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銀鞍白馬度春風
字數:6602 加入書籤
新皇登基,傳至千裏之外的南氏祖籍,已是仲夏。
曾經的奉恩公夫人在聽到永昭長公主登基稱帝,君臨天下時,有種天邊驚雷乍響,落在耳邊的錯愕感。
可,錯愕也隻是一瞬,轉眼即逝。
細細一想,情理之中。
她心中沒有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忿。
更多的是心落到實處的慶幸和踏實。
女子身,臨天下,當是震古爍今的壯舉。
但,她信永昭長公主。
不,此時,該稱新帝了。
永昭長公主直接以皇平爺所賜的“永昭”二字為年號。
她依稀記得,皇平爺對永昭長公主的期望。
永,水長流不斷,長久也。
昭,明也、光也、著也。
到頭來,終是永昭長公主讓大乾的江山社稷重新煥發生機、光芒。
不,或許,更確切的說,還有隱於幕後的顧大姑娘。
如今的太子妃殿下。
貞隆帝至死都不曾放在眼裏的顧大姑娘。
然,就是貞隆帝眼中可隨意強取豪奪的顧大姑娘,做了貞隆帝的掘墓人。
說實話,她真真是打心眼裏佩服那個貌美到驚豔眾生的女子。
“母親,我回來了。”
抬眼看去,是南子奕。
一襲水墨色長衫,手捧書卷,眉眼沉靜而內斂。
當初那個不識人間愁滋味、鮮活熱烈、意氣風發的上京七公子之首,成了鄉野間最樸素、最沉默的石礫。
他們母子在祖籍的鎮子上置辦了處一進的小宅院,沒有露富繼續錦衣玉食奴仆成群。
日子,平平淡淡。
那些燦然的過往,那顆行俠仗義的心,如同褪去的紅衣般,恍如隔世,久的已經徹底掩埋於黃沙下。
南子奕做了教書先生,收著可以忽略不計的微薄束脩,教周遭街巷的孩童們習字讀書。
他不是才子,也遠不如大儒們學富五車。
但,他曾是上京高門大戶的公子,是皇子伴讀。
該讀的書,該習的字,都不曾錯失遺漏。
教書先生一職,他足以勝任。
有時候,他也會恍惚。
恍惚舊日種種,不過是大夢一場空,無根無極本歸塵。
恍惚之餘,他又時不時會想起那個握著菜刀大殺四方的女俠。
他想不清看不破,他惦記的到底是青棠,還是他夢寐以求拋不下的快意恩仇般的日子。
他隻知道,青棠的身影在他的腦海裏越烙越深。
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清晰。
隻要想起,心就疼的厲害。
紈絝不羈時,他叫囂著要娶青棠為妻。
在親情和是非之間徘徊不定時,他卻與旁的女子定了婚約。
後來,奉恩公府敗落,吳興沈氏撕毀婚帖。
他隻覺渾身一輕。
他知,之所以向往仗劍江湖,快意恩仇,是他愚蠢、短視、無能、軟弱。
終究,他不配肖想那個真正堅定、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青棠。
“奕兒,擦擦汗。”
奉恩公夫人先是遞過一方帕子。
隨後,抿抿唇,斟酌著言辭,緩緩道“奕兒,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免賦三年……”
“母親,我已經知悉了。”南子奕輕聲道。
有百姓質疑女子登基,不倫不類。
但,絕大多數的百姓,並不真的關心坐在金鑾殿龍椅上的人是男是女。
他們更關心,誰能讓他們吃飽穿暖,誰能輕徭薄賦,誰能讓貪官汙吏收斂。
天太高了,他們無暇顧及。
“這是樁好事。”南子奕繼續道。
其實,他好奇的是顧大姑娘的前途。
願,顧大姑娘得償所願。
願,青棠無憂無慮。
“母親,我先回屋批改學生們的功課了。”
奉恩公夫人望著南子奕的背影,欲言又止。
她看的清楚,她的奕兒身上彌漫著行將就木的老者般的腐朽氣。
沒有喜怒。
明明,她的奕兒曾是那般的鮮亮。
一步錯。
步步錯。
奕兒是池中魚,城門失火,池中的魚是避不開的。
血親所造的罪孽,加諸於奕兒之身。
這輩子,奕兒都沒有辦法快活了。
後悔嗎?
