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災後重建,情築希望

字數:2209   加入書籤

A+A-


    旱災雖因水源的發現得到了些許緩解,但邊關的危機遠未徹底解除。糧食短缺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威脅著百姓的生活。楚逸塵和蘇瑤深知,僅靠官府糧倉發放的糧食,隻能解一時之急,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加快生產自救的步伐。
    楚逸塵身披戰甲,再次踏入田間地頭。此時,耐旱作物雖已種下,但生長緩慢,且數量有限,難以滿足邊關眾多百姓的需求。他召集了軍中擅長農事的士兵以及經驗豐富的老農,共同商討應對之策。“各位,如今糧食是頭等大事,我們必須想盡辦法提高產量,大家有什麽主意,盡管說來。” 楚逸塵目光誠摯,看向眾人。一位老農捋了捋胡須,皺著眉頭說道:“將軍,這耐旱作物雖能存活,可這地經過旱災,肥力大減,怕是得想法子給土地‘補補身子’,莊稼才能長得好。” 楚逸塵微微點頭,陷入沉思,隨後說道:“那便安排士兵們去收集人畜糞便,再組織百姓們燒製草木灰,用作肥料。另外,我們還得想法子改善灌溉,雖說有了新水源,但這水流到田裏,損耗不少,得優化一下灌溉方式。” 眾人紛紛響應,一場圍繞糧食增產的行動悄然展開。
    蘇瑤則在城內為糧食的分配和百姓的生活保障忙碌著。她精心製定了詳細的糧食分配計劃,力求公平公正,優先保障老人、孩子和體弱多病者。同時,她擔心百姓因長期食用粗糧和有限的食物而營養不良,便帶領著城中的婦女們,四處尋找可食用的野菜、野果,將其洗淨、晾曬、儲存,作為糧食的補充。在城中的廣場上,蘇瑤通過紙筆向百姓們展示各種可食用植物的模樣,耐心地講解識別方法和食用注意事項。“鄉親們,大家平日裏多留意這些野菜野果,既能填飽肚子,又能補充營養。我們齊心協力,定能熬過這段艱難日子。” 百姓們圍在蘇瑤身邊,認真聆聽,眼中滿是對她的信任與感激。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長時間的幹旱和惡劣的生活條件,使得疫病的隱患愈發嚴重。盡管郎中們提前準備了預防湯劑,但仍有部分百姓不幸染病。蘇瑤心急如焚,她第一時間將情況告知楚逸塵,兩人迅速商議對策。“逸塵,疫病一旦蔓延,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得趕緊隔離病患,加大藥物的熬製和發放,還要加強城內的衛生管理。” 蘇瑤通過紙筆急切地寫道。楚逸塵看著蘇瑤擔憂的神情,堅定地說道:“瑤兒,別擔心,我們一起想辦法。我這就安排士兵們搭建臨時隔離所,將病患集中安置,郎中們全力救治。你組織百姓們打掃街道,清理汙水,務必切斷疫病傳播途徑。”
    在楚逸塵的指揮下,士兵們迅速行動,在城外搭建起了簡易但實用的隔離所,將染病的百姓妥善安置其中。郎中們日夜守在隔離所,為病患診斷、治療,熬製湯藥。蘇瑤則帶領百姓們對城內進行了徹底的大掃除,大街小巷都被清掃得幹幹淨淨,汙水被妥善處理,垃圾被集中掩埋。同時,蘇瑤還安排專人每日在城內噴灑石灰水,進行消毒殺菌。
    為了穩定百姓的情緒,楚逸塵和蘇瑤時常前往隔離所和城內各處,安撫大家。楚逸塵站在隔離所外,大聲對病患們說道:“大家安心養病,郎中們定會全力救治。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戰勝疫病。” 蘇瑤則走進病患中間,通過紙筆鼓勵他們:“不要害怕,你們並不孤單,我們都在努力,很快就能康複。” 在他們的鼓勵下,病患們的情緒逐漸穩定,積極配合治療。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楚逸塵和蘇瑤的帶領下,邊關軍民的努力開始顯現成效。耐旱作物在精心照料下,漸漸有了起色,部分已經可以收獲,為百姓們提供了新的糧食來源。疫病也得到了有效控製,患病的百姓陸續康複。邊關的生活逐漸恢複了一些生機,百姓們的臉上又重新露出了笑容。
    夜晚,楚逸塵和蘇瑤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官府。庭院中,月光如水,灑在他們身上。楚逸塵輕輕擁住蘇瑤,感慨道:“瑤兒,這段時間辛苦你了。若不是你細心周全,邊關怕是難以如此順利應對這些危機。” 蘇瑤靠在楚逸塵懷裏,通過紙筆回應:“逸塵,這都是我們共同的努力。邊關是我們的責任,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再辛苦也值得。” 兩人靜靜地相擁著,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彼此的愛意在這艱難的時光中愈發深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楚逸塵和蘇瑤繼續帶領邊關軍民,加快災後重建的步伐。他們規劃著修建更完善的水利設施,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旱災;鼓勵百姓發展副業,增加收入來源;加強對士兵的訓練,提升邊關的防禦能力。邊關在經曆了這場災難的洗禮後,正以更加堅韌的姿態,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楚逸塵和蘇瑤的愛情,也如同邊關的旗幟,在風雨中飄揚,激勵著每一個人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奮鬥。他們的故事,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書寫,成為邊關永恒的傳奇,見證著他們守護家國、心係百姓的偉大情懷,以及攜手共度風雨的堅定愛情。未來,無論還有多少挑戰等待著他們,他們都將緊緊相依,帶領邊關軍民,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讓邊關成為一個充滿希望、繁榮昌盛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