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不可說破的情意
字數:5558 加入書籤
婢女去而複返,福了福身,恭聲道“殿下,婢子已著人將向姑娘所需整理好,搬至向姑娘的車駕上了。”
清玉公主語氣戲謔的打趣“向姑娘再不走,本宮就要下逐客令了。”
“誰讓向姑娘說的話不中聽的厲害。”
向蓉月撚著帕子,站起身來,嬌嬌弱弱道“民女謝公主殿下慷慨。”
“不過,是得先行告退了,表嫂還要抽查我的課業呢。”
“民女告退。”
清玉公主:被向蓉月扳回一城!
狀似無意感慨道“顧榮忙碌的緊,但凡知情識趣的,都清楚不能叨擾。”
“表嫂喜歡調教民女呢。”向蓉月笑容嬌羞而溫柔。
欠了欠身,行了一禮,婷婷嫋嫋的離開。
清玉公主一口氣凝在喉間,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
炫耀!
明目張膽的炫耀!
對著向蓉月的背影,稚氣的揮了揮拳頭。
待低沉的笑聲在回蕩在房間裏時,清玉公主神情一僵“讓二表哥見笑了。”
成二郎笑著搖搖頭“見殿下如此,我放心了。”
清玉掙脫了貞隆帝的擺布,過上了新的生活。
有了仰慕之人,有了逗趣兒的好友,甚好。
就是那裴餘時……
成二郎一想到裴餘時,就半是羨慕,半是嫉妒,活脫脫傻人有傻福。
什麽都不必做,就得到了他朝思暮想之人。
清玉公主聞言,正了正神色“二表哥,我求仁得仁。”
“太後娘娘和永昭長公主殿下也允我所請,一切塵埃落定後,就可以將母妃接出宮,由我奉養。”
“我很好,所以也希望二表哥好。”
“我也很滿意眼下的日子。”成二郎情真意切道。
清玉求仁得仁,那便意味著,他也心想事成。
“清玉。”成二郎深吸一口氣“此間事了,我欲離京,跟隨俞山長遊曆,興許數年後,也會試著科舉。”
清玉公主眼睛亮了亮“明湛書院的俞山長?”
成二郎點點頭“投了謝侯夫人和喬老太師的門路,俞山長破例收我入門。”
“這是好事。”清玉公主由衷道“清玉知道,紈絝不過是二表哥的表象,二表哥很是聰慧,如今又得名師指點,必可一日千裏,金榜題名。”
成二郎鼻腔驀地一酸,眼淚險些奪眶而出。
洶湧的淚意,便如他數年不曾移分毫的情意。
不能泄露。
不可說破。
“借殿下吉言。”成二郎忙不迭垂下頭,拱手道“還得勞煩殿下偶爾照看家母。”
清玉公主糾正道“二表哥,那也是我的親舅母。”
“你放心,有我在,絕不會讓什麽不長眼的欺負了舅母。”
成二郎淚意更盛,倉促離開。
清玉公主臉上的笑容消失的幹幹淨淨,眼神卻越發的幽深複雜。
其實,她清清楚楚的知道成二郎的心意。
從始至終,一直知道。
可,他不是她的最優選。
清玉公主幽幽的歎了口氣,遮掩似的端起茶盞,抿了口茶。
茶水漣漪。
說不清。
說不清啊。
但,這輩子,也隻能如此了。
她走上了她選擇的路,拜得俞言為師的成二郎亦會成為上京城中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娶得豪門貴女做婦。
這人生,相交,也不相交。
……
明禦史府。
“菁娘。”
明禦史執筆蘸墨寫奏折,卻委實心不在焉,索性把筆一擱,看向站在廊簷下打拳的武德伯,開口道“朝中些許老頑固屢次上奏永昭長公主派遣欽差前往流言蜚語的源頭漢中,詳查嚴懲,以儆效尤。”
武德伯動作未停,頭也不回,大剌剌道“你們肚子裏有墨水的人,說起話來總是彎彎繞繞,幸虧我是個眼明心亮的。”
“那是奏請詳查嗎?”