後悔的。
……
鴻臚寺。
向蓉月捧著卷《南詔圖誌》疾步穿過九曲回廊,青色官服的下擺掃過石階上的落葉。
廊下當值的官差不著痕跡小心翼翼的望著向蓉月離開的背影。
偌大的鴻臚寺上下皆知,這位年紀輕輕的向大人,是太子妃殿下力推、力保,才破格為官的。
初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鮮少有男子願意看到女子入官場分一杯羹。
即便是有太子妃殿下做靠山的向大人也不例外。
那些時日,向大人明裏暗裏沒少受刁難、排擠。
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向大人受不了,哭哭啼啼,灰溜溜離開。
但,向大人沒有。
向大人接下了所有的刁難,一人之力讓通事隸所有官員甘拜下風。
短短時日,從九品錄事,擢升至七品主簿。
想來,七品主簿不是向大人的終點。
不過,向大人真真是非常好學,幾乎將鴻臚寺的藏書、文卷看了個遍。
而今,已經沒有人敢小覷向大人了。
格格不入的向大人,終於在官場上靠令人望塵莫及的才幹,站穩了腳跟。
腳步匆匆的向蓉月不知廊下官差的心念,隻想著忙於公務好些時日未去東宮拜見表嫂了。
不如,這次就帶著她親手縫製的虎頭鞋做賠禮吧。
……
喬老太師府。
喬吟舟沒有墮了喬家威名,三元及第,才名遍傳天下。
永昭帝特加授其少師銜。
……
宮城。
大乾曆代帝王的寢宮甘露殿。
永昭帝斜倚在軟榻上小憩,驀地身體微顫,驚醒過來。
“甄兒。”
永昭帝聲音微微沙啞“朕夢到了駙馬。”
夢裏,她的謝脩一襲紅衣烈烈如火,丹鳳眼瀲灩生輝,紅衣掠過之處,朱漆酒葫蘆在腰間叮當晃蕩,竟比銀槍寒光更惹眼三分。
緋紅衣擺旋出流霞般的弧度,盡顯風流意氣。
滿大街雪色的梨花落在謝脩牽著的駿馬的鞍韉上。
銀鞍白馬度春風,一回花落一回新。
她的駙馬,不僅鮮衣怒馬,意氣風發,也嫉惡如仇。
是個多好多好的人啊。
其實,她和謝脩的初遇,是在京兆府。
她藏在後堂旁聽京兆尹審案,謝脩紅衣如火站在圍觀的人群裏。
對著在公堂裏被婆母汙蔑、被夫君敷衍的可憐女子,擲地有聲道“道理講不通的時候就不要再煞費苦心嚐試辯解,以理服人。”
“你的夫君、婆母說,刀子砍在身上不疼,你砍他一刀又何妨。”
“最差也不過是眼下這般境遇。”
她的謝脩,認是非對錯,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
倘若,謝脩當年的妻子不是她,或許也能長命百歲,一生灑脫不羈,意氣風發。
灼兒,也不會經曆如此多的坎坷。
永昭帝的神情越發悵惘。
守著一人的回憶度餘生,淒冷苦寒。
但,如果那人是謝脩,她甘之如飴。
“甄兒,召三公、六部尚書覲見。”
“朕欲禪位。”
她老了。
謝灼和顧榮會做的更好。
……
永昭三年春。
永昭帝退位,永昭帝獨子謝灼登基,年號永榮。
尊永昭帝為太上皇,冊發妻榮氏為後。
奉太上皇旨意,後宮空懸,不得選秀充盈後宮。
翌年。
永榮帝稱,因北疆一役的舊傷複發,精力不濟,榮皇後代為批閱奏疏,開始參政。
而後,永榮帝下詔,六部之中,吏部、戶部、兵部事宜,直接上稟榮皇後。
永榮四年,大乾正式進入二聖臨朝時代。
……
……
謝灼:我賭你的假意裏有一絲真心。
我知你溫柔體貼柔順仁善是假,滿腹算計滿心仇恨為真。
但我依舊清醒為你沉淪。
顧榮:我不信人心,但我信你。
……
榮貴當及時,春華宜照灼。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