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狗獾窩子
字數:3644 加入書籤
小赤狐歪著腦袋,嚶嚶的叫了兩聲,隨後搖了搖頭,意思是這附近沒有人參窩子。
馬虎倒是沒有太失望,人參窩子這東西,比百年野山參還難求,多少老獵戶一輩子都沒機會見到,小赤狐一年找到一個就行了。
“咱們出發狩獵吧。”
多數的野獸,很少在自己窩子附近狩獵,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血腥的氣息將天敵引來。
所以馬虎帶著幾個獸寵又向北深入了三裏才開始尋找獵物。
運氣還算不錯,很快就在一處樹下發現了腳印。
作為一名跑山客,對各種野獸的腳印在熟悉不過,畢竟這玩意可比糞便好辨認多了。
特別是前後腳印之間的距離,還有腳印的深淺程度,隻要經驗夠豐富,就能輕易判斷出獵物的體型,還有大致類型。
不過,要想鎖定到底是什麽獵物,還得看腳印的形狀。
這腳印形似橢圓,卻又不太規則,前腳大,後腳小,上麵有五個腳趾,前段尖銳類似小三角,而且前後腳之間的距離在一掌到兩掌之間。
“不是貉就是獾子,但看體重大概率是獾子,就是不知道是狗獾還是豬獾。”
獾子這東西在南方又被稱為沙獾,猹
一般能長到二三十斤,也可以說渾身是寶,特別是獾皮和獾油。
獾子皮十分的抗風,若是冬天做雙層夾襖,外麵用獾子皮,中間夾上棉絮,裏麵再上一層柔軟的綿羊皮,穿著又保暖又舒服。
當然,熊皮的保暖性其實不比獾子皮差,不過那玩意穿身上十分容易被其他獵人打黑槍。
至於獾子油,那更是好東西,簡直就是燙傷神藥,後世那種高價燙傷膏的成分,其實都有獾油,地黃,冰片裏。
最主要的是,這玩意繁殖能力強,通常二年一胎,一胎能下四五個崽子,還是群居。
作為非洲平頭哥的近親,脾氣也不是一般的暴躁,很有攻擊性。
不過,麵對馬虎這隊要槍有槍,要鼻子有鼻子,要速度有速度,要力氣有力氣,要狡猾有狡猾的狩獵隊,再多的獾子也是團滅的命。
“大黃,找到這隻獾子”
大黃聽到馬虎的命令,立馬將鼻子貼近地麵,用力地嗅著,喉嚨裏發出低沉的 “嗚嗚” 聲。
看那可憐的模樣,估計想到了昨日當種狗的苦楚相比之下,還是跑山更香。
接著,它便手腳發虛的帶起了路來,不一會,就來到了一處地洞前。
獾子喜歡刨土,一般喜歡在土包,樹洞,墓地下麵築窩。
見眼前的狗獾窩是正常的窩子,馬虎也是鬆了口氣。
若是遇到墓地裏的獾,那就隻能放棄了,墓獾和死參差不多,吸收了太多的地氣和死氣,吃了不僅撈不到好,反而容易生病,甚至中屍毒。
獾子一般都是晝伏夜出,眼下還沒到中午,這一窩獾子估計正在睡覺。
馬虎趴下身子,借著日光往獾子窩內看了看,裏麵的洞穴不少,應該是老窩。
老窩指的的獾子用來冬眠的老窩,裏麵溝道縱橫,出口少的有三四個,多的有七八個,必須得全部找到,想辦法堵上才行。
好在有大黃在,找洞口的事很簡單,不一會,就找到了五個老窩出口。
為了防止驚動獾子,馬虎叫大黃,小鹿,小赤狐,大花,一人守住一個。
自己拿著獵刀,砍了不少粗樹枝,將一頭削尖,挨個的幫獾子紮籬笆,幫獾子做防盜門。
之所以選擇用木條,主要是擔心搞土建會影響空氣流通,驚動裏麵的獾子。
馬虎的動作比較輕柔,所以前後忙了半個多小時,才將五個洞口都紮死。
剩下的事就簡單了,和上次熏兔子差不多,多拾些幹柴,幹草,枯枝用火點燃,接著不停的往裏吹就好了。
不過山裏點火,一定要做好隔離,然後用濕土滅好火。
獾子的洞比兔子窩可大多了,馬虎直接拿出了折扇,這東西是上次吹兔子窩後,他特意在供銷社買的,就是為了應對今天這種情況。
上次吹兔子窩,腮幫子疼了一下午
山裏的幹草和枯葉,若是點燃了產生的濃煙十分嗆,像一些森林大火,其實多數的動物都是被熏死的。
隨著折扇扇動,濃煙開始源源不斷地灌進獾子洞內。
不一會洞內就傳來幾聲低低的嗚咽,緊接著便是獾子們慌亂的跑動聲,爪子在洞內的泥土上劃出刺耳的聲音。
有的獾子被濃煙嗆得發出 “嘶嘶” 的叫聲,它們在洞內四處亂竄,一個個衝向了其他幾個出口。
不一會,大黃和小赤狐就率先叫了起來,接著大花和小鹿那邊也有了反應。
“我靠,四個洞口都有獾子,這一窩還不小呢。”
馬虎率先來到大花所在的位置,這些獾子可都是經驗值,要是大花先搞死一兩個,就損失了一半。
“大花別動,讓我來。”
來到大花所在的洞口,隻見兩隻頭上頂著粗白線,長著狗鼻子的狗獾正瘋狂的頂著木製防盜門。
獾子的種類其實很好辨認,隻需要看它鼻子的形狀,豬鼻子的叫豬獾,狗鼻子的叫狗獾。
至於狼獾,那玩意其實就是貂熊,相當於小黑瞎子。
防盜門很紮實,都是兩指寬的粗木棍,所以兩隻狗獾雖然著急,但就是撞不開。
取下56半的刺刀,馬虎幹淨利落的解決了兩隻狗獾,又去了其他洞口,不一會就集齊了八隻狗獾。
大的足有三十來斤,小的也有十多斤。
他將其中兩隻剝皮後,一隻扔給了小狐狸和小花當做午飯,另一隻則是利用就著火堆直接烤製了起來。
狗獾肉十分細嫩,隻是腥味比較大,但烤製的話隨著肉香逐漸散發,那股腥味也在慢慢被炭火的香氣所壓製。
馬虎熟練地轉動著烤架,不時撒上一些從家裏帶來的鹽巴和香料,那滋滋冒油的聲響,不一會就將正在進食的大花和小赤狐都吸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