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兵行險招

字數:4612   加入書籤

A+A-


    朱棣無計可施,因為身邊缺少會動腦子的。
    朱能主動請戰突圍,張玉、丘福、陳亨等六位大將願意協助。
    為了能殺出血路,他們集合十五萬人攻打一個路口。
    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路口沒能拿下,還損失了三萬兵馬。
    因為,那個路口被寧王派來的人設下營寨數十座,用的是朱允熥的戰法,導致燕王大軍束手無策。
    朱能身先士卒,中了三箭,被抬下去療傷了。
    朱棣完全無望了。
    他讓將軍們都退下,身邊隻留三個兒子。
    “爹,咱們明日還可以再衝殺。”
    “再衝?今日之戰,我軍銳氣大措,將士們疲憊不堪,已經不堪再戰了。”
    “那寧王為什麽不直接攻打我們呢?”
    “他知道攻城是個苦差事,他現在的精銳有三十多萬,如果都用來攻城,傷亡也不小。隻要他把守關隘,咱們就出不去,隻有等死。城中糧草現在還夠半個月之用,過了半個月,咱們就完了。”
    身邊還有三通呢,他可是暗衛的統領。
    縱然不能出城送信,也可以飛鴿傳書。
    “王爺先不要慌,末將可以書寫一封給陛下。”
    “讓皇上出兵?”
    朱棣覺得是沒希望了,因為鎮江現在是死地。
    馬赫然的五萬人根本到不了這兒,沿途要經過好幾個省,區區五萬人,能幹什麽呢。
    就是有百萬大軍來救,攻城拔寨到這兒,起碼也得兩個月時間了,而他知道,朱允熥手裏沒那麽多兵力,應天就隻有幾萬人。
    “聽天由命吧。”
    ……
    應天府。
    朱允熥收到三通來信,一人在奉天殿上徘徊著。
    他必須救燕王,隻有燕王活著,大明才有生力軍。
    否則,他就得跟寧王分庭抗禮,這個江山將會出現兩個皇帝。
    王邵防守韃靼,韃靼暫時不會攻過來,可瓦剌人會突破大同,向大明腹地進發。
    這個國家將會非常亂。
    “陛下。”
    還以為是皇後呢,沒想到是瓦剌的公主,也是朱允熥封的貴妃。
    “你怎麽來了?”
    “臣妾聽說陛下一直水米未進,擔心陛下的身體。”
    “朕很好。”
    貴妃替他披上鬥篷,關切的抓著朱允熥的手。
    “陛下,燕王有危險了麽?”
    “嗯,他的二十萬人被困在鎮江,鎮江又處於江南的中心地帶,朝廷鞭長莫及。”
    在寧王身邊的暗衛、錦衣衛都被剔除了。
    想來一出擒賊先擒王都辦不到。
    難道說,真的要坐看朱棣被消滅麽。
    絕對不可以,必須保證朱棣能活著。
    否則,瓦剌那邊將無人防守,而寧王擁有大明富饒的七個省,完全可以登基稱帝,天下將要大亂。
    “嫁給朕,你後悔麽?”
    “臣妾不後悔。”
    “我大明和你瓦剌,勢不兩立,你嫁給朕不過是你父汗的權宜之計。”
    貴妃抿嘴一笑:“既然已經嫁給皇上,臣妾就是皇上的人了,終身不可能再回瓦剌。至於將來會發生什麽事,臣妾一介女流,不想過問。”
    這才是好女人啊。
    “陛下,用膳吧。”
    “不,朕想一個人走走。”
    其實,朱允熥心裏是有一步險棋可走的。
    隻是猶豫不定。
    他想利用瓦剌和韃靼兩個部落,對寧王造成壓力。
    雖說寧王與韃靼暗中勾結,可韃靼要的是大明的資源、財富,才不管大明的天下是誰的呢。
    若是瓦剌和韃靼兩方麵兵壓江南,對其造成掠奪,那寧王就必須騰出手來,對抗他們了。
    壓力一大,燕王就有機會突圍。
    但這一計,需要將從瓦剌、韃靼到江南的沿途城池給清空,給這兩股勢力讓出道來,讓他們順利抵達江南。
    所有的軍民撤離,往其他城鎮避難。
    這是超大的一步險棋,因為城池人口眾多,遷移出去,對別的州府會造成巨大壓力。
    一兩個月都很難維持。
    可是……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朱允熥思量半宿,還是決定了下來。
    他本著一條必須救燕王的信念,痛下決心。
    “來人。”
    三寶在十數米開外,快速跑來。
    “陛下?”
    “傳旨……”
    天子一言,即是聖旨,隻要不是寧王的勢力範圍,所有人都必須聽從。
    聖旨上說,韃靼和瓦剌要入侵那些抵達江南的沿途城池,這麽一嚇唬,百姓們豈能不搬遷,不走就等死。
    朱允熥單獨給在韃靼邊境的王邵下旨,讓他撤兵,去其他地方先待著,給韃靼讓出一條路來。
    等韃靼大軍全部進來之後,再將關隘封死。
    所以,朱允熥這一計,是先開門迎狗、等裏頭的幾條狗殺的興起之後,再斷他們後路,瓦剌和韃靼,都得遭到重創。
    給王邵下旨,同時也給馬赫然下旨,讓他分散兵力,走山路和水路去大同側麵,等瓦剌兵馬進來之後,再兵進大同,封鎖瓦剌人退路。
    說是險棋,因為朱允熥在賭。
    他無法料定韃靼和瓦剌是不是真的會衝進來。
    可是這兩個部族的確資源匱乏,隻要有一絲一毫的機會,他們應該不會放過。
    下旨之後,朱允熥擔心的,就是鎮江燕王的糧草問題。
    這才是重中之重,而朝廷現在又無法進行接濟。
    全看燕王能不能靠自己撐過去了。
    朱棣想活命,辦法還是有的,可以在山中狩獵、采集野果度日,能撐上一個多月。
    ……
    朱允熥旨意下達後,瓦剌和韃靼果然出兵了。
    雙方麵進入大明腹地,隻受到了輕微的抵抗,一路奔襲至江南。
    因為朱允熥排到這兩個部落的暗衛,在瓦剌和韃靼散步謠言,說大明現在內亂嚴重,到江南的路途已經出了大亂子。
    他們頭腦簡單,還真就相信了。
    寧王這邊,時間已經到了第十三天了,根據他得到的鎮江探報,燕王已經斷糧,三軍隻能靠去山上采集野果充饑。
    他本想一鼓作氣,滅了燕王。
    可沒成想,後方有劇情急報。
    “王爺!王爺!瓦剌人偷襲我們後方,從大同方向殺來!韃靼的兵馬也出現了!”
    “什麽?瓦剌人?韃靼怎麽會到江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