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缺乏武將

字數:4340   加入書籤

A+A-


    “王爺!你發話吧!我們這些兄弟,都願意聽你的!”
    寧王是軍旅出身,他把握不住文人,卻對這幫驕兵悍將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控製能力。
    隻要許給這些人足夠的好處,他們什麽都肯做。
    “列位將軍都是開國功臣,也是我大明的基石!隻有你們站得住腳,大明才能繁榮昌盛!誰要是跟你們過不去,那就是和全大明的人過不起!”
    “說的好!王爺這才算是明白人呢,你若當了皇帝,咱們大家不都有靠山了麽?!”
    寧王安撫說道:“燕王本來有機會成功的,他甚至有機會直接殺了朱允熥,可他沒那麽幹,他心軟了。心軟的人,本來就不適合當皇帝。本王也有擔心啊,就憑咱們,能成事麽?”
    一人咯咯作笑:“王爺,雖然我們人數和全大明比起來,是少點。但咱們這些人分布在各地,隻要您振臂一呼,七八個省份還是不難到手的,最差,咱們也能和朱允熥分庭抗禮!半壁江山在手,您還怕他什麽呢?”
    ……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
    朱允熥邀請許多勳貴來給皇後慶賀,限定了日子。
    可是到達應天的勳貴,還不到三十個人。
    總人數應該在八千以上才對,這三十個人,明擺著是給朱允熥臉色看的。
    其實,這些早在朱允熥的意料之中。
    他已經猜到,寧王被人救走之後,必定會去籠絡住那些勳貴。
    不靠這幫人,他沒法成事。
    而救走寧王的人,十有八九,是瓦剌或者韃靼的勢力。
    這兩股部落,巴不得大明內亂呢,他們好從中漁利。
    而瓦剌人剛剛兵敗兩次,他們獻上公主緩和,是不太容易做出這種事來。
    因此,朱允熥可以斷定,救走寧王的人,是韃靼安排的。
    這群蠻子很會抓準時機。
    當下瓦剌國力虛弱,無法集結兵力攻擊大明。
    隻要大明在此刻內亂,韃靼就可乘虛而入了。
    所以,國家不能亂。
    李進和劉璟站在朱允熥的書案前,等候指示。
    暗衛已經將消息告知三寶,又傳達給朱允熥,寧王在江南的消息,他全然知曉。
    江南總兵也是前淮西勳貴,還做過常遇春的手下。
    此人貪財好色,為富不仁,獨霸一方。
    他不是藍玉的部將,所以躲過一劫。
    可這位總兵大人養了幾萬個奴隸,才不願意看到奴隸製廢除呢。
    他已跟隨寧王,招兵買馬,目下齊集到三十多萬人。
    各地的勳貴也在拉攏當地官員、豪紳,這群人全都願意跟隨寧王。
    然而,與其說他們都在寧王的掌控中,倒不如說這些人全在朱允熥的眼皮子底下。
    因為朱允熥不光有暗衛,還有財神閣。
    財神閣的商人,處處充當朱允熥的眼線,遍布大明,總人數已經超過六十萬。
    寧王想謀反,必須有足夠的錢糧。
    這些錢糧從哪兒來呢?
    隻能是從富商手中得來。
    需知,財神閣成立後,全國半數以上的商人都加入進來了,還有人源源不斷加入。
    誰讓財神閣的稅率低呢,商人們能賺的更多。
    武夫寧王朱權,恰恰忽略了這一點,他缺乏經濟頭腦。
    打仗打的不是人,而是錢糧。
    “三寶。”
    “在。”
    “江南商會會長是哪一位?”
    “回陛下,商會會長姓羅,剛剛加入財神閣,寧王想要招攬他,可他還沒給答複。”
    “告訴他,聽寧王的話,順從寧王,不管寧王要多少錢糧,他都支持。”
    “這……陛下,這不是助賊麽?”
    這正是的朱允熥計策,錢糧一直給,朱權才會大鬆心。
    等真正要打仗的那一刻,再在糧草上下文章,讓朱權的幾十萬兵馬食無糧。
    朱允熥伸展懶腰:“奏折看的累了,劉璟,你陪朕出宮去走走,散散心。”
    “臣遵旨。”
    劉璟心裏是有困惑的。
    他畢竟不是劉伯溫,很難揣測到朱允熥的心意。
    國家有人將要造反,皇帝卻表現的十分坦然。
    此時此刻,難道不應該集合兵力,對江南形成壓製麽。
    可皇帝非但不這麽做,還任由其發展。
    兩人走到大街上,靠近‘學院’府。
    這地方門庭若市,來來往往的,男女都有,而且大多數都是平明百姓。
    學院剛辦不久,要考試也得等到明年才行。
    “劉璟,你對韃靼了解麽?”
    朱允熥突然問起這事,劉璟有些猝不及防。
    “主子,韃靼和瓦剌一樣,都是頑固勢力,不過韃靼更為聰明,他們懂得出擊的最佳時機,比瓦剌人更精明。”
    “你說對了,寧王應該就是韃靼的人救走的,這應天府裏,藏著不少韃靼部落的探子。”
    “主子是要清查?”
    朱允熥笑著擺手:“他們混跡在人群裏,你查是查不出來的。朕下令通商,讓瓦剌、韃靼都可以隨意與大明建立商路,給了他們足夠的空隙,這群人就開始不老實了。”
    “那……主子是想?”
    “讓財神閣發展到韃靼去,並對他們的大汗放出風聲,就說連大汗的身邊,都有我大明的人,先讓他們忌憚一下。大明連年征戰,國力不足,沒辦法同時應付內憂外患。”
    劉璟立即說道:“主子,臣以為,需要派遣一位得力的將軍去邊關駐守,提防韃靼部落。”
    原來是李文忠,可惜李文忠被老朱給殺了。
    朝廷能打的將軍,幾乎都讓朱元璋宰光,而燕王又要對付瓦剌,分身乏術。
    大明現在不缺文臣,就缺武將。
    這就是為什麽,朱允熥要留著朱棣的主要原因了。
    他手下的十大武將,才是大明現在最有生的力量。
    當初要是腦瓜子一熱,把燕王和他的羽翼全部鏟除,那誰來對抗瓦剌和韃靼呢,明朝還是會亡。
    朱允熥製造的軍械的確厲害,但打仗靠的不光是軍械,最重要的人,是有謀略的將軍。
    “劉璟……”
    “臣在。”
    “學院設置武行,朕要找一個能帶兵的人出來對抗韃靼,這件事,你和李進一起辦,五日之內,給朕一個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