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醋壇子要打翻了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臥室的光線不甚明亮,裴恒背對著光,半明半暗的一張臉上眉眼都深邃了幾分。
謝昭昭睫毛顫了顫,心裏咯噔一下,就這表情,難不成真遇到楊銘了?
書中沒有提起過二人,不過,倒是隱晦地提過一句,裴沐回鄉拜祭母親時,墳前有祭品。
如此想來,是有幾分青梅竹馬的情意的,否則謝慧敏也不能挑唆成功。
“怎麽,有他的消息要告訴我啊?”
“若是呢!”裴恒眉色深了幾分,一張臉上都寫著在意二字。
“那我們就一起拜訪啊,我和他認識多年,如今都在京城,怎麽也算他鄉遇故知了。”謝昭昭語氣輕鬆。
不過,用詞卻也是用了心的。
否則今晚隻怕醋壇子要打翻了。
“謝昭昭,”裴恒抱著謝昭昭腰的手用力了幾分,“你怎麽這般沒心沒肺。”
像是一陣風吹過就走,哪管水中的漣漪。
裴恒這一聲謂歎不知是心酸多些還是寵溺多些。
“那你是想我對他有情有義還是對你和沐兒拋夫棄子,裴毅之,你不會自己有什麽想法就來倒打一耙吧,老實交代!”
謝昭昭手指捏著他的下巴,好整以瑕的看著他,掌握了主動權。
“我沒有!”裴恒盯著她眼睛。
“你說沒有就沒有,我說什麽你都不信,少把你刑訊逼供的那一套拿家裏,以後不許吃這些陳年老醋,否則,我就把你的茶換成陳醋,愛喝就讓你喝個夠。”
謝昭昭坐在他身上,居高臨下地看著他,氣勢十足。
這才是談判的姿勢嘛。
可謝昭昭也隻得意了一瞬,就被裴恒反客為主了。
“是我錯了,”裴恒在她唇瓣輕輕親了下才道,“夫人饒恕。”
他是無意中看到了名冊上的名字,後又查了籍貫,的確是那個楊銘。
不到半日聽風便把他的消息查得明白。
五年前他從邊城進京科考,途經中州,正趕上當地鬧鼠疫,他不幸染上。
這一耽誤就是大半年,誤了科考,身上的銀子也花光了。
他這一路走到京城的確不易。
不過,便是如此艱難,他也沒有失讀書人的風骨。
半年多前到的京城,經朋友介紹在範家的族學教幾位郎君讀書。
其實,他在範家見過楊銘。
隻是,那時他並不知那人便是他。
如從書卷中走出的文人雅士,一副讀書人的好麵相,也怪不得昭昭會念念不忘。
“青梅竹馬的情意又如何,你同婉寧縣主一樣青梅竹馬甚至談及婚嫁,現在呢?”謝昭昭目光幽幽,“誰沒有個少年時,現在陪在我身邊的是你,以後也會是你。”
就算是原主真真切切地喜歡著,那也不重要了,她不是原主。
謝昭昭低頭,一點點描摹他的唇瓣:“裴恒,我們要好好過日子,否則對不起我們心口挨的那一劍。”
他們的餘生是九死一生換來的,怎麽能輕易辜負。
……
這場雪斷斷續續下了三日,雪停的那日,裴恒兌現諾言,帶母子二人狩獵。
順便去莊子住些時日。
青霧公主的事,該做的已經做了,如今剩下的便是讓皇上決斷了。
便是皇上對南疆有所圖,可眼下最重要的是大齊內部。
城外蒼茫一片,一眼望去,銀裝素裹,謝昭昭心情都開闊許多。
“阿娘,好漂亮啊!”裴沐挑起半邊簾子驚喜道。
其實,他不是沒見過雪。
回京時的一路,斷斷續續地下著雪,隻是,那會子,他心情不好,隻躲在父親懷裏一路抽泣。
哪怕是再美的雪景,也無心欣賞。
遠山連著遠山,似看不到盡頭,皚皚白雪在眼光下耀眼無比。
“想不想騎馬?”裴恒見兒子躍躍欲試,有些不忍。
帶他狩獵就是出來散心,躲在馬車裏實在是可惜了這一路風景。
天氣的確冷,但男孩子也沒必要養的在這般嬌氣。
裴沐想點頭,又下意識去看謝昭昭。
謝昭昭嗔了裴恒一眼,不過到底是答應了。
“不許跑得太快,帽子戴好。”
“阿娘放心,爹爹把我裹在大氅裏,很暖和的。”裴沐道。
之前爹爹就是這樣的,他靠在爹爹懷裏還睡著了呢,一點都不冷。
“好吧,注意安全。”
裴沐重重點頭:“阿娘放心,外麵還有舅舅和幹爹在,我很安全的。”
裴恒見兒子迫不及待,抱著他下了馬車。
今日天氣放晴,出來狩獵的不少,看馬車車轍,前麵已經過去不少人了。
裴沐被裹在爹爹懷裏,隻露出個腦袋,看什麽都好奇。
這個要問,那個也要。
裴恒對兒子一向耐心,每一個問題都細細做答。
一旁的陸容與吊兒郎當的,偶爾逗笑一句,一陣馬蹄聲自遠處傳來,還有兒郎的笑聲。
沒心沒肺的模樣,讓陸容與想到當年的自己和裴恒。
裴恒顯然也聽到了,陸容與笑道:“是範家的幾位郎君。”
裴恒聽到範家兩個字時笑容僵了一瞬,不會這麽巧?
隻是,讓他失望的是,就是這麽巧。
範家聖眷正濃,範二爺手握重兵,鎮守河東多年。
便是連河東望族之首的鄭家麵上也要敬他幾分。
範家武將出身,幾位兒郎的弓馬騎射功夫自然是好的。
這樣的熱鬧更不會錯過。
幾位恣意飛揚的少年郎中還有一道身影。
月白的大氅,如月清雅沉穩,似要與這天地融為一體。
裴恒目力極好,一眼便認出那是楊銘。
他淡淡地回眸,說不出什麽表情。
沉思間,幾個少年已經追上他們:“容與哥,毅之哥。”
陸容與和裴恒少年時都曾和範二爺學過射箭,與範家是有些交情的。
“你們這是也要狩獵?”陸容與道。
“正是,難得有空,父親不考我們學問。”範二郎道。
範家武將出身,對兒郎學問不算重視,但如今天下太平,重文輕武。
範家就是如今的聖眷也要做些打算,所以,才拘著家中兒郎讀書。
幾位兒郎底子都不太好,氣走了好幾位先生。
直到有位同族推薦了楊銘,大抵是年紀相仿,竟和這幾位相處不錯。
否則,不會今日也帶著。
“楊先生,再快些,不然,可是連午膳都趕不上了。”
馬車中的謝昭昭聽到那句楊先生,心中一怔,難道是他?
又覺自己想多了,世上姓楊的多了去了,總不會這樣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