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百練鋼亦可繞指柔

字數:4458   加入書籤

A+A-


    一騎當先,春寒料峭時依舊冷冽的大風撲麵,披風繩結漸鬆,然後飄落泥濘小道。

    露出了那一襲深紫蟒衣。

    這是太監獨有的紫貂蟒,能穿得上紫貂蟒得無一例外都是位高權重的大太監。

    紫蟒宦官之後還有被他拉了一裏地的五騎錦衣衛。

    突然間紫蟒宦官勒馬而停,一手嫻熟控馬術硬生生將全速奔跑的健馬製住。紫蟒宦官麵白無須,模樣看著倒像是中年儒士。

    這一位便是司禮監大太監之一的掌冊監郭威,品軼上隻在和掌印太監、秉筆太監之下。

    郭威出生於京都一戶小富人家,自小就入私塾學習。他聰穎早慧又好學求問,周圍人都認為郭威長大後能做一名秀才。

    隻是後來家道中落,被逼無奈淨身入宮。即便是做了太監,郭威依舊沒有放棄讀書,想方設法去了宮中典書樓做了個灑掃太監。

    每日做完繁重的灑掃工作後他會偷偷翻看典書樓中書籍,可是每日灑掃工作已經相當繁重,又要背人看書。頭半年,大概一個月時間才能看一本,讀書效率太慢。

    於是他萌生了向上爬的心思,他心思活絡,隻用了五年時間他從最底層的灑掃太監一路做到了典書樓主管。

    典書樓主管閑時多,看書也不會有人管,他可以更專心更有效率的看書。

    這一待就是二十年時間,典書樓中幾萬本書,他已讀了一半多

    二十年讀書破萬卷,真讓他讀出了浩然氣,讀出了文膽,讀出個儒家君子。

    一個太監成就了儒家君子在當年相當轟動,不過儒家並不待見這位新進君子,認為太監成君子,荒天下之大繆,說他是儒家敗類、汙點,處處針對、打壓。

    不過衡順帝倒是看中郭威,升他為掌冊大監,掌管宮中典籍書冊,勻諾他除了藏書樓外,宮中其他典籍書冊均可讀。

    儒家的不認可,衡順帝的器重讓這位太監君子思想易幟,而後隻講兩件事,一是讀書,二是忠君。

    郭威在儒道上確有氣象,國子監祭酒曾言郭威文心雕龍,羚羊掛角,有大儒氣象。隻可惜是個太監,再如何有天賦也成不了大儒。

    不是單純的鄙視郭威,根本原因在於儒家運氣不會承認一個與儒家思想對立的異類。

    沒有攜帶任何兵器的郭威,手指搓動,有浩然氣被搓凝成絲。

    絲有百千,隨風而動,輕如飄絮。

    這浩然絲線就是郭威的兵器繞指柔。

    郭威曾讀《潛確秘類書》,其中有句話百煉鋼不如繞指柔。

    這句話意通他這位儒家君子的尷尬境地,他最是喜歡。

    郭威心有所想,便以浩然氣搓凝出柔可繞指,韌超精的鋼浩然絲。

    百練鋼亦可繞指柔!

    這是他的不甘與誌向。

    郭威目光看向前方,有六騎攔路,來者皆黑衣罩麵,不露半點身份。

    兩邊隱秘處也有黑影晃動,隱有包圍趨勢。

    郭威麵無表情,眼角帶怒氣。他早已修得心中靜氣,因而極少生氣,此時此刻心中靜氣也壓不住滿腔怒火。

    這已經是第二次被這些來曆不明的黑衣人攔截。

    這些黑衣人實力極強,尤其是當麵六騎,都是宗師武夫,聯手合擊,他也敵不過。

    但是這些黑衣人隻攔他,不殺他。

    郭威心中通透又怎能猜不出黑衣人來曆。

    隻是阻攔聖旨等同於抗旨,那位到底在想什麽,想做什麽?

    六劍奴之首真剛淡淡道“此路不通。”

    他陰沉道“我若一直無消息傳回京都,京都便會知曉我出事了,你們拖延不了多長時間。“

    六劍奴沉默不語。

    郭威深深看了一眼六劍奴,拍馬而起,踏著馬背,極快掠出,入了小道旁的山林。

    他必須要將情報通報上去,所以得先甩開六劍奴。

    林中有黑衣羅網攔路,百千繞指柔射出,可長至百米,洞穿了攔路黑衣。

    六劍奴齊齊下馬,全速追擊郭威。

    細小繞指柔橫掃,林中樹木被攔腰割斷,又有百千絲捆住這些樹木,跟著數十根大木砸向六劍奴。

    六劍奴齊出劍,洞穿了斷木,一路追擊郭威,不給他喘息機會。

    他們在山林中進退一日,郭威奔至一處山崖,身形一躍而下,山崖之中響起鏗鏘詩鳴。

    跳躑向虛空,渾如履平地!

    墜落半空時,腳踩浩然氣,斜向前橫空而掠,如鷹如隼。

    落腳有浩然,如履平地。百米崖間距離,輕鬆飛過。

    六劍奴毫不猶豫的蹬地縱跳,百米距離,他們這些宗師全力之下可以躍過。

    但是在他們要落地時,對麵山頭大片樹木突然攔腰而斷,跟著破空,上百棵大木砸停六劍奴,六劍奴均是落入崖下。

    郭威知道山崖不高,砸不死宗師武夫,毫不猶豫轉身奔出。

    片刻後,六劍奴飛登上了崖頂,雖然看著有些狼狽,但並無大礙。

    真剛臉色無比陰沉,立馬道“斷水,立馬飛鴿傳書稟告殿下。其餘人和我繼續追。”

    六劍奴分成兩撥,尋著郭威留下的痕跡,追出去。

    ……

    少陵城外,上千儒生手拿著張蒯等五十五儒的罪狀慌忙離開,唯獨窮酸書生徐典脊被留下。

    徐典脊忐忑不安,魂不守舍。

    趙高淡淡道“你這窮儒剛才站出來質問我的膽氣哪裏去了?”

    徐典脊苦笑道“剛才隻是一時血勇,現在想想都有些害怕。”

    趙高哈哈大笑,眼中多了幾分意外合欣賞,道“你倒是實誠,比那坑中偽善老儒好上不少。”

    徐典脊抿嘴不語,神情落寞。

    正當此時,李景源驅馬出城。

    趙高立馬鞠躬“殿下。”

    身旁徐典脊嚇了一大跳,抬頭看了一眼李景源,趕緊跪地磕頭,哆嗦道“草民徐典脊叩見太子殿下。”

    李景源淡淡道“起來吧。”

    徐典脊忐忑不安起身,不敢抬頭。李景源甩手,之前張蒯遞上的《諫太子疏》扔了過去,徐典脊手忙腳亂好不容易接住。

    李景源平靜道“看看,然後評價一下寫的怎麽樣。”

    徐典脊猶豫一下,鄭重翻開諫疏,認真翻閱起來。

    《諫太子疏》洋洋灑灑千字,不算多,但徐典脊看的很認真,半晌後才合上諫疏。

    徐典脊拱手,評價了句“字寫的不錯。”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