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文秀姑娘可擔此職
字數:5923 加入書籤
鍾文秀將草圖在桌麵上平鋪開。
然後指著草圖中的平麵圖,對李原說道。
“伯爺想改建東鄉村為東鄉堡。”
“最要緊的地方,便是這堡牆。”
“修造堡牆,最關鍵的是地基。”
“這草圖中標注,此牆要修一丈寬,三丈三尺高。”
“下麵又要以條石為基。”
“此牆必然土方巨大,重量極沉。”
“不知伯爺可曾勘探過此地的地層。”
“此處離河灘頗近。”
“若是地層下麵有水脈或是沙地,那便基礎不牢。”
“若是強行修牆,日子久了地基不受力,此牆則有傾覆的危險。”
聽聞此言,李原則是臉色一變。
確實,他並不是建築專業出身,製圖也僅僅是照貓畫虎。
建築基礎這一點,他卻實沒想到的。
緊接著,這位文秀姑娘又繼續指出了草圖中的多處錯漏。
比如,這東鄉堡的道路設計,並不算不合理。
倉庫到堡門要穿過繁華的十字街,為何不設計一條單獨的通路。
這樣的話不但運補貨物方便,還不會影響十字街的行人。
在比如,堡中沒有設計蓄水池與引水渠。
與規劃人口的數量相比,水井的數量也過少。
一旦被敵軍圍困,水源必然緊張。
聽著眼前這位文秀姑娘一樣樣,將軍堡設計上的錯漏指正出來。
李原的頭上也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心中不由得暗歎,這位文秀姑娘,果然是專業的。
最終,這位鍾文秀姑娘在草圖上前後指出了十八條可改進的地方。
此外又提出了數條建議。
比如,軍堡應該增設暗道,一旦軍堡被敵軍圍困,可通過暗道送出信息。
還可在城牆內側修建藏兵洞,可讓駐守的士卒棲身休息,還可以囤積守城物資。
此外就是堡中沒有寺廟,文秀姑娘還是建議在堡內西南方設置一座土地廟,可安堡中人心。
李原這才想起來,西河堡中確實也設有幾座廟宇。
像這樣的建議,鍾文秀又林林總總的提出了七八條。
很多都是李原從未想到的細節。
待這位文秀姑娘說完,李原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肅然說道。
“我有意請文秀姑娘,擔任這東鄉堡的營造大監。”
“全權負責營造之事,不知姑娘可否答應?”
“這.....”
聽了李原的邀請,鍾文秀內心其實是非常高興的。
隻看草圖上的規劃,就知道這位青原伯是要造一座大堡。
如此規模的營造工程,平日裏可說很難遇到。
文秀心癢難耐,她當然願意當這個營造大監,盡展胸中所學。
隻是,她偷看了一眼一旁的伯父。
伯父卻是對著她微微搖頭。
她雖然明白伯父是好意,是要保護自己。
但也難免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
鍾文秀還未說話,老村正鍾友才對著李原拱手說道。
“啟稟伯爺。”
“在我大梁,從未有過女子擔任大監之例。”
“文秀雖懂營造法式,但女子卻難服眾。”
“這大監平日裏要號令百工。”
“更是要時不時的查驗建築質量,催促進度工期。”
“這工地上賣力氣的漢子,哪個又是好相與的。”
“一言不合,便會動起拳腳。”
“文秀一個女兒家,如何擔得起來。”
說罷又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位老村正說的也不無道理。
他做營造工程半輩子了,其中的艱辛不足與外人道。
營造大監的活計可不僅僅是畫營造圖與法式圖,更是要對項目運籌管理。
不但整個工程的壓力都擔在肩上,還要管束做工的力夫與工匠,應付各類雜事。
一旦工程出了紕漏,或是傷了人,大監更是要擔重責。
女子應付這種事,天生就是劣勢。
更何況文秀隻是一位年芳十八九的黃花大閨女。
如何能壓服工地上的漢子。
聽了伯父的話語,一旁的鍾文秀,眼眸低垂漸漸失去了神采。
將頭埋的更低了。
眼前的這一幕,李原自然都看的清楚。
鍾文秀眼神中的不甘,他自然是瞧見的。
這位文秀姑娘礙於伯父的話語,也隻能將心中擔任大監的想法壓了下去。
鍾友才這麽做,也是情有可原。
其實老頭子心中還有半句話,沒敢當著李原說。
這大監最難應付的,其實就是營造項目的主家。
這次修建東鄉堡,主家可是一位縣伯勳貴,一旦真出了什麽紕漏。
自己這把老骨頭搭進去,倒也不可惜。
文秀這麽一個女娃子,就不要攪進去了。
卻不想,李原卻是笑著對他們說道。
“鍾老伯,不必擔心。”
“文秀姑娘頗有才華。”
“確實有擔當大監的能力。”
“這東鄉堡營造大監之職,我看非文秀姑娘莫屬。”
“管理百工,督促進度,這都是小事,我自會派人輔助。”
“營造上若有什麽差池,我也自會擔待。”
“鍾老伯,你看如何?”
“這.....”
見青原伯把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
如果自己在拒絕,顯然就不太合適了。
鍾友才也隻能心中歎了一口氣,說道。
“草民皆聽伯爺安排。”
鍾文秀見自己真的可以當營造大監了,心中狂喜不已。
但當著伯父和青原伯的麵又不能表現出來,隻能將這種喜悅壓在心中。
在李原看來,這位文秀姑娘有些麵色緋紅,手也微微發抖。
李原見她壓抑的難受。
於是一笑,溫聲對她問道。
“文秀姑娘,你可願意擔當這大監之職。”
“願意,小女願意。”
“小女定然不會讓伯爺失望。”
此時,這位外人看來性格頗為古怪的少女。
呼吸粗重,麵色潮紅,眼睛中更是閃著星星,對著李原連連點頭。
看到這個場景,伯父鍾友才也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李原則是笑著說道。
“好,那就此事定下。”
“文秀姑娘擔任東鄉堡,營造大監。”
定下了營造大監,後麵的自然就是聘請青窯村的工匠,參與東鄉堡的修建。
不說李原對青窯村有著救命之恩。
哪怕隻是這青原縣伯的身份,也讓青窯村的工匠們不敢拒絕。
李原望著被大火燒的半毀的青窯村建議道。
“這青窯村重建,尚且需要時日。”
“村中各位匠師,不如先隨我去東鄉村安頓。”
“勘察土石地基,也好早日開工。”
青窯村的眾人對視了一眼,這倒也是個辦法。
大的營造工程,工匠們一般都會拖家帶口住在工地附近。
像修建東鄉堡這麽大的工程,必然會在東鄉村附近先修建一座工匠營,用於安頓家小。
這樣的話,倒是可以讓村中工匠,先隨青原伯去東鄉村修造營地。
這營地先修造好,青窯村的家眷們就暫時有了住處。
不必因為房屋燒毀而無處棲身。
而村中也可留些青壯,修繕被燒毀的房屋。
如此安排,倒是可以一舉兩得。
村中工匠家眷有了住處,李原的工程也可盡早開工。
一番商議之後,由村正鍾友才帶著兩位窯主,再加上文秀姑娘與一幹工匠,跟隨李原先返回東鄉村。
而其他兩位窯主,則是帶村中剩餘的青壯,修繕被毀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