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瓦剌進犯
字數:4218 加入書籤
鬧事的,可不單單是大臣,還有很多世家子弟。
那些人,大多是跟隨朱元璋的功臣之後。
三寶來報告的時候,朱允熥還納悶了一陣。
因為辦學堂對這幫人而言,感覺沒什麽壞處,他們幹嘛要反對呢。
後來一想,便不難解釋了。
這幫人恨的不是新製度,而是製度之後的科考。
朝廷的官員全都換掉一茬,那他們的官職也保不住了。
所以,他們是借題發揮,想保住自己的俸祿罷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朱允熥已經下旨,斷然不會收回。
“陛下,宮門外來了一萬多人,說是求陛下收回旨意。是否讓禦林軍將他們趕走?”
“不用,你讓三通派人去他們家,搜查貪腐,按照太祖皇帝的製度來,該殺頭殺頭、該發配發配。”
一天時間,宮門外的人被當場逮捕三千多個。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恨的牙根癢。
他做皇帝後,基本就做了三件事,一是對抗前元勢力,二是整頓大明吏治、重農抑商,三是鏟除淮西勳貴。
這三件事中,老朱最看重的,便是吏治。
從劉伯溫講的那些話裏,他深刻的認識到,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從吏治腐壞開始的。
所以,別說是外臣,就算是自己的義子、義侄貪汙了,照樣殺頭,這是鐵定的國策。
可沒想到,在自己沒看到的地方,居然還有這麽多貪官汙吏,百姓豈能安穩呢。
“陛下,這是李進送來的清官名單,囊括了九個省。”
本朝一共十五個省,還有的地方,沒來得及算呢。
這份清單,一共才八個人,九個省得多少官員了。
當中最大的官不過四品,最小的官才九品。
清官做不了大官,真是天大的諷刺啊。
全國的官員,都應該換掉一茬!
“允熥做的對!他是咱的好孫兒!”
“蔣浣,你給咱傳旨,那些反對新政的,統統抓起來!不管有多少人,咱不怕!”
蔣浣尷尬了:“陛下,您已經……咳。”
朱元璋這時才反應過來:“哦,對對對,咱已經‘死’了,不能再下旨了。唉,這群蛀蟲!想毀壞咱大明基業,你還拿他們沒辦法,咱真恨不得殺光他們!”
“是……”
“你去告訴李進,不管允熥下什麽命令,都讓他不折不扣的完成!若敢違背,咱早晚要他的腦袋。”
朱允熥的行事風格,很偏向朱元璋,但又有所不同。
老朱殺人,通常喜歡株連九族,殺一儆百。
但允熥不禍及妻兒,他新定了國策,除非是謀逆大罪,否則隻殺元凶首惡之人。
因全國掀起一股‘學堂’風,各地官府都遵照旨意辦起學堂。
有一點,朱允熥延續了老朱的做法,那就是——百姓可以高官,官府不得阻撓,不然削職為民,終身不得登堂入室。
……
北平,燕王府。
朝廷有點事,燕王很快知曉。
這日,永嘉公主來到。
燕王是她哥哥,多年不見,還挺想念的。
“哥,陛下仁慈,你這次回北平,可不能犯上作亂了。”
“我知道。皇上要辦學堂,是麽?”
“嗯,他跟我談過,說要將官吏給換一換,讓能人來入主朝廷,還說讓女子為官。”
燕王一時也想不通朱允熥這樣做的意圖。
但財神閣有多為國為民,他是知道的,北平已經出現了財神閣,商人們越來越多了,城裏比以前熱鬧了不少。
“哥,我此番來,是提親來的。”
“給我提親?”
“不,是給你的外甥女提親。”
燕王木訥了:“我的外甥女?”
他老婆是徐達的女兒,徐達還有四個兒子,這四人膝下都有女兒,連私生女都有。
“妹子說的是哪一位?”
“哪一位不重要,隻是需要儀態端莊,當皇後的人,能不規規矩矩的麽?”
朱棣呆在當場:“皇帝讓你來提親,讓我的外甥女做皇後?這是什麽意思?
“哥,你貴為燕王,智謀過人,這點事還看不出來麽?皇上就是想跟你拉近關係。我猜,他也是想讓你有個人在他身邊,好讓你對他放心,兩個人相互安心,皇上對你已經算非常實誠了。”
他不是聽不懂,隻是不願意去相信。
一個皇帝,居然然王爺在自己身邊安插眼線。
朱棣苦笑道:“皇上心意,本王明白了。妹子,我會挑選一個模樣端莊的外甥女給他,不過,我剛收到一封從大同來的軍情,你替我送到應天去,交給皇上。”
“是什麽?”
“軍情,瓦剌人占領大同了。之前有湯和的兵馬壓製,現在湯和一死,他的二十萬大軍五人調動。”
“哥哥想帶兵去大同?”
朱棣擺擺手:“我現在是臣子,這事不是我能決定的。皇帝才智謀略皆勝於我,這件事,還是讓他自己決定吧。如果他讓我出征,我也義不容辭。”
數日後,永嘉回到應天,把軍情奏報給了朱允熥。
瓦剌興兵三十萬,已占據大同多日,大同太守被殺、總兵全家被斬,許多百姓已淪為瓦剌人的奴隸了。
這群韃子嗜殺成性,就愛侵略。
他們的老祖宗,不是成吉思汗麽?
崇拜鐵木真的人非常多,曾經朱允熥也非常崇拜此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鐵木真是個很極端的人。
他在得到天下之後,繼續擴張領地,指哪兒打哪兒,攻城略地,奸淫擄掠,屠城之舉,更是對無辜百姓的一種慘絕人寰。
數百年來,瓦剌人的性格始終沒有改變過。
殺人、掠奪,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
“傳旨中書省,給燕王下令,讓他帶兵去大同,將瓦剌人趕出大同。”
三寶看了看永嘉公主,頗為猶豫的說:“陛下,您讓燕王出征,合適麽?他要是兵鋒逆轉,再次謀逆,怎麽辦?”
“不會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王叔不會連這點事都分不清楚,另外,命令大同附近其他總兵、將軍,一律聽燕王調用,朕授予燕王先斬後奏之權,讓他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