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許承安的野心,打造黑木耳產業鏈!

字數:5467   加入書籤

A+A-


    許承安繼續道:“關於種木耳的技術,大家不用擔心,我找了一些種木耳的資料書,自學了不少種木耳的技術,我保證咱屯子的木耳絕對能種出來,且高產高品質!”
    “這些技術,遲些我就教給大家!”
    “不過,在這之前,咱們得先投票通過集體林地的開發許可,才能開展這個項目!”
    話音剛落,村民們便紛紛表態。
    “種!這黑木耳咱必須種!”
    “反正農忙完了之後時間多得很,集體林地又空著,不種留著那不是荒廢了!”
    “許知青是知識分子,你的想法絕對沒錯,我們都聽你的!”
    “……”
    有錢掙誰不積極,更何況許承安這個點子還能掙大錢,自然沒人反對。
    許承安嘴角挑起一絲笑容,村民們的熱情和他預料的那樣。
    底下的施秋玲托腮看著他,一臉崇拜的樣子:“大姐,你有沒有覺得,二姐夫講話的時候特神氣,也特好看!”
    日常在家裏的時候,許承安就是個性格和善風趣的家人。
    可是當他站到台上,身上就多了一股子領袖的氣場。
    他侃侃而談,成熟自信,滿腔熱枕,身懷遠大抱負。
    這種男人,在當前年代極受女孩子歡迎。
    “嗯……”施秋晴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看到幺妹的樣子,卻是心中一驚。
    小丫頭那目光都快拉絲了。
    施秋晴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秋玲不會也喜歡上承安了吧?
    一開始,幺妹對許承安隻是出於崇拜,然而她到了春心萌動的年齡,那種崇拜就會自然而然地轉成愛慕之心,隻是她自己都未必察覺而已。
    施秋晴秀眉蹙起,她覺得自己有必要找個機會,和施秋玲好好談下這件事。
    看眾人的態度,開發集體林地是不成問題的了,但是這林地怎麽分配還得解決,這事得趙衛民發言,畢竟他才是村支書,自己不能越權。
    於是許承安走下發言台,把大喇叭還給趙衛民。
    大支書大聲道:“種黑木耳的項目,承安和大家說得很清楚了!”
    “不過集體林地是大家的,根據郭嘉規定咱不能分給個人!”
    “但是咱不能像以前那樣吃大鍋飯,杜絕有人出工不出力的現象!”
    “所以,我建議把種植木耳的林地劃分出來,各家各戶負責每塊木耳地的種植看護責任!”
    “至於工錢的話,則按照各家各戶種植看護的林地木耳收成而定!”
    “收了木耳之後,賣出去的錢一部分歸村集體所有,另外的就是工錢,誰種出的木耳越多越好,工錢就越高,這樣大家夥都更積極,對不對?”
    這個說話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其實就和分田到戶差不多。
    林地還沒法分給個人,但是鑽個空子是可以的。
    換成工錢不就行了嘛。
    集體一起種木耳,各自護理安排給自己的那塊林地的木耳,工錢和收成掛鉤。
    給村集體的那部分就是“公糧”,剩下的自個所有,妥妥的變相家庭聯產責任製嘛!
    這個做法並不違規。
    集體林權允許村集體一起使用山林地,禁止的隻是個人權屬,比如說某村民聲稱這塊地是我的,勞資想種啥就種啥,想租給誰就租給誰,這就不行。
    連耕地這麽重要的東西都能分田到戶了,林地鑽個空子肯定是不成問題的,事實上在林改確權到戶之前,就有很多村集體這麽幹了。
    其實這也是許承安提出的想法,老支書可沒那麽敢想,而且他聲稱能搞定周書記那邊,於是趙衛民也就點頭了。
    村民們表示讚同。
    吃大鍋飯的教訓大家都經曆過。
    分田到戶後,自己的田地大家積極性高漲,護理得非常好,屯子今年的糧食產量漲了一大截。
    大鍋飯時代,就常有出工不出力的人。
    “這看護的木耳地怎麽分配,我覺得按照分田到戶的法子最合理,一是按各家各戶的人頭數量,二是抽簽決定,大家覺得咋樣?”
    “我代表施家同意!”
    許承安第一個舉手。
    施家在屯子裏最少,分的木耳地也最少。
    最吃虧的都表態了,其他人還能有什麽意見。
    再說了,大家也確實找不到比分田到戶更有說服力的分法了,畢竟這可是郭嘉規定的分法。
