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番外:景區參觀(下)

字數:7118   加入書籤

A+A-


    牆上的軍刀,每一把都有編號,而在下麵的介紹之中,有著每一把軍刀的信息。
    編號001:日軍21師團62聯隊聯隊附山岸有男(中佐)佩刀,繳獲於門頭溝阻擊戰。
    編號002:日軍21師團62聯隊第二步兵大隊大隊長藤田武(少佐)佩刀,繳獲於阜平圍點打援戰鬥。
    ...
    編號416:日軍21師團師團長山下奉武(中將)佩刀,繳獲於石門戰役。
    ...
    編號438:日軍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佩刀,繳獲於東北戰役。
    ...
    所有人都是大致看了一下這些佩刀的編號以及使用者。
    根據張浩揚的介紹,大家也是明白了,實際上,當時晉察冀軍區和冀西軍區不僅僅隻是繳獲了這些軍刀,實際上,各種軍刀繳獲了無數,其中佐官刀以上的軍刀,總計繳獲了上千把。
    而現在在這裏展示的,都是能夠確定持有者姓名的。
    透過現象看本質,一名少佐,至少也是代表著數百名更低級別的軍官或者士兵,上千把佐官軍刀,至少代表了數以十萬計的日軍被我軍消滅。
    根據數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從31年日軍進入中國,一直到日軍在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這段期間,日軍總計征召兵力約800萬人。
    其中,有340萬人曾經抵達過中國戰場。
    而最終,日軍戰敗的時候,剩餘總兵力約為520萬人。
    也就是說,日軍從31年侵華戰爭開始,一直到45年日軍戰敗,總計有280萬人被消滅。
    而這被消滅的280萬人之中,主要分布於三處戰場。
    即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以及東南亞戰場。
    其中,太平洋戰場戰死的日軍,約80萬120萬人之間。
    東南亞戰場,日軍戰死人數,約在4560萬人之間。
    剩下的人,都是在中國戰場被消滅的。
    根據我方戰後進行匯總得出的數據,比較可信的數字,大約為120萬日軍,被消滅在了中國戰場。
    而這其中,約7580萬日軍,是被我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縮小滅的,剩餘的4045萬人,則是被國軍消滅的。
    而我軍消滅的7580萬日軍,主要則是晉察冀軍區和其後續改編而成的華北野戰軍所消滅的。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我軍對日軍的打擊,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光是這兩個地區的日軍,被我軍消滅的軍隊員額,便有超過50萬。
    而最初的獨立支隊,以及其後續改編而來的部隊,又是這番行動的主力。
    隨著張浩揚的帶領下,大家走到了榮譽牆所在。
    這裏記錄了從最早的獨立支隊,到後麵的晉察冀六分區,再到後來的冀西軍區所獲得的榮譽以及個人。
    其中,能子和侯成都位列其中。
    能子曾經作為第一屆全軍大比武的個人徒手格鬥的冠軍。自然是位列其中。
    而侯成,作為張浩最早的通信員,再加上其後續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才能,成為了我軍首支專業藍軍旅的旅長,也是得到了重用。
    侯成在七十年代中期,被授予上將軍銜,並且,在幾年後爆發的緬甸回歸戰爭之中,擔任了戰役總指揮。
    最終,侯成更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擔任了一屆副統領。
    根據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判斷,其軍事指揮才能,雖然相對於張浩來說,還是稍遜一籌,但絕對是張浩之後的又一代軍隊領軍人物。
    當然了,侯成嚴格來說,隻比張浩小了五歲,他們實際上也算是同一代人就是了。
    但張浩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會讓人忘記,他做出那些事跡的時候,才隻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罷了。
