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五首詩歌 (5000字大章)

字數:7887   加入書籤

A+A-


    @膠片員工:
    【[電影·沒有開花的樹林] 我的評分:★★★★★
    看完了《沒有開花的樹林》寶島首映,到現在還沒緩過神來。就好像一個人跳下海遊泳,遊著遊著海水變成了酒精。影評完全是在夢裏寫的,大家海涵。
    注意,內涵海量劇透,海量劇透。打算看電影的朋友不要往下觀看。
    我很想不劇透,但不結合這個故事,我無法對這部電影做出任何評價……
    以下是正文
    [五首詩歌:一個好女兒,粗野的孩子,虛無的燈塔,沒有開花的樹林,永恒的幻影]
    觀影之前做功課是我的習慣。《沒有開花的樹林》定檔之前叫作《安娜多麗雅》,處於商業考量,最後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出於好奇,我搜索了一下《安娜多麗雅》的出處,發現它來源於古希臘抒情女詩人薩福的詩歌。
    薩福被柏拉圖稱為第十位文藝女神,所抒寫的詩歌內容,大多數是她的學生、女伴甚至敵手。絕大多數是女性。她筆下的世界,是一個女性的小王國。@電影沒有開花的樹林 官宣時的文案,也出自她的詩作。
    為此,赴島參加首映禮之前,我通讀了一遍薩福的詩集。以防電影中出現與之有關的意象,而我不識得。
    這個決定果然是正確的。《沒有開花的樹林》一開場,就出現了一首歌。
    ·第一首詩歌·
    “我有一個好女兒,她的模樣好似金花幾朵;我愛的克勒斯,我寧要她,不要全裏底亞和可愛的累斯博斯島。”
    ——薩福《女兒》
    影片開場就是一個老年人的回憶。這在電影手法裏也是經典劇目了。出於對兩位演員年齡的刻板印象,我以為歌曲中的“好女兒”應該是趙樂樂。
    影片隨著老人的回憶推進。趙樂樂確實出場了,但所作所為實在和好女兒不沾邊。一上場就抽下人鞭子,作弄仆人,大罵父親新上任的副官。人憎狗嫌,天地難容。
    就在又一鞭子即將落在副官身上的時候,一隻手握住了趙樂樂的鞭子。
    這就是林楓語的第一次出場。
    林楓語首次出場,是以趙樂樂義姐的身份。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教育趙樂樂不能亂打人。從兩人的對話中,也可以看出這種教育已經進行過許多次了。林楓語與趙樂樂截然相反,溫柔理性,知書達理,在趙公館中人緣很好。
    但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出,林楓語在趙公館的地位還沒有那麽高。趙公館分為前後兩樓,前樓是趙城、趙樂樂父女的領地,後樓則是女子唱詩班居住的地盤。林楓語在這時仍然住在後樓,想要找趙樂樂,隻能不斷地從後樓往前樓跑。
    電影這裏的畫麵設計得很妙:兩座樓相對而立,中間隻有一座天橋相連。天橋架在空中,林楓語一日一日、一次一次地在橋上走過。
    前後樓是階級,是秩序,是趙城規定的權力結構。前樓代表父權製下的正統地帶,僅有男性和男性的血緣產物才能涉足;後樓則是父權製下的女性堆放區,女人們以趙城所有物的方式存在著。但林楓語主動突破了這一權力結構,向前樓滲透而去。
    我暫時不能劇透林楓語的身份,但林楓語從後樓奔赴前樓的行為,正好暗合了開篇的歌曲——林楓語從“後樓人”向“趙城義女”身份的轉變,不正是“我有一個好女兒”嗎?
