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聰慧皇後

字數:4742   加入書籤

A+A-


    這些天,朱允熥被奴隸和權貴的事給弄的頭疼,腦子不那麽清楚了。
    說是奴隸和權貴的矛盾,其實就是寒門和貴族之爭。
    到底是皇後,有點見識。
    “你讀過書?”
    “臣妾自幼讀書。”
    “真是賢內助啊,你的意思是說,朕應該同意和親,然後乘瓦剌不備,暗中命人去瓦剌,逐步瓦解他們?”
    皇後紅著臉一笑:“陛下聖明,臣妾多嘴了。”
    順著皇後的意思,朱允熥再細細一琢磨,策略就出來了。
    朱元璋在位時期,大明就數次攻打瓦剌。
    曆史中,朱棣也多次打瓦剌,雖說每次都能重創瓦剌,卻無法消滅瓦剌。
    瓦剌人掠奪大明,能被驅逐出去,是因為他們水土不服。
    因為瓦剌是蒙人,住在高原,氣候和大明完全不一樣。
    朱棣的兵馬強大,兼有姚廣孝之智,但水土不服這個事,再厲害的軍師也解決不了。
    這就是大明為何無人能消滅瓦剌的主要原因。
    瓦剌人之高原,草原遼闊,大明兵馬一去,他們可做鳥獸散。
    加上對地形的熟悉,可以對明朝軍隊分而擊之。
    最後,明朝軍隊糧草耗盡,軍中將士身體不適,導致不得不撤兵。
    利用短暫的空隙時間,瓦剌變能重整旗鼓,再次掠奪大明邊域。
    這群韃子也很聰明,知道自己不適應平原氣候,所以隻掠奪大明邊緣地界,從不深入,讓大明曆代皇帝都不堪其累。
    瓦剌還是很強大的,他們不但可以與韃靼保持勢力爭奪,還能用餘力來攻打大明,是草原上最強大的部落。
    瓦剌、韃靼,都是明朝的外患。
    兩者相互攻擊、又相互依存。
    確實不好對付。
    瓦解這樣的兩大部落,用兵馬征服是不行的。
    除非能一舉蕩平,徹底消滅他們。
    那是癡人說夢,明朝將士會被他們的遊牧騎兵給拖累死。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文化攻擊。
    將兩大部落融入在大明的文化中。
    所以,用通婚、通商的辦法,講是不二策略。
    不過麽,這件事不能太心急。
    朱允熥剛推出了財神閣、學院製度,又對奴隸製進行廢除,三大舉措共同進行,不能在短時間內進行第四項舉措,那就太亂了。
    “皇上,明月公主應該不錯,臣妾想跟她談一談,不如先留下她在宮中,您以為如何?”
    “你不吃醋麽?”
    朱允熥捏著她的臉蛋,手指在皇後唇邊輕輕滑過。
    “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臣妾不吃醋,陛下富有四海,將來還會三宮六院,臣妾沒必要吃醋。既然做了皇後,臣妾就應當替陛下做好賢內助。”
    有這樣的皇後,朱允熥是有多欣慰。
    ……
    當晚,皇後命人將明月公主叫到了自己的寢宮。
    留下她,便是和親的前奏了。
    因朱允熥下令要出兵瓦剌,所以公主臉色並不好看。
    站在皇後麵前,顯得很不屑。
    “是不是要殺我?要殺就趕快,本公主不怕死。”
    皇後主動上前,拉著她的手:“陛下已經決定,納你為妃,而且改變了進兵瓦剌的旨意。”
    “哦?”
    明月頓時前眼一亮:“此話當真?!為什麽我不知道?!”
    “你現在能留在宮裏,就是陛下的旨意。本宮會教你如何伺候陛下,明天晚上,你就侍寢吧。”
    實話說,明月很不喜歡朱允熥。
    但她背負著國家的重任,來了就是給朱允熥當女人的。
    此生,她是不可能再回到瓦剌去了。
    至於將來麽,命運死活,也不是她能決定的。
    在父汗的眾多女兒中,每一個都有著特定使命。
    她的兩個姐姐嫁給了韃靼的大汗,瓦剌和韃靼多年交戰,其中一個姐姐被韃靼大汗處於車裂之刑。
    所以,她的命運也不一定好。
    隻是,要維持兩國數年的關係,她必須如此。
    “今天晚上,本宮就教你如何伺候陛下。”
    “這還用教麽?”
    明月公主挺不屑的:“睡覺這回事,用得著教?”
    幾個宮女和太監忍不住偷笑。
    “當然,皇宮規矩和外頭不一樣,雖然陛下不注重這些,但你至少得會,陛下處理國務,非常疲憊,到時候,你就該發揮自己的作用,女人的作用。”
    跟著,皇後在她耳邊悄聲說了兩句話。
    這話一講,公主頓時麵紅耳赤:“用得著這樣?皇帝真惡心。”
    “不是皇帝惡心,這是宮中規矩,嬤嬤也會跟你講的。陛下是天子,你我都是臣民,侍奉陛下,當然得處處都懂。”
    次日晚上,明月就侍寢了。
    但她一點都沒按照規矩來,相反,十分潑辣。
    險些讓朱允熥沒招架得住。
    公主一直折騰到天明,當朱允熥是機器人了。
    為此,皇後十分不悅,並不是她嫉妒,而是皇帝貴為天子,在侍寢上是有製度的,不能貪歡,不可超過規定時間,免得無法處理朝政。
    朱允熥去禦書房時,困倦不堪。
    李進在這兒候著,他是來送錢的。
    各地貪官被收繳上來的錢,已經有一大半,超過七千萬兩。
    大多數都是強行抄家所得。
    手裏有錢了,很多事就可以做起來。
    朱允熥打著哈欠,慢條斯理的望著奏章。
    “錢不少,這幫人貪的很厲害啊。”
    “陛下,遵照您的旨意,貪官不殺,但致人死命者,已經被處置了一部分。”
    “給燕王傳旨,讓他找人去瓦剌,和談。”
    “是。”
    朱允熥疑惑道:“朕下這樣的旨,你就沒話可說麽?”
    “陛下的旨意,臣遵照就是。”
    唉,要是來個劉伯溫這樣的臣子,那朱允熥也就不那麽累了。
    就算是姚廣孝,怕也不及劉伯溫吧。
    “唉?劉伯溫有兒子麽?”
    “有,劉大人留下兩子,一是劉璉、二是劉璟。劉璉在胡惟庸案前被迫害致死,劉璟才華橫溢,有謀略見識,現任應天西倉主簿。”
    有大才的人,怎麽跑去看糧倉了。
    “劉璟之才,比你怎麽樣?”
    “臣不及也。”
    “你把他帶過來,朕看看。”
    人才就在腳下,朱允熥居然不知道,可惜啊。
    估計朱允文要是重用這人的話,就不會有急於撤藩的事情發生了。
    可見朱允文不會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