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你讓李治也住進武德殿吧!

字數:4376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此時認真的看著眼前的李承乾,眼神都不曾從李承乾的身上移開。
    聽完了之後果斷的點頭。
    “好!”
    李承乾一邊喝茶一邊開口道:“校閱士兵,斬殺賊寇之後就宣布舉兵。”
    “十萬大軍分三路兵進隴西!”
    “兵壓隴西!”
    “誓滅李氏!”
    李世民則是依舊點頭道:“好!”
    李承乾則是扶額歎氣道:“長孫無忌將邊關的布防圖都發出去了,這一行是不會太平的!”
    “箭在弦上是不得不發了。”
    “長孫無忌之死會讓世家都明白。”
    “大家唯有殊死一搏了。”
    “這一戰大批世家會傾盡全力的來打這一仗。”
    “對我們來說也一樣!”
    “必須要打了。”
    “這一仗若是勝了。”
    “那所有的國策都可以推行,貞觀豆明年就有成果了。”
    “借著戰局的東風。”
    “這些世家可以料理一部分了。”
    “若是敗了...”
    李承乾則是什麽都沒說,隻是抬起頭平靜的看著眼前的李世民!
    李世民則是恍然回神道:“我去。”
    李承乾則是接著靠著椅子就閉上了眼睛!
    李世民則是猶豫了一下看著李承乾道:“高明,你我父子齊出,長安稚奴監國如何?”
    李承乾則是閉著眼睛輕聲道:“隨便。”
    李世民這才鬆了口氣站起來,剛要離開還是忍不住的轉身朝著李承乾道:“高明,你就隻有雉奴這麽一個同袍弟弟了!”
    李承乾則是幹脆的翻身朝著裏麵。
    隨後不耐煩的開口!
    “我知道了。”
    “那你明日就將他接進武德殿居住吧。”
    “他的府邸也太小了。”
    “還是換大宅子。”
    “也給他出行換換規製。”
    “這樣就能體現父皇是一位慈父了。”
    李世民則是看著李承乾的背影咬著牙開口!
    “高明!”
    李承乾甚至頭都不回的從懷中抓出來一根白綾朝著後麵甩去!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白綾話都說不出來。
    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他抬腳朝著李承乾做出來一個要踹人的姿勢,最後還是自己收了回來。
    他剛要轉身走呢。
    背對著他的李承乾就開口了。
    “我昨日夢見阿娘了。”
    李世民則是猛地回頭看著李承乾的背影道:“你娘說什麽?”
    李承乾則是頭也不回的開口!
    “我娘說你是個王八蛋!”
    “你不配當我爹!”
    李世民聽完了之後幾乎毫不猶豫的轉身就走。
    杜荷此時看著離開的李世民的背影無奈的搖頭,接著才輕輕的走上來小心道:“殿下,前麵已經有了魏王的前車之鑒。”
    “如今更是動蕩的時候。”
    “晉王監國...”
    “殿下,世子之爭可不能心軟啊。”
    李承乾則是翻身看著杜荷平淡的開口道:"這一戰便是關鍵中的關鍵,這一戰若是敗了就什麽都不用說了。"
    “王五監國也成,張三監國也罷。”
    “這一戰若是勝了。”
    “那下一個就輪到收拾他了。”
    李承乾接著閉上眼睛疲憊道:“李治年紀雖小,可心智不可小覷。”
    “他那麽愛權力。”
    “好不容易監國,還是這個時候監國,不做點什麽他能安心嗎?”
    “多做點吧。”
    “這是給他機會。”
    “也是給孤台階。”
    接著起身就朝著裏麵去了。
    一頭就紮在了床上沉沉的睡了過去。
    此時的晉王府。
    李治此時趴在床上,旁邊有個老太醫正在給他擦拭身上的傷口!
    他的床頭站著兩個人。
    一男一女。
    男的四十來歲有些木訥。
    女的三十來歲嫵媚非常!
    李治此時背上都是傷痕,上藥是很痛苦的,可是李治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的。
    還是一臉微笑的看著兩人。
    “該說的不該說的本王都說過了。”
    “事情不是本王來做的。”
    “是要你們來做的。”
    “本王拿你們的東西,拿你們送來的兵符。”
    “本王是拿你們的東西給你們辦事。”
    “這個道理你們要明白。”
    女人則是嫵媚一笑低頭道:“晉王殿下所言有理,長安之事奴家已經傳回去了。”
    “這次不會讓殿下失望的。”
    “畢竟您和世家都有共同的敵人。”
    李治則是幹脆的翻身起來,走過來輕輕的拍著嫵媚女人的臉蛋溫和道:“錯了。”
    “是不要你們自己失望。”
    “本王不會對自己的親哥哥和父親動手,這是起碼的人倫。”
    “你們做的事也不是為了本王。”
    “這都是為了你們自己。”
    嫵媚女人尷尬的點頭道:“奴家曉得。”
    李治則是看著男子道:“你們呢?”
    男子幹脆地俯首道:“隴西李氏和他們不一樣,隴西李氏是沒路走了,自然是要傾盡全力的。”
    “生死存亡。”
    “隴西李氏絕不馬虎的。”
    “早在路上準備了大餐。”
    “就看他們敢不敢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