    這才讓人下意識的把張浩往大的人裏算。
    很快,在張浩揚的帶領下,所有人從出口走出。
    至此,石門一中的學生們,便是正式參觀完了西白坡景區。
    此刻已經是中午時分了。
    學校早就為學生訂好了午飯,午飯後,學生們會休息一段時間,然後便是要前往花溪穀景區參觀了。
    而花溪穀景區,又被分成晉察冀軍區黨政機關舊址和工業區舊址兩部分。
    因為晉察冀軍區黨政機關舊址和西白坡冀西軍區指揮部舊址有所重合,所以,學生們的參觀重點,被放在了工業區的舊址之中。
    張浩揚隻是西柏坡軍事博物館的設備維護人員,他今天隻是被臨時拉來作為講解人員的,上午忙碌完畢後,沒來由的,他也是想要去花溪穀看看。
    想到就做,他便是搭上了前往花溪穀的觀光車,出發了。
    西白坡和花溪穀之間,由一條山穀連接,全程隻有十幾公裏的路程。
    如今修成柏油馬路後,隻需要十幾分鍾的車程,便可以抵達了。
    到站下車,張浩揚看著眼前的景區,一時間也是頓了片刻。
    隨即,張浩揚取出工作證,便是直接從工作人員通道進入到花溪穀晉察冀軍區黨政機關舊址所在的景區了。
    還是那句話,因為今天日子特殊,所以,今天的參觀人員不少。
    張浩揚走在景區之中,看著景區之中的一棟棟建築,也是不由得感慨萬千。
    誰能想到,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我黨就能在這樣的一座山穀之中,修建出一座以當時的眼光看,極其先進的根據地呢?
    整個黨政機關舊址的占地很大,足足有3.1平方公裏,這其中,有學校,有軍營,有辦公樓,還有宿舍,從這裏的規劃就能看出來很多的東西。
    就比如這裏的主幹道,雖然隻是初創,但這裏竟然是雙向四車道,如果算上主路旁邊的人行道以及非機動車道,那就是總計八車道。
    如果按照八十年代初期規定的車道定級標準,這完全就是城市三級道路的標準了。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中國連汽車都不多,但在那個時候,就能有如此先見之明,設計如此道路,可謂是高瞻遠矚了。
    按照現在執行的城市車道標準規定,最高等級為城市特級道路,為雙向十二機動車道,也就是,一個前進方向,分成六個機動車道,而在機動車道旁,還有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而實際上,城市特級道路,如今隻有雄安的主幹道,也就是人民路和解放路兩條路是這樣進行布局的,而其他城市,包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也都隻是最多采用的雙向八車道。
    沒辦法,現如今,從無到有建設起來的城市,隻有雄安一個,其他城市因為礙於各種原因,根本沒有辦法執行這樣的標準。
    而除了城市特級道路外,雙向八車道,便是絕大多數城市的主幹道的標準了。
    這種標準,便是城市一級道路。
    二級道路則是雙向六車道,三級道路,便是雙向四車道了。
    而這,也是張浩從一開始便提前進行籌備的結果。
    也是因此,如今的雄安,常住人口超過一千萬人,加上流動性人口,接近兩千萬的大城市,主要幹線除了上下班的高峰期,基本上不會出現堵車的問題。
    而且就算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基本上也隻是會在短時間出現堵塞的現象罷了。
    至少在堵車的問題上,雄安的情況遠好於同級別的其他幾個大城市。
    張浩揚搖了搖頭,把腦海裏有的沒的東西甩掉,然後便是繼續遊覽了起來。
    晉察冀軍區黨政機關舊址,情況和西白坡舊址差不多,大約一個多小時以後,張浩揚便是走了出來,然後進入了花溪穀工業區舊址。
    花溪穀工業區舊址,分為鋼鐵廠、兵工廠、化工廠等不同的舊廠區。
    一名導遊正在帶著隊伍走進鋼鐵廠舊址。
    “大家請看,這裏便是我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了。”
    “花溪穀鋼鐵廠,利用周邊礦區出產的鐵礦石以及從日軍那裏繳獲到的廢舊鋼鐵,主要是鐵軌,將這些東西,在這裏進行重新煉製,之後或是送到兵工廠,或是送到其他工廠,為我軍解決武器國產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從40年年底花溪穀鋼鐵廠正式建立開始算起,一直到57年花溪穀鋼鐵廠正式宣布停產,十七年的時間裏,花溪穀鋼鐵廠,為我國培養了數以十萬計的鋼鐵工人,為我國的鋼鐵工業的發展,可謂是居功甚偉。”
