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去鄭家屯指導栽種前期工作,全村出迎最高禮遇

字數:3943   加入書籤

A+A-


    進入三月份,許承安就愈加的忙碌了起來,因為三月末開始,陽平鎮那些大山腳下和大山裏頭的村屯就得全都種上春耳了。
    盡管那些村屯的人都來加工廠的培訓中心上過課,然而七天的課程畢竟有限,實踐的時候,很可能還會有些忽略的實際問題。
    許承安在鎮政府開會的時候也曾立下過flag,說自己每個村屯都會到位,走一走看一看,他得履行自己的諾言。
    許承安去的第一站是鄭家屯,這個屯子也是很窮的屯子,學黑木耳栽種也最積極,以村支書鄭海波為首的種村民們都好學得很,許承安對他們印象最為深刻。
    大早上吃過早飯許承安就騎著嘉陵70出發了,他還沒去過鄭家屯,不知那邊的山路怎麽樣,不過料想摩托車應該是能走的。
    如果真走到半途碰到爛路走不了的話,那就往大羅乾坤袋裏一收,等路好點再拿出來。(前麵有義父問去接施秋寧時為啥不把拖拉機放大羅乾坤袋,在這裏解釋一下,芥子空間對於存放的單件物品體積和重量有限製,否則把一座大山甚至整個地球都收進去就不得了)
    第一次去鄭家屯,但是大概的方向和從哪裏走許承安還是有點了解的,一路問人,不費勁地就跑到了這個屯子。
    它比黑土屯還要偏僻不少,得跑十幾裏的山路,怪不得鄭海波這麽得力屯子卻還是窮,這種地理位置,如果不是碰到自己的話,確實很難逆天改命。
    不過這十幾裏山路出奇的平整,看路麵痕跡應該今年擴修過。
    許承安在黑木耳栽種培訓課上說了,讓各村屯必須把路修好點,至少得保證拖拉機能自由進出,這樣才能送菌種以及在木耳采收後進行運輸。
    那個時候許承安還夾帶了一些私貨,稱道路對於村子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尤其是這些大山裏頭的山村,要致富就得先開路,當然別人能不能聽進去,又重視到什麽程度,那就不好說了。
    鄭家屯就很重視,十幾裏的山路是黑土屯的近三倍,而且這條山路隻是鄭家屯獨有,沒有其他屯子幫他一起修,得花的人力和時間至少六七倍,可是他們卻把這條山路擴修了,弄得十分平整,該擴大的擴大,該壓實的壓實,雖說沒能力鋪上沙石,在土泥的整修上也做到了極限,許承安這一路進去,甚至沒有見到任何明顯的坑洞或裂縫。
    這說明鄭家屯在修路的時候是真的用了心的,村民們也很有凝聚力。
    有這樣的村支書,和這樣的村民,鄭家屯定能成大事啊!
    許承安挺看好這個屯子。
    盡管它在大山深處,田地不多,然而分到的集體林地特別多,再加上這股精神勁頭,該屯很可能會是所有屯子裏下年黑木耳產量最高的。
    前幾天許承安便提前給村委會打了電話,說是今天上午會過來,然後他發現十幾裏路的冰雪全部都給鏟得幹幹淨淨了,在入村之前,許承安就感受到了村民對自己的熱情和尊重。
    嘉陵70一路暢通無阻,來到村口的時候,許承安就見到了前方黑壓壓的人群。
    為首的正是村支書鄭海波,幾乎帶了全村人在這裏迎接自己,稱得上是最隆重的禮遇了。
    看到這場景,許承安瞬間被感動到了。
    摩托車一停,剛從車上下來,鄭海波就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高興地道:“許廠長,我們的村民們都念著您,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您給盼來了,我們屯子遠了點,山路又不好走,真的麻煩許廠長了!”
    許承安連忙道:“鄭支書,您千萬別這麽說,你們鄭家屯這路修得實在是太好了,我的摩托車好走得很,一點都不費事!”
    那些去過培訓班的耳農們也紛紛上來打招呼,而那些不認識許承安,但卻聽過其大名的耳農家屬們則好奇地看著這位傳說中的許廠長。
    “這位許廠長可真年輕啊,瞧著也就二十多歲吧,都開了加工廠,自己當上廠長了!”
    “不能光看年齡,人家許廠長是知青,有文化,還研究黑木耳出了大成果,被鎮政府評為鎮子年度優秀個人的!”
    “對啊,咱年紀比人家大有啥用啊,大字都不識一個!”
    “……”
    和村民們寒暄了會,也不墨跡,先辦了正事再說。
    鄭海波帶著許承安,身後跟著超過近兩千號的村民,包括男女老幼,浩浩蕩蕩直奔屯子後背大山。
    來到山上,見到那個黑木耳種植園,許承安不由得大吃一驚。
    鄭家屯的黑木耳種植園是真心大,比黑土屯的大了好幾倍,而且他們可不是把所有的集體林地都給開發了,同樣隻開發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已。
    鄭家屯是大屯子,人口多,而且他們的耕地少,政府為了補償,分給他們的集體山林多,之前鄭家屯也不知道該怎麽利用,因為林地種不了啥莊稼,直到黑土屯種黑木耳成功,鄭海波和村民們才意識到這是個大寶庫,歡喜得不行,於是向許承安取經是分外積極的。
    偌大的一個種植園,耳場卻規劃得相當科學,道路都橫豎交叉修了好幾條,讓拖拉機在運輸時能盡量開到離每個耳場都近點的地方,方便采收裝車,林地大就是豪橫,黑土屯都不敢這麽修路。
    一根根木頭已經伐下並切割成長短一致的段木,架在地勢高,通風向陽的地方進行晾曬處理了。
    伐下的老木也全部換成麻櫟白櫟這些八年期就能段木,生長周期相對較短的樹種。
    許承安隨便找了幾個耳場,抽檢了幾十根段木的幹濕度。
    抽檢之後他道:“你們這些段木架曬得七成了,再過十天左右就可以轉到陰涼之處,三天後還得翻轉一次!”
    “是,許廠長!”
    鄭海波點頭的時候,還拿了個小筆記本給記下。
    在加工廠培訓的時候,他也是最認真的,經常主動向許承安請教,筆記本從不離身,每一句重點的話都得記下,生怕忘記了。
    “還有,三月末木耳接種之前的幾天,你這種植園就得灑石灰消毒,雖然那個時候氣溫還不高,但冰雪初融,有些細菌就已經開始滋生了,不能讓它們汙染菌種!”
    “……”
    許承安一邊說,鄭海波就一邊記,圍在周圍的眾村民也認真地聽著。
    在種植園裏邊走邊看,發現需要注意的細節許承安便一一指出,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也沒什麽能說的地方,這才離開種植園。
    下山的路上,鄭海波問道:“許廠長,你覺得我們這種植園前期工作做得如何?”
    “非常好,基本沒啥毛病!”許承安笑道:“鄭家屯是我去的第一站,不過就算還沒去過其他屯子,就已經預感到你們會是我教過的最好的一屆學生了!”
    鄭海波謙虛道:“感謝許廠長的肯定,不過我們還有很多做得不足之處,還請許廠長不吝指出啊!”
    “好說,好說!”
    這會到了中午,鄭海波說什麽都得留許承安吃頓午飯,畢竟別人大老遠跑過來給自己屯子指點。
    為了款待許承安,還殺了一隻雞,並買了幾兩豬肉,鄭家屯條件比不上現在的黑土屯,這已經是對待貴賓的規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