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 我跟你不熟
字數:4142 加入書籤
謝父謝母早被沈禾勸去睡了,豆豆也已經在沈禾懷裏睡著。
“嘎吱——”
謝持之輕手輕腳地推開門,一眼瞧見坐在拖著下巴、坐在煤油燈前等著自己的沈禾。
他正想開口說話,沈禾做了個“噓”的手勢,把豆豆抱進屋安置後,才回到院子淡淡開口:“我的工作有著落了嗎?”
謝持之蹙了蹙眉,隻覺女人針海底心,沈禾幾個小時前還急不可待地想要出去工作,現在卻又換成了一副可有可無、冷冰冰的模樣。
“明天我帶你去鎮上見見我的戰友,具體情況得他見了你人後才能最終確定下來。”
其實戰友張猛是跟他拍胸脯承諾這事一定能幫忙解決,不過謝持之話裏還是留了餘地。
“謝謝。”沈禾鬆口氣,雖然麵上不顯,但她心裏還是很緊張結果。
曾經和沈禾打交道的都是些成了精的老狐狸,她也早已練就了一身不形於色的本事。
剛剛慌亂求人也不過是到了陌生環境罕見的腦子發慌,謝持之走後她很快就把心態調整過來。
她手持煤油燈想先進屋休息,身後卻傳來謝持之悠悠的聲音:“我們是夫妻,你為什麽對我這麽客氣?”
沈禾身形頓了頓,走進臥室關上了門。
她閉口不答,總不能告訴謝持之他媳婦的身體現在換了個人在使用!她又不是瘋了!
第二天,吃了早飯後,在豆豆依依不舍的目光下,謝持之帶著沈禾離開家裏。
一路上碰見不少上工的村民,他們圍了上來熱情拉住謝持之,沈禾第一次知道原來謝持之人氣這麽旺。
“小之,你今天帶你媳婦出門啊?”
“有空來叔家裏坐坐,都好久不見了,叔請你吃飯。”
“你說你這三年沒回家了到底幹啥去了?你爹媽可擔心你了。”
村裏叔叔阿姨的熱情邀請謝持之都一一認真回複,突然,一道脆生生的年輕女聲響起,在一眾年長的聲音中顯得突兀。
“持之哥,你回來了。”程靜穿著碎花襯衫,頭戴一個寬邊的亮粉色發夾,明顯經過精心打扮。
原書中程靜最後目的得逞,如願嫁給謝持之,成為豆豆的後媽。
不過書中沒有過多描寫程靜嫁給謝持之的婚後生活,而是著重筆墨描寫了程靜這個後媽當得有多麽稱職,男主豆豆又是多麽尊敬程靜這個後媽。
沈禾在旁不動聲色地觀察謝持之,對她來說,感情如果需要爭搶,那她寧可不要!
她坦然接受了原主的身份,接受了豆豆、謝父謝母、利用原主的家人,可她卻很難親近謝持之。
丈夫的身份對她來說是全然陌生的。
謝持之三個字對沈禾來說,不僅僅是名字,是書中幾筆帶過的男主父親、原主軍官老公、軍官大佬這幾個詞語而已,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男人。
程靜走到謝持之跟前,淺笑吟吟:“持之哥,是我啊,小靜。”
謝持之恍然大悟:“是那個容易平地摔的程叔叔家的三女兒?”
first blood?。
她那哪是容易平地摔?也隻有謝持之這個木頭會無視她的摔跤,躲開她的投懷送抱,還要在旁嘲笑她。
程靜的笑容滯了滯,捂嘴尬笑:“持之哥真愛開玩笑。”
“我從不開玩笑。”謝持之一本正經道。
double kill?。
沈禾都替程靜尷尬了,在旁提示謝持之:“時間快來不及了。”
程靜依依不舍道:“持之哥,早去早回,有空來我家玩啊。”
本來跟沈禾已經走了的謝持之停了下來,他轉身小跑到程靜麵前:“我不會去的,我跟你不熟。”
?trile kill?。
沈禾算是懂了為什麽書中沒有過多描寫謝持之跟程靜的婚後生活了,這人也太鋼鐵直男了!
她也不知道這人是真聽不懂還是裝作聽不懂程靜話裏的意思,總之溫柔不了一點!
謝持之說完轉身小跑到沈禾身邊,倒是程靜頗為怨懟,瞪了沈禾一眼,她不怪謝持之反倒怪沈禾。
“不是要趕路嗎?走吧。”謝持之催促。
沈禾跟在謝持之身後,兩人沉默著往鎮上趕。
她在後麵細細打量謝持之,他是個衣架子,哪怕是最普通的軍裝穿在身上,也穿出了模特走秀的視覺享受。
藍顏禍水!
她咂摸著嘴感歎。
謝持之對人的目光敏感,沈禾的視線讓他渾身都不舒服,身子也不自覺地繃緊。
等到了鎮上,沈禾總算不再看他,他心底深處又湧起一股失落難言的陌生情緒。
“團長!”張猛一直等在廠子門口,遠遠看見謝持之後立馬跑步上前,衝他敬了個標準軍禮。
謝持之回禮後才說了句:“不是跟你說了專業後就不講究這些了嗎?”
張猛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1米7多的身高,看著老實憨厚,穿著棉線布料製成的灰色工裝。
他憨笑著撓頭:“見到團長我不自覺就想敬禮,習慣了。”
他又看向站在團長身後,穿著藍色的確良襯衣和灰色尿素褲子的清秀女人,打招呼:“這就是嫂子吧?”
部隊裏男的以官職論大小,女的統一稱作嫂子。
沈禾大方任他打量,主動伸手:“你好,我是沈禾。”
張猛伸手回握:“你好,我是張猛。”
就衝這大方勁,張猛對沈禾的初印象還算不錯。
在部隊的時候,謝持之手下的兵閑時也會討論,他們的團長謝持之究竟會娶什麽媳婦?
或者說,究竟什麽樣的女人才配得上他們敬仰的團長?
是那個文工團之花,還是新來的嬌俏小護士,張猛最看好的還是他們師長的女兒——高燕,同樣也是他們部隊的優秀女兵。
可沒想到團長的媳婦長這樣。
多少還是有點失望。
張猛搖頭,把腦子裏的雜念甩出,走在前麵帶路:“團長,嫂子,我們到辦公室詳談。”
他邊走邊介紹:“別看我們石橋棉麻紡織廠麵積不大,現在也有大約700名員工。”
“前幾年廠裏員工要多些,過千人。但在1961年到1965年間,全國精簡城市人口,號召大家主動返回農村,減少城市的壓力。”
“我們廠有動員回去的,也有主動回去的,回到老家至少還有紅薯野菜吃。”
“現在日子好過了些,廠裏人手又不夠用了。嫂子來的時候正正好,前兩天廠長還跟我提過最近要發通知再招一批工人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