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省委決定,考察林宇!
字數:3341 加入書籤
省委大樓。
在孫榮在接受紀委工作人員審訊時,省委沙書記召開書記碰頭會,討論姑蘇常務副市長繼任人選問題。
因為涉及幹部任用,組織部長呂為民也參加了會議。
會議室裏,田書記首先匯報道:“沙書記、孟省長,經過初步審訊,我們發現孫榮有很嚴重的經濟問題。”
沙書記不慌不忙抿了口茶。
李書記代為問道:“有多嚴重?”
田書記回道:“根據姑蘇市檢察院調查的線索,我們查了孫榮及其家人名下的銀行卡,發現他的老婆和小舅子名下都有巨額不明財產,孫榮老婆名下有四套房,及70萬左右的現金,還有他小舅子何正,名下有一張銀行卡,裏麵有八百萬現金!據這個何正交代,銀行卡雖然是他辦理,但一直由孫榮夫婦使用。”
李書記覺得八百萬並不多,但這也明顯與孫榮收入不相符,向沙書記道:“看來這位孫副市長的確涉嫌貪汙腐敗,我建議給予他黨紀政紀處分!”
孟恩元補充道:“不但要處分,還要召開地方人大常委會罷免他常務副市長職務。”
沙書記點頭道:“這位孫榮是中央點名批評的我省幹部,如果確認有違法違紀行為,要盡快開除公職,交給司法機關處理,同時不能耽誤姑蘇經濟建設,組織部要盡快物色一位合適人選。”
呂為民剛要開口,李書記就舉手笑道:“沙書記,關於姑蘇副市長問題,我有一位合適人選推薦。”
沙書記不動聲色打量對方。
李書記道:“金陵市發改委主任黃國銘,這位同誌兢兢業業,工作態度十分認真,對發展經濟也有獨到見解,我認為此人非常適合擔任姑蘇常務副市長職務。”
孟恩元反對道:“沙書記、李書記,對於姑蘇情況我是有發言權的,身為常務副市長,職責重大,不僅要會發展經濟,還要擁有處理其他問題的能力。”
李書記皮笑肉不笑道:“恩元省長,不妨把話說明白些,這個處理其他問題,具體指的是哪些方麵?”
孟恩元不慌不忙道:“比如姑蘇人口眾多,在治安方麵有很大壓力,市政府經常要麵臨各種突發事件,如果處理不當,會出大問題,我認為應該優先考慮善於處理政府綜合事務,尤其是涉及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等方麵的同誌。”
幾人腦海中都浮現林宇名字,憑孟省長和林宇的關係,推薦對方也不足為奇,理由也很充足。
沙書記心裏有數了,他甚至覺得李主任拿下孫榮,就是為了給林宇騰位。
田書記很謹慎,沒有發表看法。
呂為民也在等待,雖然他很想支持林宇,但身為組織部長,他必須尊重沙書記意見,不能跟一把手唱反調。
李書記也猶豫了,他沒想到孟恩元會推薦林宇,一個主管公安局的副市長,也能被任命為常務副市長?
沙書記朝呂為民笑問道:“你們組織部有沒有考察對象?”
“有!”
呂為民立即點頭,匯報道:“沙書記,在開會前我已經和姑蘇市委韓書記與馬市長做了溝通,馬市長認為本地幹部最了解姑蘇各方麵情況,韓書記則考慮到馬市長年齡偏大,應該選一名年富力強的同誌出來協助馬市長管理日常工作,綜合他們兩位的意見,我們打算把姑蘇副市長林宇作為重要考察人選。”
李書記用開玩笑語氣道:“林宇是公安出身,讓他主持經濟發展,專業不對口吧。”
呂為民解釋道:“關於這一點,我們做過調查,林宇同誌在南大報考的研究生學位,就是經濟類專業,而且他在鹿城工作時,曾主持過花橋開發區日常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李書記目光在沙書記臉上迅速略過,沒發現任何暗示,心裏也不禁打起退堂鼓,換做別人,他肯定據理力爭到底,但是林宇不行,萬一被認為打擊報複,那他也得挪挪位置。
沙書記拍板道:“姑蘇本地幹部意見需要尊重,那就把林宇作為考察人選之一,還有剛才李書記推薦的黃國銘同誌,也可以提名為姑蘇市副市長。”
田書記立即表態道:“我支持沙書記的看法。”
李書記明白自己推薦的黃國銘是去陪太子讀書,孟恩元在姑蘇有很深根基,再加上現任市委書記韓光支持,就算他暗示馬天成支持黃國銘,也沒有幾分勝算,還會和林宇矛盾公開化,收益太小,風險太大。
呂為民、孟恩元都表示沒意見。
“我記得姑蘇現任市長馬天成,已經被中央黨校春季培訓班錄取。”田書記突然提了一句。
眾人一聽就明白他要表達什麽意思,市長去黨校學習,一般會由常務副市長主持全市工作。
沙書記愣住片刻,誰去中央黨校學習,通常是由組織部研究決定,本來姑蘇作為蘇省第一經濟大市,市長去學習很正常,但是放在這個時機就很微妙。
林宇剛升常務副市長,就能主持全市工作1
這是一個很難得的鍛煉機會!
李書記問道:“學習多久?”
呂為民用嚴謹語氣回複道:“根據以往中央黨校春季班培訓慣例,時長為半年!”
半年!
眾人不由多看了呂為民幾眼,這種安排很大膽,有機遇也有風險,幹的好林宇能力會得到承認,幹的不好……八成還是馬天成去背鍋。
人家去黨校學習是進步,這馬天成是什麽?
李書記試探道:“呂部長,林宇結婚沒邀請你吧?”
呂為民故作驚訝道:“林宇結婚了?他的組織檔案得改一改。”
李書記從對方臉上實在看不出什麽,但他肯定這位老同事和京城那位李主任關係匪淺,不然不會這麽盡心盡力輔佐林宇,本來他打算拉攏這位老同事,現在看來是競爭對手。
雖然很少有組織部長被提拔為省長的先例,但不是沒有,重要的是上麵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