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集體辭官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廢除……奴隸製。”
老朱在院內走來走去,也沒搞懂朱允熥的想法。
全國有三分之一的奴隸,都是前元人,是蒙人,還有其他少數民族的人。
老朱打下江山之後,大部分製度都是針對漢人來的。
而前元的那些人,被視為罪人,他也沒太去管。
洪武六年,老朱下令,要給奴隸們發錢,不允許無償雇傭。
可是,當時的詔令是李善長起草的,老朱不過是隨口一說,比較含糊。
而這份詔令一下,從側麵來看,就等於皇權依然承認了奴隸製的存在。
難道是朱元璋不夠聰明麽?
當然不是,大明開國之初,百廢待舉,想要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國力,威震華夏,不得不用奴隸在農業上大做文章。
所以,就連酷吏楊憲也很喜歡用奴隸。
雇傭最低層次的奴隸,可以不付給酬勞,也不必去管他們的死活,而這些人產生的勞動力,往往比平民更多。
事實證明,楊憲治揚州確實做的不錯,雖然很多事犯了欺君之罪,但也不能抹殺他的功績,兩到三年的光景,揚州從幾十個住戶變成魚米之鄉。
是,做法很殘酷,但卻給全國帶了一個好頭。
需知,奴隸製一旦廢除,全國將亂成一窩粥。
奴隸不存在了,各地的富人就沒了當‘主子’的權利,錢也不如過去撈的多了,那他們能甘心麽。
現在的國庫還處於半空虛狀態,朱允熥在此時廢除奴隸製,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
“奴隸製廢除之後,一場大的政治風波就要起來了,這可比一場戰爭來的還要大啊,允熥能招架得住麽?”
老朱是平民出身,更精確的說,是賤民出身。
奴隸的苦,他體嚐過,那不是人過的日子。
但人是分的出三六九等的,階級製度總該維持吧。
他反對權貴對百姓的壓迫,可隻要是雙方願意的情況下,就不做幹預。
而朱允熥的舉動,是將所有奴隸給解放了出來。
“唉……咱這個孫兒啊,真是讓人作摸不透。李進,皇帝下什麽旨,你就按旨辦事吧,你能來告訴咱,咱很欣慰。”
……
皇帝旨意剛一下達,滿應天一片沸騰。
但凡家中有一個奴隸的,都會不爽,這律法一頒布,很多人的財路就斷了。
因洪武年間重農,所以奴隸替權貴耕種,給他們帶來了衣食無憂的日子,以後要給錢了,還得按照朝廷要求的來給,一年必須給五兩銀子以上,按勞分配。
這不是從富人的口袋裏搶錢麽?
一間茶樓內,裏頭的富家子弟和老爺們嚷嚷動了。
“廢除?嗬,皇上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啊,咱們就靠那些仆人給咱們幹活呢,我爹是跟隨太祖爺打天下的人,是功臣!難道讓我去種地麽?笑話!我的苦,我爹早替我吃完了,要是太祖爺還活著,能這麽辦事麽?這是卸磨殺驢啊。”
“哼,皇上這做法,是違背了太祖爺的規矩!當年太祖爺就默許了這個製度,他這樣做,不是官逼民反麽?”
“唉!這話可不能亂說啊,當心出事了。”
“我怕什麽?我爹也是跟隨太祖爺打天下的,當年太祖爺賜給的物件,還在家裏擺著呢,那就是我的保護傘,我不怕!”
不光民間這樣議論,朝廷的官員是反對聲一片。
官員中,十有八九都靠奴隸來維持生計。
這道理很簡單,太祖爺剛駕崩也沒多久,官吏窮困的製度依然存在,一品大員一年才不到二百兩銀子。
這麽少的俸祿,又要維持家中生計,又要定製像樣的官衣,還要迎來送往,杯水車薪。
那些朝廷大員,誰家裏沒幾十個傭人呢。
做一件像樣的官衣,少說也得百兩銀子的花銷。
純靠俸祿,那過的連乞丐都不如。
不掙錢、沒臉麵,他們還出來做官幹什麽呢,沒有任何意義嘛。
官員們聚集在中書省外,滿臉的不高興。
“皇上這麽做,咱們的活路可就沒了啊。”
“辭官算了。”
“我十年寒窗,三年科場,容易麽?說辭就辭?”
先前,朱允熥已經罷免了一大批官員,留下來的人還不到五十個,加上李進操辦的‘學院’才剛剛開始,征集各地的官員人數太少,所以朝廷很多事都難以進行。
留下來的這幾十個人,不管朱允熥說什麽,他們都聽。
但這一次,情況嚴重了,朱允熥玩的是釜底抽薪啊,等於要把他們給掏空了。
掌管中書省的人,當下是李進,他們希望李進給個說法。
眾人議論紛紛之時,李進從廳內走出,他們全都圍了上去。
“李大人,皇上這要幹什麽?到底是誰給皇上出的主意啊,這不要人老命麽?”
“李大人,你是皇上最信任的人,你可得為大家說說話啊。”
“就是嘛,這個製度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千年了沒變過,現在突然要變,誰受的了啊。就算皇上體恤百姓,也得慢慢來嘛,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李進望望在場的人,麵無表情的說:“諸位大人,你們這是問本堂麽?”
“當然啊,你可是中書省左丞,就差一個相字了,不問你,我們問誰啊?”
李進推手示意道:“諸位大人,別這麽說,太祖爺下過旨,廢除丞相製,我大明已經不會再有丞相一職了,你們可別害本堂。”
“李大人,您?”
“好了,諸位大人閑的沒事做,可以直接去見皇上,本堂哪有資格左右皇上的想法,你們也太抬舉本堂了。”
去找皇帝?
嗬,他們哪兒敢啊,萬一皇帝一生氣,把他們的官全都免了,這可如何是好。
李進直接走了,留下一群人,大眼瞪小眼。
有人不爽道:“我估計啊,這事情就是他李進獻的策,他是躲開了。你們想想,皇上剛剛大婚,哪裏會想到這一點,學院的事還沒處理好呢,他就急於改律法,必定是有人獻策。”
“要我說,不如咱們全都辭官不做!這樣一來,朝廷就沒法正常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