    鋪墊完林楓語這位義姐後,電影回到了趙樂樂身上。
    ·第二首詩歌·
    “阿狄司,很久以前我就愛你,那時對我來說,你還是一個粗野的孩子。”
    ——薩福《但是你,猴子麵孔》
    第二首詩歌並非以歌曲的麵目出現,而是以畫作。
    在趙樂樂房間中,有兩幅畫作。一幅是一張醜陋的猴子臉,另一幅是一張粗野大叫的小孩子。乍一看,這兩幅畫的存在,是為了佐證趙樂樂性格乖張,喜怒無常;但影片曾多次給這兩幅畫特寫,其中的意味,便不言自明了。
    第二部分,著重刻畫趙樂樂對林楓語的情感轉變。趙樂樂的回憶和現實雙線並行。先是回憶了她和林楓語的初遇,以及兩人間的相處和種種交鋒。趙樂樂總是挑釁和胡鬧的一方,而林楓語則是包容和教導的一方。再從回憶中掙脫出來,看向當下。
    隨著趙樂樂對林楓語情感濃度的攀升,林楓語漸漸不用在前後兩棟樓跑來跑去了,而是在前樓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不但如此,趙樂樂還時常要求林楓語在自己的房間裏住。這不能不算是林楓語小小的勝利。但截止到目前,兩人的關係還停留在正常的範疇。
    ·第三首詩歌·
    “告訴我,在所有的人中,你愛誰,更甚於,你愛我?”
    ——薩福《告訴我》
    這首詩出現的場景更為直白了。直接就是林楓語教授趙樂樂的詩句。這首詩出現的瞬間,也彰顯著兩人的關係步入了下一個階段。
    隨著趙樂樂和林楓語越走越近,趙樂樂也逐漸發現了許多奇怪的事情。譬如下人對林楓語輕蔑的態度,林楓語房間的門總是緊鎖著,趙城偶爾會從林楓語房間那個方向鑽出來。
    與此同時,趙樂樂也在日複一日的相處中,對林楓語產生了某種依賴情緒。她越來越離不開這位溫柔可親的大姐姐,但某種隱秘的預感,以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性子,讓她越變越急躁,越變越霸道。
    這個階段的高潮有兩處。
    第一處,就是那場餐桌上的戲份了。雖然這部電影名場麵眾多,但這一處仍是我全片最喜歡的部分之一。
    《沒有開花的樹林》最大的優點,在我看來,就是它的女性凝視部分。全片都是以趙樂樂的視角進行的。林楓語是被趙樂樂凝視的對象,趙城與仆人們是為趙樂樂提供優渥物質生活的基礎,後樓是趙樂樂不熟悉的卑賤之地。趙樂樂的眼睛看不到的東西,鏡頭不會展示;趙樂樂的腦子猜不到的東西,劇情不會挑明。
    餐桌這場戲,則是女性凝視進行到極點的一場戲份。羊奶煮羊羔羹,羹麵顫動;林楓語用勺子,在羊肉羹上壓出羊奶;趙樂樂聳動鼻尖的動作;鏡頭隨著趙樂樂的眼睛,掃過林楓語的手腕、腳踝、脖頸、脊背……導演將她的拍攝天分運用到了極致,無一處暴露,卻無一處不在進行性凝視。導演這裏大膽地讓鏡頭隨著趙樂樂眨眼的頻率晃動,趙城和仆人們成為了一個個虛影,濃稠的畫麵裏,乳汁的氣息幾乎撲麵而來。
    部分女同性戀電影中,常常將女同性戀者的接觸色情化,畫麵拍得像以他者的視角猥褻地觀賞兩個女人香豔的互動。但《沒有開花的樹林》完全規避了這一點。觀眾隻能感受趙樂樂的視角——我們能感受到鏡頭是有欲望的,但卻不是猥褻下流的。
    羊奶煮羊羔這道菜也很有意思。《聖經》的《出埃及記》中有一句:“不可用母山羊的奶煮山羊羔。”這是舊約中非常著名的禁令。
    而在餐桌這場戲的互動中,趙樂樂挑釁林楓語,甚至一度試圖支配她,最終卻被林楓語“馴養”了,逐漸滑入了被誘導、馴服的羊羔地位。雖然最後,她將詩集摔入羊肉羹中,但這種不痛不癢的反抗,恰恰是她墜入深淵的證明。
    再加上林楓語原本是唱詩班的一員,這裏卻親自喂養趙樂樂這道羊奶煮羊羔的大菜。導演這對古老的隱喻符號,再現了欲望和禁令,暴烈和征服——好一頓象征禁忌的精神聖餐!