“分明就是逼迫永昭長公主表態。”
“怎地?”
“昏庸無能、自私陰險的貞隆帝坐得皇位,永昭長公主殿下就坐不得了?”
“難不成,長公主殿下登基,朝堂百官就不能兢兢業業各司其職了?”
“說的直白些,就是被千百年來所謂的男尊女卑的綱常禮教熏陶的不知天高地厚了,見不得有女子淩駕於頭頂,否則,就是遭受了天大的屈辱。”
“嗬!”
說著說著,武德伯冷笑一聲“真要是忍不了一星半點兒,直接給貞隆帝殉葬去,正好貞隆帝的身後事冷冷清清,何必咬文嚼字拽些酸文,擺出一副衛道士般高人一等的嘴臉,淨幹些倒人胃口的事。”
“當年,先皇力排眾議冊封我為武德伯時,陰陽怪氣指桑罵槐,亦或者吹胡子瞪眼,揚言死諫的官員,何曾少了。”
“不看我一手出神入化的槍法,不看我救下的萬千災民,單看我是女子,就沆瀣一氣的把我驅逐出權勢場,生怕被我分一杯羹,生怕被天下人說不如女郎。”
“平日怎麽不見他們如此的立場一致,反而時不時狗咬狗,一嘴毛。”
“要我說,永昭長公主能不能幹,幹不幹的好,跟他們有什麽要命的幹係,一個個就像是被刨了祖墳挖了屍,上躥下跳的。”
“下賤!”
伴隨著,揮出一拳又一拳的破風聲,武德伯的字字句句分外鏗鏘有力。
明禦史忙道“菁娘,你萬不能一棒子將所有人打死,我說話可沒有彎彎繞繞。”
武德伯站定,隨意的擦了擦額上的汗滴,“得把朝服拿出來晾曬晾曬,下次小朝會,我得去!”
“我站在那裏,就說明本朝早有先例。”
明禦史附和“菁娘說的在理。”
反正,自他就任禦史,早已是舉目四望,皆是得罪過的死對頭。
身在廢墟,便意味著最差不過如此,無不可言。
菁娘輕哼的挑眉“於公於私,你我的立場都沒的選!”
她夫君進京趕考所需的盤纏,是榮金珠贈予的。
她揭竿而起割據漢中的糧草,是榮金珠接濟的。
她的獨子那從娘胎裏帶的寒疾,是顧榮慷慨的贈出寒濕仙草,方大為好轉的。
他們這一大家子,都欠榮金珠母女的。
明禦史聞言,神情悵惘的歎息一聲“我明白的。”
這一局,他們必須得豁出去殺下來。
生,則共存。
死,則同去。
……
昔日的奉恩公府。
奉恩公夫人回望了眼不複舊日喧鬧繁華的府邸。
龍飛鳳舞出自名家之手的純金匾額也不知去向。
顯赫尊貴一時的皇親國戚南家,就這樣如銷聲匿跡了。
做下的孽,總是要償還的。
害了命,就得用命償。
奉恩公夫人強忍住眼中的酸澀,手一鬆,放下馬車簾,轉頭看向了沉默到有些麻木的南子奕,腦海裏浮現出謝侯夫人前來提點她時,所說的話。
謝侯夫人說,壞人絞盡腦汁,不如蠢人靈機一動,萬望她好生教導,莫要再生事端,枉送了這條好不容易保住的命。
“奕兒……”
似有千言萬語梗在喉間,卻又不知該如何說教。
是她和老爺的縱容,將子奕溺的不識人間疾苦,不知這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
南子奕抿抿唇,沙啞著聲音道“母親,孩兒知錯了。”
曾經,他是鬥雞走狗的上京紈絝,自以為可以行俠仗義,平世間一切不平事,隨心所欲,快意恩仇。
現實一次次給了他響亮的巴掌。
他是真的愚不可及。
奉恩公夫人“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你是母親唯一的依靠了。”
馬車徐徐向前,將雕梁畫棟的奉恩公府拋在了身後。
日後,這座宅邸高朋滿座也好,門可羅雀也罷,都與南家沒有任何瓜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