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司馬承禎
字數:4644 加入書籤
雖說效用差了些,但唐詭世界確實是存在天材地寶的。
除了電視劇中出現過的奇花異草與九大奇珠,還有一些隻存在於劇情人物口中。
天山奇蘭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據說當年有刺客暗算狄仁傑,蘇無名為狄仁傑試藥,不幸中毒,昏死了七天七夜。
為了挽回愛徒的性命,狄仁傑請來神都數位名醫出手,又以宮中所藏天山奇蘭熬製成湯,為蘇無名沐浴全身,這才成功解毒。
由於此事隻是蘇無名一麵之詞,許多觀眾都以為他在信口胡說。
但林宇親自去了趟天山後,確實在那裏尋到了所謂的天山奇蘭。
此物性極陰,屬於茶葉的一種,衝泡飲用過後,可以滋陰補陽,消病祛毒,延年益壽。
不過就林宇親身體驗來說,這東西實在算不上好喝,隻是效果對凡人來說確實不錯。
若是能以性質相同的法力灌澆的話,或許能產出更優質的天山奇蘭。
除此之外,林宇還尋到一株滋味極佳的大紅袍母樹,一棵能滋補生機,延年益壽的青棗樹,一根硬度堪比鋼鐵的青竹,一朵生有三色的蓮花,以及諸多千年以上的人參、靈芝等普通靈物。
所有勉強可以稱得上天材地寶的東西,都被他以聖典魔法【袖裏乾坤】取走,準備帶回芙莉蓮世界好好栽培,試著將其進化成靈種。
事實上,林宇已經試驗過了,那株棗樹產出的青棗確實能與法力產生共鳴。
他送給南州四子的四枚青棗,便是經過法力強化後的產物,四子食之,果然效果大增,茶道大家鍾伯期因此消去暗疾,想來不會再像原著中那樣犯下凶案。
……
……
翌日清晨,距離回歸還有三個小時。
林宇來到了天台山脈的桐柏山。
此山自古便有仙人居所之稱,共有九峰環列,碧溪前流。
其北方有玉霄、香琳,乃屬華頂,來脈厚重悠長且五行齊全,東方有臥龍、華琳二峰衝霄,西方有紫霄、蓮華、翠微俯首低頭,南方又有玉女、玉泉秀麗奇絕。
這九座山峰群巒起伏,雲霧繚繞,望去確如仙人居所般高遠縹緲。
在後世鼎盛時期,桐柏山中建有三十六宮,七十二觀,共有一百零八大小道廟,許多名留青史的文人墨客都曾在此駐足,留下了數不清的詩篇。
但在這如今這個時代,桐柏山遠未觸及曆史上的巔峰。
就連玉霄峰上的桐柏宮都尚未建成,隻有桐柏宮的前身,也就是三國吳烏元年,高道葛玄築成的法輪院佇立在此。
當然,這並不代表玉霄峰上還未出現著名道觀。
事實上,自三十年前起,便有一人在此結茅修道,吸引了眾多道家弟子匯聚而來。
此人隱居的住所,號稱玉霄山居,也就是日後洞天宮的雛形。
清晨的玉霄山居相當寂靜,青瓦飛簷半隱於終年不散的霧靄中。
石階苔痕斑駁,一株枝繁葉茂的桐樹佇立於院中,樹下有一名精神矍鑠的老道正盤坐於蒲團,對著晨光與霧靄靜靜打坐。
與目前喜好煉丹的同行不同,老道雖師承正統,但並不熱衷於外丹之術。
相反,他認為境由心造,修道便是修心,隻有坐忘收心,主靜去欲,做到一塵不染,不著一物,方可超凡脫俗……
不久之後,老道結束了晨練,於桐樹下緩緩睜開眼睛。
突然,他神色一怔,發現院中不知何時多了一位白衣青年。
此人身姿挺拔,容貌俊美,一頭黑發在清風中微微晃動,漆黑的眼眸輕輕低垂,安靜地閱讀著手中那一卷道經。
單從氣質來看,此人便如這山間雲霧一般,頗有些縹緲出塵的意思。
老道一時間看得失神,片刻後才清醒過來,目光炯炯地望著青年。
“這玉霄山居乃老道清修之所,閣下何人,緣何不請自入?”