    第二處高潮,便是趙樂樂目睹趙城與林楓語的秘事那一處了。影片通過趙樂樂的視角,緩緩揭開了林楓語與趙城關係的神秘麵紗。雖然心中早有猜測,但真相揭露那一刻,還是有一種恐怖之感。
    趙樂樂親手弑父這場戲,唯有親眼觀看電影,才能理解那種震撼。滿地橫流的父親之血,忘情親吻的兩個女人,轟隆隆的雷雨天。如果上天降下天罰,那這兩人合當一起死。
    ·第四首詩歌·
    “坦白地說,我寧願死去。當她離開,她久久哭泣。她對我說‘這次離別,一定得忍受,薩福。我去,並非自願。’
    “如果沒有我們的聲音,就沒有合唱,如果沒有歌曲,就沒有開花的樹林。”
    ——薩福《沒有聽見她說一個字》
    從趙家臨走之前,林楓語書桌上攤開的詩集上,正是這首詩。
    趙城死後,趙家樹倒猢猻散。林楓語和趙樂樂逃到了一個海邊的小漁村。在這裏,林楓語好不容易找到了自我,結果趙樂樂因為嫉妒,找來了趙城的同袍,將小漁村摧毀了。
    毫不誇張地說,林楓語死去那段戲,葉初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演技。電影播到這段的時候,首映禮上抽泣聲一片。我不想多談論這一段,這段劇情我到現在也不忍心再回憶一遍。隻覺得每個人都很痛苦。太苦了。反抗,毀滅、毀滅、毀滅,如果早知毀滅的結局,我們還會不會反抗?
    ·第五首詩歌·
    “今夜我望著月亮和昴宿七星先後沉落。夜將盡,青春已逝,我獨自僵臥在床榻。”
    ——薩福《今夜我望著》
    影片進入尾聲,垂垂老矣的趙樂樂進了養老院,一位叫駱堯的導演常來看她。某一日,趙樂樂忽然叫駱堯給她誦讀這首詩歌。
    影片就這樣滑入了結局。青春已逝的趙樂樂顛三倒四地講述著過往,然後在癲狂和囈語中去世了。
    在整理她的遺物時,駱堯發現了林楓語留給趙樂樂的信。正是這封信,給了趙樂樂最後一絲生存的念想,讓她活了下來。
    關於這封信,是全片的戲眼,堪稱最鬼斧神工的神來之筆。明天我會出一期專門的影評來解讀這封信……
    五首詩歌講完了。接下來講講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當今世界的政治正確是“愛情與性別無關”,“LOve iS lOve.”。但駱堯導演冒天下之大不韙,反其道而行之,在《沒有開花的樹林》中刻畫了一段能且僅能在女性之間發生的愛戀。
    正因林楓語是女人,所以才會有這悲劇性的命運。若她是男人,則永遠不會有步入趙公館的機會。
    正因趙樂樂是女人,所以在趙城的視角中,她隻是一個在性的意義上無威脅的對象——女同性戀者的愛情,在父權視角中,經常被自動降級為友誼、姐妹情,“女人家就這樣膩歪”。如果趙樂樂是兒子,則她永遠不會有和林楓語單獨相處的機會。
    正因林楓語是女人,所以才能成為自幼喪母的趙樂樂情感投射的對象;正因趙樂樂是女人,天生被視為無害、無權力,所以她對林楓語那些毫不掩飾的剝削、壓迫與侵占,才會被林楓語遲鈍地歸納為玩鬧與任性。
    當趙樂樂意識到自己對林楓語的愛意並非母性依戀時,便是趙城這個父親的死期。
    當林楓語意識到趙樂樂與趙城本質上都是壓迫者時,則是她這個被壓迫者的末日。
    唯有女人才能如此相愛。
    在電影結束後,我與另一位影評人進行了激烈的辯駁。另一位影評人認為,趙樂樂是父權製下的倀鬼,因為她背叛了自梳女們。我則持堅決的反對意見:趙樂樂從未忠於任何人和製度。整個世界,包括林楓語,在她眼中隻是自己的注腳。當注腳的解讀不符合她的意願,則無論是生父趙城、自梳女,還是險些被她咬死的錢將軍,都會被她刪去。