    “從這所鋼鐵廠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工作者,更是從這裏走出了數十位院士。”
    “可以說,隻要說到我國的鋼鐵或者金屬冶煉工業,花溪穀鋼鐵廠,都是繞不過去的坎。”
    “43年的時候,太原鋼鐵廠開工,花溪穀鋼鐵廠一次性援助了超過三千名熟練工人和技術人員,一次性便是把太原鋼鐵廠的班底搭建了起來。”
    “45年的時候,東北地區接手了日軍留下的大量鋼鐵廠,又是花溪穀鋼鐵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次性援助了超過八千名熟練工人,為東北的重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直到57年,攀枝花鋼鐵廠投產,又是花溪穀鋼鐵廠,一次性,把所有人員全部搬到了攀鋼,這才有了現在的攀枝花鋼鐵廠。”
    “如今我國舉世聞名的太鋼、攀鋼、雄鋼、鞍鋼、寶鋼等企業,最早的一批工人和技術人員,基本上全都來自於花溪穀鋼鐵廠。”
    “也因此,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我剛才說的那些大型鋼鐵企業是子女的話,那花溪穀鋼鐵廠,便是懷胎十月,然後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成人的母親。”
    聽著這名導遊的話,張浩揚一時間也是感慨萬千。
    隨即,張浩揚走出鋼鐵廠的廠區,緊跟著,走到了兵工廠的廠區。
    此刻的兵工廠舊址之中,同樣有著很多的遊客正在參觀。
    同樣的,一名導遊正在對遊客進行講解。
    “大家請看,現在大家所處的位置,便是八路軍最重要的兵工廠,根據記錄,巔峰時期,這裏可以製造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武器。”
    “我國第一代製式步槍八一步槍和第二代製式步槍八一半自動步槍,都是最早從這裏生產出來的,而除了步槍外,這裏還出產了各種輕重機槍...”
    聽著導遊的介紹,張浩揚也是不由得露出了笑意。
    是啊,我國最早的兩款製式步槍,最早都是從這裏走向全軍和全國的。
    八一步槍,是一款適合中國人的體型和身材而專門設計的優秀步槍,就適用性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對於中國人來說,比什麽98K、三八大蓋、莫辛納甘、春天m1903、李英菲爾德步槍好用多了。
    而八一半自動步槍,嚴格來說,並不比八一步槍晚出世多長時間,但礙於經濟等方麵的條件,直到47年48年的時候,才在部隊少量裝備了幾個兵團,之後,一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的53年,才開始逐步在全軍換裝。
    再之後,我軍還先後在62年設計出了62式自動步槍(基本相當於八一杠),並在67年在全軍範圍內換裝。
    再之後,便是79年設計出了79式步槍,並在隨後的緬甸解放戰爭之中大規模進行了換裝。
    此後的92式步槍、05式步槍、19式步槍,都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級。
    算下來,我軍平均每款步槍的服役時間,大概是15年左右。
    而這些步槍,算起來,都和花溪穀兵工廠密切相關。
    因為,花溪穀兵工廠,如今經過合並改組後,已經成為了我國專門生產兵器的大型國企公司。
    隨後的時間裏,張浩揚又先後參觀了工業區之中的其他工廠。
    說起來也是有意思。
    從前花溪穀工業區的一個個小作坊,如今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個龐然大物,就連其中最不起眼的卷煙廠,如今也都成為了煙草公司旗下最大的卷煙廠。
    當然了,河北煙草公司,和山東煙草公司,就泰山牌香煙打的官司,直到如今,也是老百姓茶餘飯後閑聊時的趣事。
    看著景區之中的一名名遊客,此刻的張浩揚,似乎跨越了時空,看到了那些年工業區之中忙碌著的那些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