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低溫型黑木耳,市麵上沒有的木耳新品種!

字數:4526   加入書籤

A+A-


    忙碌而充實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黑木耳種植園總的而言還算較為順利,雖然偶爾也會碰到村民反映問題,不過許承安都能順利解決。
    農忙之後,五月悄然而至。
    清晨,許承安起床的時候,發現今天更暖和了。
    他有著強大“冰抗”,不畏嚴寒,但對於溫度的感知還是很敏銳。
    告別四月之後,東北的氣溫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就算是黑土屯這種靠近大山的屯子,比起四月份也暖多了。
    院落種那顆冬天光禿禿的烏桕樹春分就已發芽,如今長出不少葉子,綠意漸濃,在過得一個月便會開花了。
    在壓水井旁打水洗漱著的時候,剛起床的施秋玲也小跑了過來:“二姐夫,這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好想早點穿上小裙子啊!”
    許承安滿嘴泡沫,吐了一口井水,這才笑道:“甭急,下個月就能穿了!”
    南方像兩廣地區最早四月份就能穿裙子了,不過東北得晚兩個月。
    “還有一個月呢,俺都等不及了!”
    幺妹喜歡臭美,上年許承安給她買幾條小裙子回來,夏季整天穿出去在小夥伴麵前顯擺。
    許承安也期待夏天,不過他想看的施秋晴穿裙子。
    可惜施家老大思想較為保守,覺得自己一個村裏姑娘穿得太潮了不合適,從來不敢穿著去外邊,在家裏穿得都少,許承安想多飽下眼福都不行。
    剛簌完口,就有人砰砰砰地敲起了院門,很是緊急的樣子。
    許承安過去打開門,外邊站著幾個村民,敲門的是趙大壯,趙建平本家的人,見到他就激動道:“許知青,我的耳地長耳基了!”
    趙大狀這人極為勤快,把自家耳場當成了寶貝般看護著,每天大清早就得上山轉一圈,生怕隔得一夜耳場就會出大問題。
    剛才他去耳場的時候,便發現了這件事。
    許承安聞言不由得精神一振。
    菌種發耳是有條件的,尋常木耳氣溫得在15到25度之間才會形成耳基,也就是原耳。
    然而這會才五月上旬,黑土屯後背集體山林白天的氣溫連十度都還沒到。
    看來我這菌種真的很特殊啊,就連發耳溫度都更低,比別的木耳早!
    另外一個村民也道:“我家的也長了,許知青,你不是說很可能得五月下旬,甚至六月才可能長耳基的嗎,咋那麽早呀,這會不會出啥問題?”
    太早長耳基了,和許承安說的時間不一樣,幾個村民擔心有問題,於是立馬下山找他詢問情況。
    “5月下旬知識預估而已,其他木耳菌種是這樣的,不過我這菌種較為特殊,早些長耳基並非不可能!走,咱們去瞧瞧!”
    許承安連早飯都顧不上吃了,當即和趙大壯幾人上山。
    正在漱口的施秋玲聽到這一切也激動了,三下五除二刷完,把杯子一丟就跑進廚房:“姐,大壯叔剛才來找二姐夫,說他耳場的耳木出耳基了,二姐夫現在已經上山了,要不咱們也去瞅瞅!”
    施秋晴也來了精神,抹了抹手扯開圍裙:“嗯,秋玲,晚點再吃早飯吧!”
    兩姐妹也出了門,快步走向山上的方向。
    木耳種植園此刻已經有了不少的村民,現場一片騷動。
    “嘿嘿,我家的耳場出耳基了!”
    “許知青說過,隻要耳基一出,不用一個月木耳就能收耳,那咱們豈不是很快就有收入了?”
    “我家的咋還沒出耳基啊,急死個人了!”
    “比許知青說的時間早了那麽多,這未必就是好事啊,還是去問下許知青吧!”
    “剛才趙大壯和幾個來得早的人已經下山找許知青了!”
    “許知青來了,快問下他這是咋回事!”
    “……”
    趙大壯帶著許承安一出現在木耳種植園,就被村民們圍了起來,七嘴八舌地詢問著。
    許承安擺了擺手:“大家別急,我先瞧下耳基的發育狀況再說!”
    在眾人簇擁下,來到最近一塊出了耳基的耳場,隨便找了根耳木細細觀察,就看到了上麵那珊瑚狀的耳基。
    這是木耳由菌種向子實體發育的時期,也叫原基期。
    下個階段就是子實體分化期,或者俗稱爾芽期,大約5到7天之後,珊瑚狀的原耳會長至杏仁大小。
    最後一個階段則是子實體成長期,從開片到成熟,7到10天左右,形成雞冠狀或菊花狀的耳叢,然後就可以采收了。
    許承安又找了幾個不同位置的耳場觀察,看完之後眉飛色舞。
    木耳的耳基一發,就能大體判斷產量了。
    黑土屯的這個木耳種植園,絕對不會低產,產量比自己想象的還能高不少!
    就看品質了!
    不過許承安預感品質怎麽都低不到哪裏。
    黑木耳的品種根據栽培溫度可以分為高溫型、中高溫型、中溫型,和中低溫型,又數中低溫型品種的品質在市場上最受歡迎,這也是東北黑木耳最受歡迎,價格也最高的原因之一。
    而自己培育的這個新品種應該能劃入低溫型了,它的品質不好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很快,就能見分曉了!
    許承安站了起來,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他的身上,均是緊張得很。
    村民們對這個黑木耳種植園報以極大期望,都盼著它能帶自己脫貧呢,也為此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怕這關頭功敗垂成。
    “大家不要慌!”
    許承安笑著安撫眾人:“我看了幾家耳場,耳基的發育都很健康,沒有任何問題,而且我預計產量應該會不錯!”
    “至於為什麽這麽早出耳基,我想是我們的木耳菌種特別耐低溫,所以出耳基也比別家的早!”
    “這個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栽培時越耐低溫的木耳,它的品質通常就越好,在市場上也最受歡迎!”
    “那些耳木還沒出耳基的人也別著急,時間有先有後,但差得不會太久,明兒基本上就都會出了!”
    這話一出,村門們都鬆了一口氣,高興了起來。
    “原來是這樣啊,我還真是多慮了!”
    “嗬嗬,咱們第一次種黑木耳,就能種得這麽好,也不是很難嘛!”
    “嗨,你可別吹牛了,那是因為咱有許知青這位專家,不然種木耳問題可多了!”
    “……”
    有村民更關心什麽時候有收入的問題,當下問道:“許知青,你開課的時候說,發耳基後,時不時很快就能收耳?”
    許承安口氣肯定:“沒錯,還有半個月左右,大家的耳場就能陸續采收,第一筆錢很快就能到手!”
    村民們聞言不由得歡呼。
    從清山伐樹到現在,也有小半年了,聽得快有錢拿誰不高興。
    最高興的無疑還是許承安。
    他成就感滿滿。
    我居然培育出了市麵上沒有的低溫黑木耳!
    狗係統牛逼啊!
    木耳項目賺錢大計的第一步算是走成了,還走得很踏實,很成功。
    萬事開通難,這第一步走得順利,以後可就好辦多了!
    終於有了成績,也該是向周建國提提要求,要點獎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