    她並非為了皈依某個階級而背叛另一個階級;在她眼中,她不過是個勤勤懇懇的校對者,將整個世界錯誤的部分訂正而已。
    其實單論角色的邏輯合理性和塑造豐滿度,林楓語要遠勝於趙樂樂。她有一條完整的成長線索,有自己的心計、理想、智慧和爭取。然而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卻無法將目光從趙樂樂身上移開。
    在現實中,我們總是追求理性和邏輯;在藝術中,我們卻無法不被極致的東西所打動。
    《沒有開花的樹林》是一部典型的人物驅動故事的電影。所有的矛盾衝突皆因林楓語與趙樂樂這兩個人而起。“她們會做什麽?”這是我們在觀影中最好奇的問題。
    趙樂樂是整個同性電影史上,極其少見的那一類角色。
    壓抑,邊緣,誤讀,自傷,是同性電影的主要情感組成部分。同性戀角色,經常被賦予強烈的自憐色彩。但趙樂樂,她是一個饑餓的,富有侵略性、主動性和掠奪性的角色。她身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自憐色彩,也毫無羞恥和恐懼。
    她並不是因為壓抑而將林楓語當做救贖,因為她的生活毫無壓抑之處。她不是為了對抗父權壓迫而愛上一個女人,因為她自己就是壓迫者本身。她也不是被男人傷透了心,而投向女人的懷抱,事實上她父親給她介紹的男孩,都被她抽得團團轉。
    她是一個天生的同性戀者,她的愛情沒有承擔任何教育意義或反抗色彩,隻是出於自己的欲望和本心。林楓語引誘出了她的天性,從而承受了毀滅的代價。
    一個極度忠實於自我的怪物。
    隻有父權忽視縱容、母係教育缺失、階級特權喂養——三者共同塑性的畸形產物,才能擁有這樣性格底色。隻有舊時代的特權階層尚未倒台,新時代的思想之風已經吹來,毫無信仰、處處混亂的新舊時代交替之際,才能養成這樣一個怪物。
    這就是趙樂樂獨一無二的原因。換一個時代、換一片土地、換一個背景,都不能誕生趙樂樂這樣的奇葩。林楓語常有,而趙樂樂不常有。
    《沒有開花的樹林》並不是兩個女人相互救贖、溫情脈脈的電影,而是兩個女人互相吞噬,互相拖拽,互相毀滅的故事。當然,也可以說是一段倒黴女人和暴烈癲婆的史詩,甚至還有點嬰兒口欲依戀的味道……
    我從未在電影中見過這樣躁動與詩意共存,粗糲與柔軟並行,不側重救贖,而強調毀滅的女性之愛。
    照理說,應當很少有演員敢飾演趙樂樂這個角色。畢竟要做好挨罵的準備。但葉初偏偏做到了,做得讓我驚豔,甚至讓我不敢相信畫麵中那個女人是她。
    之前發表《啞婆》影評時,我曾說過,葉初的關越一角,填補了國內影史上底層青少年角色的空白。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那麽現在,我要說,葉初的趙樂樂一角,開拓了同性電影中女同性戀者形象的疆土,豐富了這一品類的人物形象,具有新界碑式的意義!
    當然,葉初和楊喚宜都是很優秀的演員。但在我個人的心目中,還是更愛趙樂樂一點。即便趙樂樂是個不折不扣的混球,當她在為林楓語落淚的時刻,又有誰能不可憐她呢?
    我的朋友和我相反,在看完電影後,已經變成了葉初的忠實anti(笑)。但無論如何,如果演員的演技不夠精湛的話,我們是絕不會有這麽大的分歧的。
    說句實話,在觀影中,我甚至一度恍惚,覺得兩位演員真的相愛了。趙樂樂看林楓語的眼神是那麽深情熾熱,林楓語看趙樂樂的眼神又是那麽……壓抑。就像活火山和死火山一樣。當然,這隻是我入戲太深的錯覺。有時候就是這樣,觀眾往往比演員還入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