    於是,當天下午全村一致通過,每家每戶當場找代表簽名,確定集體林地用於黑木耳的種植項目和收益分成法子,並抽簽決定看護的林地位置。
    翌日上午,許承安騎著小嘉陵去了一趟鎮政府,找到周建國:“周書記,我想聊下讓黑土屯脫貧的想法。”
    周建國瞬間來了精神。
    許承安新宅大喜當日,他喝喜酒後和對方談過話,希望這位知青能帶著黑土屯脫貧,沒想到這才一個月不到,對方就開始行動了。
    許承安把打算帶村民們種黑木耳的事和周建國一說,這位鎮書記頓時眼睛發亮,驚喜不已:“好,非常好的想法!你這點子我覺得很有機會成功,到時黑土屯可就不是脫貧那麽簡單了,還能致富啊!”
    而且,這條路可不隻是黑土屯能走,陽平鎮那些有集體山林的村子都能走!
    而這些村子,通常都是耕地最少最窮的。
    周建國目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許承安這這番話不隻給黑土屯指了明路,對他這個鎮支書也大有啟發!”
    一旦黑土屯成功了,他甚至打算在陽平鎮其他有條件的屯子也都大力推廣!
    當然這話不能說出來,畢竟這是許承安的點子,而自己一推廣的話,黑木耳種得多,就和黑土屯形成競爭了。
    許承安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微微一笑:“周書記,如果我們黑土屯當試點成功了,其他屯子也是可以推廣種黑木耳的,我甚至能提供技術和經驗!”
    周建國不由得驚訝。
    許承安竟然主動讓自己推廣,這不是找競爭對手嗎?對他和黑土屯,似乎都沒任何益處啊!
    許承安緩緩地道:“周書記,其實我還有個更大的計劃,那就是讓陽平鎮所有有條件的屯子都種上黑木耳,而我會致力於整合資源,通過給咱們的木耳幹大力宣傳,把它包裝成為咱鎮子的明星招牌農產品,打造出一條成熟完整的產業鏈,並打通木耳幹的更多銷售渠道,讓它遠銷省內外,讓陽平黑木耳成為馳名全國的副食農產品!”
    聽了許承安的話,周建國被鎮住了。
    如果說許承安打算帶黑土屯種黑木耳的想法讓他感到驚喜的話。
    許承安整合資源,包裝黑木耳成招牌產品,打造產業鏈,成全國馳名副食農產品的宏偉目標則讓他感到震撼。
    周建國發現自己小瞧了這個知青的格局,這是他都不敢想的事!
    不過這條產業鏈要真的能打造出來,銷售全國的話,整個陽平鎮的經濟都會起飛!
    周建國激動得手都在顫抖。
    身為鎮書記,在這麽一個能改變鎮子命運的機會麵前,他無法淡定。
    這就是許承安不怕競爭,還會主動向全鎮推廣的原因。
    這條產業鏈是自己打造的,整合資源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裏,渠道也掌握在自己手裏。
    所有種黑木耳的屯子就成了給自己掙錢,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整合資源對陽平鎮的黑木耳產業絕對是有大好處的。
    可以統一定收購價,防止內卷。
    黑木耳的市場口子足夠大,在袋裝栽培出來之前都供不應求,區區一個陽平鎮,全鎮種木耳賣向省內外,相當全國市場濺不起個小水花。
    就怕本地先內卷,把黑木耳價打下去,便宜了別人。
    這個大項目,也讓許承安可以名正言順地做很多事。
    比如開個廠子啥的,很合理對吧?
    要打造產業鏈,我總不能連個廠子都沒有,那還這麽玩?
    等生意做大了,申請幾輛大卡車指標甚至都不是不行。
    那麽多的木耳幹,總得運輸的嘛!
    許承安這個點子,可謂一石多鳥。
    帶動村屯經濟發展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最大的利益。
    周建國負手走了幾圈,停下腳步,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
    整個鎮子的招牌產業和經濟騰飛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他實在無法拒絕!
    “許老板,這事你放開去做,有什麽困難盡管開口提,有什麽阻撓,我第一個上去頂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