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地下庇護所
字數:3557 加入書籤
這個島嶼上的鐵礦大家自己挖多少都可以自己留著,路漫也不打算對外售賣,讓大家自由開發。
但是完全不管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個島嶼是她抽獎抽到的地圖才找到的,路漫隻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鐵就行了。
路漫一覺睡醒去餐廳吃完飯就來到島嶼邊。
“000,我想使用停靠卡。”鐵礦是重要資源,應該放個停靠卡,後麵過來也方便。
“好的漫漫,使用停靠卡後會出現一個碼頭,方便對接旅館。你也可以管理這個島嶼,哪怕不在島上都可以隨時看見島上的情況,任何人上島都需要經過你的允許,未經過允許的會被驅逐出去。”000詳細介紹道。
“這樣啊,那這個島就成了旅館的附屬島嶼一樣了。”
哪怕遠隔千裏都可以管理島嶼,這就說明路漫擁有對這個島嶼的控製權了,隻有她的人才能進入島嶼。
“可以這麽認為,不在島上的時候你可以命定一個管理員,讓他幫你管理島嶼上的事宜,有特殊情況隨時通知你即可。”
路漫不可能一直盯著島嶼看,在島上安排個人幫忙管理的話會方便很多,後麵有特殊情況解決不了的,路漫再使用加速卡趕來。
“這樣確實可以,但是這個人選不太好選擇,畢竟想留在島嶼上的基本都是木筏群的,旅館裏的很少會有人留下,而且留下來的人對旅館的歸屬感很低,不一定能做好。”
路漫認真思考了一下,這個管理員要慎重選擇,著實難以抉擇。這幾天在觀察看看吧,這麽多人總能有一個合適的,實在不行可以設置成輪轉的,隔一段時間換一個也行。
“這會兒人多,等晚上我給木筏位置調整到島嶼東麵那一片,再去使用停靠卡設置碼頭。”
路漫環顧四周,這附近全都是木筏,碼頭都沒地方放,等晚上大家都忙得差不多了,再去空曠的地方放置。
“漫漫,早啊!想啥呢這麽認真?”蔣夢慢悠悠的從旅館出來,就看見路漫在島邊站著不知道想什麽。
“啊?沒什麽,就是在想會有多少人留在這個島上。”路漫回過神看向蔣夢。
“應該不多吧,反正旅館好像不太多,但是後麵木筏群的挺多的,他們都把木筏解綁了,現在都拴在島邊了。”
蔣夢早上起來還溜了一圈,看見旅館後麵的木筏群明顯縮減了很多。
“走吧,咱倆去礦山那看看去。”路漫拉著蔣夢轉身向礦山走去。
到了礦山腳下已經有很多人了,大家用著各種各樣的工具在開采鐵礦,現在已經有很多鐵礦石露出了,但是這對於整個礦山而言隻是微小的一部分。
大家一邊努力采礦,一邊說笑聊天,相互之間有個伴反而不覺得累。
路漫和蔣夢很快也帶好裝備加入進去,采到的鐵礦哪怕不用,也可以放在交易上換取很多其他物資。
路漫在采集的同時也不忘分心聽他們聊天,觀察大家,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管理員人選。
蔣夢已經幫忙管理旅館了,而且她也沒有留在島嶼上的意思。
其他熟悉的人也都是有工作在身的,不太可能留在島嶼上。
木筏群上的人倒是不太熟悉,唯一一個接觸多一些的就隻有韋子涵,但是他年紀還小,做事不太靠譜的樣子。
路漫想了一圈,歎了口氣,還是再想想吧!
實在不行就去發招聘公告,看看有沒有人主動報名的。
在島嶼上雖然享受不到保護罩的保護,但是旅館的物資可以提供給島嶼上的居民,具體怎麽做還得等碼頭安置好。
中午時候大家各自解決午飯,有帳篷的還可以回到帳篷裏補個覺,路漫和蔣夢也都各自回去睡了一覺。
起來時候還去看了一下大家挖的地下庇護所,速度快的人已經搭建的差不多了。
韋子涵作為一個年輕人,身強力壯的,區區地下庇護所不在話下,是最早完成的一批。
他的地下庇護所設計成一個緊湊實用的空間。整體呈半圓形,半徑約 4米,這種形狀在承受土層壓力方麵表現出色,結構穩固性強。
入口處,一條傾斜向下的通道蜿蜒而入,通道長約兩米,表麵用撿來的石頭鋪的階梯,防滑效果極佳。
通道盡頭,一扇簡易木門靜靜佇立,門上還掛著一把鎖。
走進門內,便是核心生活區。左側是一張一米五的床,上麵鋪上厚厚的被子,套著藍色的三件套,躺上去仿佛能驅散一天的疲憊。
床頭靠著牆壁的地方,設置了一個小型壁龕,上麵擺放著日常要用的生活用品,黑暗中伸手就能摸到。
生活區的右側是廚房區域,和床鋪的中間用了一個屏風分開,劃分出了臥室和廚房。
廚房內一塊平整的大石頭當作灶台,利用周圍的石塊堆砌起灶膛,灶膛內空間寬敞,足以放置鐵鍋,鐵鍋上方,一根打通關節的細竹竿連接著通風管道,通向地麵,炊煙可以由此排出,不會讓廚房煙霧彌漫。
在生活區的中心位置,靠門處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這便是用餐和工具的地方,桌子上擺放著太陽能照明燈和一些不太重要的物品。
在庇護所的最深處,隔開了一個小小的房間,牆上引入一根粗壯的通風管,從地麵較高處引入新鮮空氣,通風管的另一端則連接著一個簡易風扇,在自然風不足時,可以手動轉動風扇,加速空氣流通。
平日裏需要上廁所也是在後麵這個小隔間裏,拿出自製馬桶。
其實也就是個塑料桶,用鋸子將塑料桶上部鋸開一部分,形成一個較大的開口,方便使用。
把木板按照桶口大小裁剪,作為馬桶蓋,用螺絲螺母固定在桶口邊緣,便能開合自如。
在桶身兩側合適位置打孔,穿上繩索或皮帶,方便提拎移動。
使用時,在桶內套上垃圾袋,用完後紮緊垃圾袋,帶出去妥善處理,掩埋或者焚燒處理,後麵如果自己種菜了還可以澆菜園。
大家搭建的地下庇護所都相隔了一段距離,後麵度過極熱期就得在地麵上再搭建一個地上的小屋,長期住地下也不是個辦法,畢竟不知道什麽時候就下雨了,直接水漫金山。
不是每個人都會搭建地下庇護所,大家相互幫忙,互相提意見解決問題,倒也都搭建的像模像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