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歲大饑,人相食

字數:4982   加入書籤

A+A-


    【永昌元年,你被任命為戶部尚書,負責全國的財政事務,你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減輕賦稅,鼓勵商業發展,使得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
    【...】
    【永昌十年,你被任命為宰相,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你繼續推行改革,整頓吏治,打擊貪腐,使得朝政清明,國力強盛。】
    【...】
    【永昌十五年,江南大旱,江河斷流、餓殍遍野,你親自主持賑災工作,派人在各地開設施粥場,為當地的災民施粥。】
    “永昌十五年......”
    雖然那年,高晚秋年僅八歲,但對於那場旱災,她還是有所印象。
    但在這之前,
    也僅僅是有些印象。
    畢竟,
    身為皇室公主,不管旱災有多麽嚴重,也不可能餓著她。
    而且,
    曾經在史書之中,
    高晚秋也曾無數次,看到過類似的字眼。
    比如‘歲大饑,人相食’。
    可是她從沒想到過,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呈現在眼前的畫麵,竟然是這樣一幅人間煉獄。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一具具白骨隨意散落,在烈日的暴曬下顯得格外慘白。
    有些白骨上還附著著些許未完全腐爛的皮肉,絲絲縷縷,被蒼蠅圍繞,嗡嗡作響。
    荒野之中,
    有衣衫襤褸之人,
    正蹲在地上,撕扯著剛從同伴屍體上割下的肉,眼神中滿是瘋狂與饑餓,毫無半點人性的光輝。
    放眼望去,
    千裏大地一片死寂,
    曾經的村莊如今隻剩斷壁殘垣。
    田野裏,
    土地幹裂,
    莊稼顆粒無收。
    那些僥幸活下來的人,麵黃肌瘦,眼神空洞,或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或四處遊蕩尋找著能果腹的東西。
    ‘不羨羊’、‘和骨爛’、‘易子而食’.......
    這些以往隻存在於史書之中的詞匯,
    當高晚秋通過模擬係統,這才真正見識到,什麽叫做人間煉獄!
    放眼望去,
    哪怕直到視野盡頭,
    看不見一絲生機。
    這樣的衝擊力,讓高晚秋的內心充滿了震撼。
    以往的她從沒想過,在饑荒之年,百姓們是如何生存的。
    但是現在她才算看見。
    忽然,
    她想到父親彌留之際勸告自己的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曾經的她對這句話,半知半解。
    單純的認為搞好民生就夠了。
    登基之後,她也根據按照常星翰的提議,施行了許多惠國惠民的舉措。
    現在她才發現,自己以前的認知太簡單了。
    縱觀古今,
    那些被百姓顛覆的王朝,
    恐怕都是這樣一幅景象。
    而那些百姓為何要放下鋤頭,拿起刀劍?
    他們僅僅是為了活下去。
    可在史書上,卻都被冠以反賊的名字,朝廷似乎就是天然正義的一方。
    作為王公貴族,隨便說一句話,都會記錄在史書之上,可幾百萬的百姓餓死了,換來的隻有‘歲大饑民相食’六個字。
    在這一刻,
    高晚秋才算明白,
    父親為何要說出那句話。
    滴答~滴答~
    眼眶逐漸變得有些濕潤,高晚秋貝齒緊咬著紅唇,愣愣望著係統呈現出來的畫麵。
    饑荒在持續,
    所幸,
    在常星翰的主持下,
    饑荒得以控製。
    【永昌十六年,匈奴大舉南下,此刻因為旱災齊國元氣大傷,不少大臣都主張聯姻議和,你力排眾議,表示要與匈奴決一死戰。】
    【同年六月,你出使宋、陳兩國,闡述利害關係,使三國之間關係得到回轉,為日後的北伐創造了穩定的後方。】
    【永昌十七年春,大軍北伐,連戰連捷,迫使匈奴向大齊俯首稱臣。】
    【永昌二十一年,太子病逝,二皇子和三皇子為了爭奪皇位,開始明爭暗鬥,並都對你進行了拉攏,但你卻沒有在二人中做出選擇。】
    【永昌二十二年,宴會上,二皇子中毒】
    【永昌二十三年,一月,三皇子遇刺】
    【二月,三皇子散布謠言,誣陷二皇子謀反。】
    【三月,一天夜裏,你被皇帝招入宮中,惠帝向你傾吐內心,兩個皇子為了皇位,已經變得六親不認,你提議女子亦可為帝!】
    模擬畫麵中,
    熟悉的場景再次浮現在眼前,
    高晚秋隻覺得五味雜陳,眼中閃爍著複雜的神色。
    她深深記得,
    就是在長兄死後,
    原本和睦的家庭關係,便瞬間破裂。
    為了爭奪皇位,
    兩位兄長無所不用其極。
    或許也正是他們逐漸過火的行為,導致父親的失望。
    但她沒想到的是,最終父皇能讓自己繼位,居然是丞相在背後給出了助力。
    【四月,惠帝下定決心,將兩個皇子貶為庶人,但對於立女子為帝,依舊十分猶豫。】
    【永昌二十三年,惠帝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始終沒有確定好接班人的問題,於是在你的建議下,對高晚秋進行暗中觀察。】
    【永昌二十七年,惠帝病入膏肓,彌留之際,確立高晚秋為太子,並任命你為托孤大臣,讓你輔佐高晚秋,你含淚答應,表示會鞠躬盡瘁去輔佐新帝。】
    【數日後,惠帝駕崩,諡號為:惠,高晚秋登基定年號為:昭寧。】
    當時間線推進到了這裏,
    後麵的事件,
    高晚秋相對就很熟悉了。
    畢竟,
    後麵已經是她登基之後的事情。
    【昭寧元年,六月,你向高晚秋提議,頒布許多惠國惠民的措施,高晚秋同意了你的請求。】
    【昭寧二年,在你的推動下,高晚秋繼續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在減輕百姓負擔的同時,還推動市場繁榮,使得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
    【昭寧三年......】
    當模擬畫麵中的時間線,
    再一次與現實重疊,
    高晚秋也打起了精神,目光專注的盯著畫麵,想要看看在未來,丞相常星翰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麵對大廈崩塌的齊國,
    常星翰又作出了怎樣的行為。
    一想到這位三朝老臣,為了齊國的興盛,可謂是付出了畢生心血,
    結果卻要在人生的晚年,
    看到盛極一時的齊國走向滅亡,
    高晚秋不禁露出一抹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