
    後麵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加到一塊,才一百六十九年。
    北麵的三魏,加上北齊、北周也是一百多年。
    統一的隋朝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
    大唐一共兩百八十九年,五代十國的那些小朝廷就不用說了,總共加起來,也才不過是七十二年。
    兩宋加起來一共三百一十九年。
    後麵的元韃子,無百年之國運……”
    說話的不是朱標,而是晉王朱棡。
    作為大本堂裏麵的佼佼者,一開口就盡顯學霸本色,各個朝代存在的時間,信手拈來。
    說完這些,衝著老四微微揚起了下巴。
    什麽都沒說,又什麽都說了。
    “大哥,是這樣嗎?”
    朱棣卻沒有理會老三,而是向大哥朱標求證。
    朱標神色有些異樣的點頭:“對。”
    顯然他也有被這個,之前從未注意過的答案給驚到了。
    若非父皇今日明確指出,他還真的沒有注意到,竟是沒有王朝超越三百年!
    朱棡,以及朱棣都陷入到了沉默裏。
    “漢朝不是四百年,宋朝也有三百多年,這不是都超過了嗎?”
    秦王朱樉撓著自己的後腦勺,顯得有些疑惑的詢問。
    “西漢後麵被王莽篡了,建立了新朝,後麵光武中興,建立東漢。
    雖都是漢,但中間滅過一次,算不得一個完整的王朝。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也是同樣的道理。”
    朱元璋開口解釋。
    朱樉這才恍然大明白。
    “父皇,為什麽沒有王朝超過三百年?”
    一陣兒的沉默之後,太子朱標望著他爹朱元璋開了口詢問。
    朱棡,朱棣,以及朱樉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道:“造成這個問題原因有很多,咱今天隻與你們說其中一個。
    剩下的你們自己去多多思索,看看能不能自己得到答案。”
    老朱開始給他的兒子們留作業了。
    在現代被人教育了多年,然後又教育了一些時間學生,朱元璋已經熟練的掌握了不少教育人的辦法。
    比如,直接告訴學生的答案,遠沒有讓學生經過一番苦思冥想,自己得到答案效果好。
    就算是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沒有得到正確答案,再把答案告訴他們,也比直接告訴答案效果好的多。
    記憶會更加深刻。
    “咱過段兒時間會就這個事,詢問你們,你們到時候告訴咱你們思索的結果。”
    隻留作業讓學生去思索還不行,一些人不會放在心上。
    那麽在這個時候,再加上一條日後考核,就比較完美了。
    果然,在朱元璋說了這話後,朱棣和朱樉,都是先後身體為之一震。
    態度上明顯不一樣了。
    自現代歸來之後,朱元璋在對待自己兒子們上,態度也和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標兒自然還是最好的,地位無可替代。
    但對於其餘兒子,朱元璋也決定要增加一些關注,多傾注一些心血,更好的去培養他們。
    對於自己這些兒子們今後的未來,他也有了一定的考慮,想要他們走上一條和上輩子,截然不同的路。
    盡可能的解決藩王宗室對大明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能盡可能的給藩王們自由,不將藩王當豬養。
    “咱所說這個原因,算是一個表麵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就是眾多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去推翻這個國家。
    曆朝曆代亡國之時,都是災民遍地。
    沒有眾多百姓參與其中,想要改朝換代,可沒有那般容易。
    這也是咱為什麽說,大明除了是皇帝的大明,是朱家的大明,還應該是百姓們的大明的原因之所在!”
    “父皇的意思是說,皇帝緊緊的和百姓站在一起,依靠百姓,就能讓一個王朝,存在的時間超過三百年?”
    朱標總結了一下,望著朱元璋認真詢問。
    ……
    遠處,有一些官員,正一路急匆匆往朱元璋這裏趕。
    這是為了禮部尚書牛諒求情,請朱元璋饒恕牛諒的人。
    皇帝因為這點小事,就要處死堂堂禮部尚書。
    這是亂命,必須要阻止!
    “咱也不知道。”
    出人意料,麵對太子朱標的這個詢問,朱元璋並沒有一口將之認下,而是說出來這樣的話。
    “但,曆史已經證明,依靠宦官,依靠外戚,和世家門閥,士大夫,勳貴武將都不成。
    突破不了三百年王朝周期。
    而曆來改朝換代,都是民怨沸騰,眾多百姓揭竿而起方才成功。
    既然這樣,那為何還不做出改變,不依靠百姓,和百姓共天下,以民為本?”