“……”
白衣青年抬起眼眸,仔細打量了老道一番,旋即揚起手中的道經。
“這本《坐忘論》是你所著?”
“……正是老道。”
白衣青年微微一笑,將目光投向道經,悠悠道:“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這坐忘七階,確實已近內丹之術了!”
內丹之術?
老道聞言一怔,旋即目泛異彩,麵露激動,似是抓到了什麽玄機。
看到這一幕,白衣青年或者說林宇不由得翹起嘴角。
外丹與內丹乃是道家兩種不同的修行方術,外丹源自煉丹術,指以外物煉製成丹,服之長生,而內丹則是將人體擬作爐鼎,通過修煉體內的精、氣、神,使其凝結成丹。
在唐朝景雲二年這個時間段,世間流行的還是害人的外丹之術。
至於內丹之術,目前隻是個雛形,而促使內丹術成型,對後世內丹理論產生重要影響,便是林宇眼前的這位老道——司馬承禎了!
此人乃是曹魏太常司馬馗後代,北周琅琊郡公司馬裔玄孫。
他出身大族,卻無心做官,很早便拜入嵩山道士潘師正門下,學習上清經法與符籙。
學成之後,他拜別恩師,遍遊名山,最終止於天台山,隱居玉霄峰,期間寫出無數道經,開創上清天台派,被後世道教尊為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
林宇手中的這本《坐忘論》,便是司馬承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道教從外丹術轉向內丹術的裏程碑之作。
“敢問閣下,何為內丹之術?”
司馬承禎不顧年齡差距,拱手作揖,目光炯炯地望著林宇。
林宇微微一笑,語氣悠悠道:“你所著之說,名為坐忘,實為坐馳,雖已有內丹雛形,但隻能算是長生路上的初級階段,真正的長生之法,應當形神俱全,以人體為爐鼎,凝練精氣神,如此成丹,方可形神合同,長生久視!”
“形神俱全,凝練成丹……”
司馬承禎喃喃自語,心中似有所悟。
片刻後,他回過神來,激動地說道:“《靈寶經》有雲,身神共一,則為真身,《西升經》中亦有描述,形神合同,故能長久!”
“然虛心之道,力有深淺,深則兼被於形,淺則唯及其心,被形者隻得其身,及心者隻得其慧,老道修持多年,卻也隻得其心……”
“敢問道友,可有雙全之法?”
迎著老道士激動而又期待的目光,林宇臉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他今日來找司馬承禎,一是顯聖,二是點撥,三是想在這個世界留些後手。
在他的預想中,麵對司馬承禎這種道學極深的行家,簡單描述一下還未出現的內丹之法,應該就足夠他自行推演下去了。
誰曾想,這家夥還挺會得寸進尺,自己想不出來,就直接問他。
這讓他怎麽回答?
林宇有些頭疼,他收集道藏隻是今天的事情,又不是真懂,哪能回答的上來。
……沒辦法,隻能先忽悠過去了!
林宇心裏這麽想著,麵上則笑而不語。
司馬承禎先是疑惑,旋即麵露恍然,正色道:“有道是法不可輕傳,道不可賤賣,然道友今日不請自來,已是無禮,私自翻閱本觀道經,可稱偷師,老道不予計較,還願摒棄前嫌,與道友坐而論道,難道這也不可嗎?”
“哈哈!”
林宇啞然失笑:“你這老道,當真有趣……也罷,既是我無禮在先,便與你說上一說吧!”
說著,他袖袍一揮,院中石桌上頓時多了一個熱氣騰騰的茶壺,與兩個玉質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