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一將無能

字數:3702   加入書籤

A+A-


    在朱棣信任的將軍中,張玉和朱能並列第一。
    但朱能的腦子不如張玉好使。
    他這樣一說,朱能也深以為然,不過,還把送信的人關起來為妙。
    他們的位置太重要了,這裏一出兵打馬赫然,韃靼那邊會同時叩關攻城,寧王也會動起來,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張玉和朱能若按兵不動,韃靼是不會單方麵出兵的。
    朱棣的手下和他都有一套單獨的聯係方式,是一種記號。
    這個記號,隻有最親信的人才會知道。
    五天時間過去了,調查朱棣下落的人回到軍中。
    他們看到了朱棣留下來的標記,但仍然找不到朱棣。
    不過,那記號既然存在,證明朱棣一定在江南,幾乎可以斷定,朱棣是被寧王給掌控了。
    主子被人約束,他們當然不會坐等。
    眾將軍坐在軍帳中,開始謀劃如何攻打江南。
    朱能目光銳利:“王爺就在江南,就在鎮江。各位,王爺是咱們的主心骨,我們必須營救王爺,攻打寧王,誰願意做先鋒?”
    “末將願意!”
    陳亨第一個站出來:“上將軍,末將願領兵數千拿下鎮江!”
    “好!陳將軍勇冠三軍,可為先鋒,誰為副將?”
    “末將徐增壽願為副將!”
    “好!二位將軍,你們領精兵五千叩關攻打。柳升將軍和李彬將軍領三萬兵馬為側翼!我與張玉將軍率大軍從小路進發鎮江,包圍各個要道口,阻撓寧王大軍前來接應。拿下鎮江!救出王爺!”
    此時,丘福持不同意見:“張將軍,朱將軍,我以為不妥。”
    “哦?丘將軍,難道你不想救王爺?”
    “不,鎮江隻有一萬多守軍,守城將領孫進不過是個酒肉之徒,不足為慮,我二十萬大軍要拿下它,易如反掌。可是拿下城池之後,我軍處於江南的中心地帶,四麵臨敵,若寧王大軍從外圍包住,我軍將進退兩難。”
    “你什麽意思?難道說,你不想救王爺了麽?”
    “朱將軍!請你說話放尊重些,不要陰陽怪氣!我跟大家一樣,都想救王爺!但要從長計議!我的意思是,先派人潛入鎮江府,再探王爺下落,等找到王爺之後,我們再從長計議。這二十萬兵馬是王爺的家當,不可草率啊。”
    就因為丘福曾經被朱允熥俘虜過,朱能已經看不上他了。
    他冷冷注視著丘福:“將軍瞻前顧後,非臨敵之將,寧王號稱三十多萬兵馬,在我看來,如同齏粉而已。從各方麵湊的散兵遊勇,也能抵擋我二十萬精銳麽?”
    “朱將軍!——”
    “夠了!如果丘將軍你貪生怕死的話,就不要在這兒阻礙軍機。來人呐,請丘將軍下去休息,我等要議事進兵了。”
    這個時候,眾將軍很激動,張玉想說什麽,也說不出來。
    朱能等於已經將兵馬控製權握在自己手中了,他唱高調,讓其他人無話可說。
    不到一個時辰,大軍就開拔了。
    江南地大物博,有七大省份,全在寧王的掌控中。
    與其說他占據了大明最富饒之地,倒不如說,他擁有大明的半壁江山。
    城池之間互為犄角,可出兵是三十萬,但隻要寧王下令征兵,這三十萬眨眼間就會變成三百萬。
    他一直派人盯著朱能和張玉大軍,那邊一出兵,寧王很快就能知道。
    朱權手下的淮西將領被殺了二十多個,還有十來人。
    人都聚集在王府之內,要對付朱能和張玉了。
    “列位將軍,計劃趕不上變化啊,原以為朱能和張玉等人會直接繞過江南七省,直取應天,沒想到,他倒奔本王而來了。”
    有人起身叫到:“王爺不必憂慮,他們二十萬兵馬算什麽,我們有七個省的城池,他打的下來麽?依末將看,可用朱允熥的連贏之計,而且我們還可以不浪費人工,隻用城池防守,他一個個城池攻打下來,就算他們再驍勇善戰,最多也隻能破十個城池。”
    另一位將軍表示:“要是朱能和張玉走小路,那咱們就攔不住他們了,他們也是膽大,二十萬人,就敢打我江南七省。”
    謀士解士仁輕輕撫摸胡須,說道:“王爺,列位將軍,朱能、張玉、丘福、陳亨之後,雖稱勇夫,卻非無謀之輩。他們不會傻到用二十萬人打下江南。”
    “哦?先生有何高見?”
    “依學生看來,這些人攻我江南,隻有一個原因,就是燕王還在江南,他們想與燕王會合。”
    朱權被提醒了,他也想到了。
    不說別人,單說張玉和丘福,這二人還是頗具韜略的。
    哪裏會傻到用二十萬人打七個省的城池。
    他心思一緊:“先生,照你的說法,他們要跟朱棣會合,那朱棣現在在何處呢?”
    “唔……他們從水龍關出兵,從西邊走,最近的地方,應該就是鎮江。學生猜測,朱棣很可能就在鎮江。”
    有將軍主動請命:“既然朱棣在鎮江,那咱們就多派兵前去,不讓那些家夥得逞!”
    解士仁哼哼作笑:“齊將軍莫要激動,朱棣手下將領,驍勇善戰,又熟悉野戰,硬拚的話,並非上策。”
    “那先生有什麽想法?”
    “就讓他們拿下鎮江,我們隻做輕微的抵抗,等他們兵馬進入鎮江之後,咱們再從四麵包圍。阻斷他們的水源,將朱棣和他的二十萬人,困死在鎮江府,此乃甕中降鱉之法。”
    朱權一拍桌案:“妙計!真是妙計!”
    原先的想法是騙朱能和張玉去打應天,沒想到他們矛頭指向江南了,那就得先滅了他們。
    解士仁笑著說:“王爺,吃掉朱能大軍,局勢一樣對我部有利。因為朱棣的二十萬兵馬是牽製瓦剌的利器,這些人一滅,瓦剌必定乘虛而入,韃靼也會出兵,朝廷將腹背受敵。等朝廷急於應付此局麵時,王爺便可揮師南進,一舉定乾坤。”
    “先生說的好,可是,馬赫然的五萬人還在呢。”
    “嗬嗬,王爺勿憂,一旦瓦剌作亂,朱允熥為了安定民心,肯定要讓馬赫然防守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