    如此說著,朱元璋腦海當中不自覺就浮現出來一些話。
    “人……百姓!隻有百姓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真正動力!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
    這話,聽的朱標幾人心神一陣兒動搖。
    眼中神色,從震動、思索,到一些將信將疑,又到逐漸堅定。
    他們父皇說的這話,若是在以往,他們聽到後感觸絕對不會這般深。
    甚至於還會覺得自己父皇說的不對,將百姓捧得太高了。
    高到了完全不符合百姓地位的程度。
    但是現在,經曆了中都城一行,他們看到了太多之前沒有看到的事。
    接觸了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這時候再去聽,去想父皇說的這些話,領悟雖不盡相同,程度也有深有淺,但是,卻真的能將這話給聽進去了。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
    朱棣喃喃的重複著這句話,越是重複,越是覺得有味道,越覺得有道理。
    雖隻是短短的一句話,卻讓人回味無窮,這是足可以一生奉行的至理。
    關於江山是什麽,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什麽,需要依靠誰來治理好國家……
    這些問題,他們在此之前,沒有進行過係統性的思考。
    也是因此,對這些並沒有太過於清楚、係統的認知。
    現在,被自己父皇這麽一說,再結合著中都城的親身經曆和種種見聞,一下子就變得不同了。
    雖然朱標等人心裏,多多少少還有一些疑惑,短時間內想要全盤接受這些,並不現實。
    但朱元璋確信,自己已經在自己的這幾個兒子心裏麵,種下了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終究會生根發芽。
    在自己持續性的影響下,後續將會茁壯成長,成為影響他們一生的東西。
    “王朝兩百多年,和三百之間,看起來沒差多少。
    尤其是唐朝,隻差了十幾年,就能摸到三百年的門檻。
    但就是這短短的十幾年,卻成為了一個不可逾越的深溝。
    有句話叫做行百裏者半九十,咱覺得用在這件事情上,也很合適。
    想要國家擺脫三百年的王朝周期,需要有著各種方麵的努力和改變。
    咱說的依靠百姓,讓大明也成為百姓們的大明,隻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除此之外,還需多方麵的努力,拚盡全力方才可以。
    比如,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弄出合理的分配方式……”
    朱元璋說著,腦海之中有著一幕幕的畫麵,在不斷的浮現。
    有無人機噴灑農藥,大型拖拉機翻耕土地,聯合收割機收割成熟的麥子……
    有高鐵如銀蛇飛馳,天宮升空駐人,各種各樣的工廠,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工業品……
    有物流來來往往,各處城市,街道商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手機裏各類購物軟件上,商品更是五花八門,隻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這才是真正的盛世!
    與之相比,不論是文景之治,還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亦或者自己的洪武之治,老四的永樂盛世,那都是差的太遠太遠了。
    見過最好的風景,回來之後自然會朝著這方麵去努力。
    重活一世,又沉浸式體驗了那等盛世,要是還一切照舊,還在原地踏步走,那可真的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王朝三百年規律,自己必然要將其打破!
    要給大明打下一個好底子!
    讓大明因自己而改變!
    “世事艱難,三百年王朝周期難以打破……”
    聽到自己父皇說出來的話,朱標,朱棡,朱棣三人都是跟著點頭,心頭沉重。
    之前沒從自己父皇這裏得知王朝三百年周期這個事情時,他們還不覺得一個朝代,存在三百年有多難。
    可是現在,在知道了強如漢唐,也都沒能跨過這個坎。
    再去想讓自己大明突破這三百年的周期,頓時覺得很是心累。
    這可以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父皇此時所說的話,可謂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裏。
    ‘父皇,這是漢唐都沒有完成的事,咱們大明要是完不成,也不算丟人……’
    晉王朱棡準備對他父皇進行安慰。
    卻聽的他爹朱元璋的聲音,停頓了一下後,又一次的響起。
    “可,那又能如何?
    我大明為何就不能超越漢唐?
    打破王朝三百年周期,且看恁爹我施為!”
    朱元璋雙手不自覺背到身後,昂然而立!
    一股強烈的氣勢,從他身上散發出來。
    他又轉頭望向自己的幾個兒子,伸手對著他們虛空一一點過。
    “也看你們施為!”
    晉王朱棡那即將出口的、進行安慰的話,緊急停下。
    顯得有些驚愕的望向自己父皇。
    朱標,朱棣也是齊齊一震。
    心裏麵的那些沉重與悲觀,被瞬間轟出裂痕!
    誰都沒有想到,父皇話鋒一轉之下,居然會說出這等話!
    抬頭看著父皇背負雙手,昂然而立,一時間隻覺得父皇的身軀,正在迅速的無限拔高!
    似有萬丈光芒綻放。
    這可是連漢唐都邁不過去的坎啊!
    隻是想想就讓他們心情沉重的升不起任何對抗的心氣。
    可父皇卻直接以這等姿態與其宣戰!
    真不愧是從最底層一路殺上來的父皇!
    不愧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再複漢人河山的父皇!
    正當他們忍不住滿心的激動和敬佩,想要說些什麽的時候。
    卻見到父皇的手指向了自己,並說出‘也看你們施為’!
    這一刻,就算是反應一向慢半拍的秦王朱樉,一顆心都猛烈的跳動了一下。
    呼吸都是下意識的為之急促起來!
    朱標,朱棡,朱棣隻覺一股熱流瞬間傳遍全身,起了一層的雞皮疙瘩!
    那原本極其沉重,壓在他們心頭的東西,更是在此時,轟然破碎!
    再遮不住他們的眼!
    讓他們跟著升起了無窮的鬥誌,和強烈的信心。
    似乎,這三百年王朝周期,也不過是如此!
    且看自己父子施為!
    “父皇,咱們真的……能打破嗎?”
    滿腔豪情聯係到現實之後,稍稍退卻的朱標,望著他爹朱元璋詢問。
    朱棡,朱棣也緊緊盯著他們父皇。
    “當然可以!”
    朱元璋用力點頭。
    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聲音卻很堅定的道:“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
    咱不做孬種逃兵,恁也都別做孬種逃兵,那這事必然能做成!
    咱們的目的,必然能夠達到!
    咱大明,必然遠超漢唐!”
    朱標,朱棡,朱棣那稍稍退卻的豪情,再一次被他們的父皇,給激發了個十足十!
    至於秦王朱樉,在被他爹朱元璋用手指著,說‘也看你們施為’時,就已經被徹底激發,沒有任何的消退……
    “陛下,吏部尚書詹同,禮部侍郎張籌,員外郎朱夢炎等人求見……”
    王公公略顯著急的聲音響起。
    朱元璋的臉瞬間黑了,殺意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