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朕死了哪管什麽洪水滔天!

字數:5359   加入書籤

A+A-


    孫思邈此時看著眼前的李世民狀態急忙低頭道:“陛下莫要驚慌。”
    李世民則是緩緩的抬頭看著孫思邈!
    他居然笑了。
    “驚慌?”
    “朕為何要驚慌?”
    孫思邈此時腦子都蒙了,他內心已經有了斷絕,果然這倆父子就沒有一個正常的。
    “那您這是?”
    李世民此時緩緩的活動了互動了自己的脖子微笑道:“朕確實之前就恐懼死亡,朕確實寄托希望在丹藥上。”
    “可是如今心中平淡如水!”
    “第一次真正將朕所有的幻想都刺破,讓朕知道朕錯了的便是朕的兒子李承乾!”
    “他一改懦弱遷就的性格。”
    “大庭廣眾之下以死明誌。”
    “朕那時才悠然明白,這些年做皇帝做的太安慰了。”
    “朕已經忘記了自己是那個十七歲起兵的秦王李世民了。”
    “第二次便是朕的兒子造反後在府中自焚而死!”
    “朕徹底明白了當年父親的苦衷。”
    “原來兒子刀兵相向感覺是這樣的。”
    “那是朕就想著啊。”
    “怕是死了也不會有今日這般痛苦吧。”
    “後來更是接二連三的兒子因朕這個父親而死。”
    李世民說到這裏的時候眼眶都紅了!
    “孫神醫。”
    “你知道嗎?”
    “原來父皇在我玄武門的那一天就已經死了,活著的不過就是他的軀殼罷了。”
    “朕也一樣。”
    “青雀自焚的那一天。”
    “朕就已經死了。”
    “高明說的對,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要好好的想想,到底要留下一個什麽樣的形象給後人,要留下一個什麽樣的江山給後人。”
    孫思邈此時臉色都震驚到了極點!
    他每次和眼前的父子兩人說話都跟不上節奏。
    李世民深呼吸了一口氣道:“朕原本想著高明在外,朕在內可以替他頂住來自暗中的壓力。”
    “必要的時候朕可以為他掀開桌子。”
    “朕可以替他掃平四方不臣。”
    “可是如今既壽不過三五載。”
    “那朕就不能再如此了。”
    “沒時間了。”
    “朕沒耐心和他們玩兒貓抓老鼠的遊戲了。”
    此時馬車已經回到了皇宮!
    房玄齡此時已經在等著了。
    “拜見陛下!”
    李世民擺擺手看著房玄齡道:“房喬,東宮那邊可有關於商稅重新定製的章程?定了多少?”
    房玄齡急忙俯首道:“啟稟陛下!”
    “太子殿下粗略的計算之後給出的稅準是十稅三。”
    “可是微臣以為改製雖大勢所趨。”
    “隻是如今剛上來是否應該循序漸進?”
    “是否要重新斟酌?”
    李世民背著手搖頭道:“不必斟酌了。”
    “就按照十稅三的稅來收。”
    “另外還要加上一條。”
    “商賈世家家財超三千貫者,要重新按照朝廷指定的十稅三的稅率補齊!”
    “逾期不交者國法論罪!”
    “就是這幾日盡快的拿出來一個章程!”
    “明發天下!”
    “最先給朕送到京兆杜氏。”
    “隨後分批次的送往南方。”
    “不得有絲毫延誤怠慢。”
    “知道嗎?”
    房玄齡此時人都傻了。
    他甚至還揉了揉眼睛。
    確認了自己麵前的這個男人是李世民不是李承乾。
    這才下意識的開口!
    “陛下,此舉不亞於火中取栗啊,朝廷才剛剛經曆了北方的變局。”
    “江南膏腴之地一招不慎就要陷入戰火中。”
    “您要三思啊。”
    “如今應當徐徐圖之,應當緩和幾年之後再慢慢的處置南方。”
    李世民一臉不屑的開口!
    “房喬!”
    “徐徐圖之?這個道理你知道,朕也知道,難道南方那些人不知道?”
    “北方世家便是他們的例子。”
    “這樣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他們還想著朝廷會和他們保持平衡?會還是如以前一樣的和睦相處?”
    “若是放在你身上你能相信嗎?”
    “就算朕在位的時候平衡了。”
    “你會信高明會繼續平衡嗎?”
    “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用高明的話來說,他們是沒有出兵,也沒有舉旗造反,但是他們用了另外一種方法,發動了另外一場戰爭!”
    “若是天下一鬥米要一兩銀子。”
    “一匹布要一兩黃金!”
    “一擔鹽要十兩黃金!”
    “是否要比五十萬大軍的傷害還要大呢?”
    房玄齡此時臉色難看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李世民則是滿臉都是微笑的看著遠處的天空!
    “朕不懂這些彎彎繞繞。”
    “朕也沒有這方麵縱橫的本事。”
    “可是朕的刀子硬。”
    “或許高明有,或許高明可以。”
    “可是最終的結果就一定是刀兵相見。”
    “既然遲早是要刀兵相見!”
    “那什麽時候做有什麽所謂呢?”
    房玄齡徹底沉默了。
    李世民看著他臉色開始變的肅然道:“既然注定了是要不可調和的。”
    “那為什麽非要等到人家將刀子駕起來才知道要反抗,才知道要去製定計劃呢?”
    “為何不先下手為強?”
    “千古罵名?千秋罪名?哈哈哈哈!”
    “朕當年玄武門的時候怕什麽千秋罪名了嗎?”
    “是那個人說的,是那本書上寫了。”
    “皇帝就要守規矩,皇帝就不能無恥?皇帝就不能先動手!”
    “就非得守什麽狗屁規矩!”
    “朕不僅要收稅,要他們補稅,朕不打高句麗了。”
    “朕幹脆就陳兵江南十萬兵!”
    “朕倒是要看看是脖子上的腦袋重要,還是手裏的銀子重要!”
    “大不了朕就提著京兆杜氏的舉族人頭血洗江南!”
    “什麽罵名,什麽罪業,什麽後世風評!”
    “朕都已經弑兄殺弟。”
    “朕已經逼著父親做了太上皇!”
    “朕如今已經死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朕的太子幾次險象環生!”
    “朕寵愛的女兒為人不知廉恥已經做了尼姑!”
    “如今寺廟就在長安供天下人圍觀!”
    “朕還要什麽名聲!”
    “朕活著的時候他們不敢來說,朕若是死了之後那管什麽洪水滔天!”
    “再說了,那裏有老子讓兒子去冒險,自己在後麵看著的道理!”
    “朕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