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年底科技大爆發,飛鵬級運輸機
字數:4581 加入書籤
10月底,李榮調集到前線的部隊,已經開始分發武器了。
2個預備隊,蜀州省的第27集團軍已經在王慶瑞的帶領下,進駐交趾城。
也不知道他手底下,有沒有一個叫許三多的。
池國秀指揮著陸軍第12集團軍,已經從遼海省乘坐運輸機,抵達了彩雲省。
他們的坦克裝甲車留在了遼海省那邊,在抵達彩雲省之後,他們就收到了西南兵工廠提供的一批中型坦克和z係列裝甲車。
但凡進入東南洲作戰的部隊,都是以中型+輕型坦克為主。
重型坦克少量配置於撣省、占城省一帶公路沿線作為防禦。
前線快速推進,以輕型裝甲部隊配合摩托化部隊,以全履帶式朝前展開攻擊,一旦打開突破口,為了加強火力,李榮就會下令陸航和陸運輜重部隊,調集大量自行火炮和自行高炮進行增援。
“元首,好消息啊。”
“哦?”
李榮回頭看去,便瞧見張春快步走了進來。
“總裝部送來的消息,咱們國防軍工,出現了五種新式武器。”
“第一種就是線導魚雷,已經成功試射驗收,進入量產階段。”
“我們的這一款海魚-1線導魚雷,射程隻有30海裏,速度在25節,如果是在20海裏內發射,速度能到32節,10海裏的話,能到42節。”
“而且通過線導加末段聲自導,命中率極高。”
“目前已經可以給配備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的潛艇和水麵艦艇列裝,反潛直升機這邊,正在測試。”
李榮笑著點頭,“立即開始量產,優先配備給核潛艇,這玩意兒,將是它們最厲害的殺招,而且給我準備610毫米的線導魚雷,我要用來對付敵人的戰列艦和重型航母。”
“是。”
“對了,西北航空製造廠那邊傳來消息,他們根據飛象運輸機,改造出一款可以運載24噸的大型運輸機,命名為飛鵬運輸機。”
“而且內部空間極大,甚至可以一次運輸2輛z裝甲車,或12輛吉普車,又或者6輛卡車。”
“如果運輸士兵的話,一口氣可以轉運半個步兵連,也就是全副武裝66人,運輸擔架少一些,30副左右。”
“就是產量少點,隻有西北那邊生產的話,年產量頂多能有20架。”
“這可不行,未來西北就專門造運輸機和轟炸機,從漠北調遣生產線過去,最少也要給我提高到年產50架。”
“是。”
“對了,獎勵西北航空製造公司50萬現大洋,讓他們再接再厲,給我研發出載重更高的飛機,如果啥時候能到100噸,能運咱的虎式重坦,我就給他們晉升為正軍級建製。”
“是。”
飛機製造廠的正軍級?
全軍之前僅有鹿城飛機製造廠是這個級別,就連遼海那邊,也隻是剛提上來的,如果不是研究出了噴氣式戰鬥機,他們那邊也沒資格。
“第三種新式武器,應該是一款浮標聲呐。”
“主體結構是漂浮在海麵上的浮筒+懸掛在下方的水聽器機陣,其中浮筒內有聲納電路+高頻無線發射機。”
“這玩意兒配合反潛機使用,高度150米時,監聽距離為10公裏。”
“高度600米時,監聽距離為30公裏。”
“高度1500米時,監聽距離為115公裏。”
“咱們如果在南洋島礁之中大量投放這個,水麵艦艇,海底潛艇,都逃不過我們的法眼。”
李榮皺眉,“我們的反潛機的話,目前隻搞出來一個反潛直升機,固定翼反潛機有眉目了嗎?”
“有的,固定翼反潛機和艦載通訊機是一起研發的,今年年底之前,會開啟飛行測試,這是第四個研究成果。”
“那測深多少?能持續工作幾小時?造價多少?”
“聲呐浮標最大下潛到海底200米,最多能持續工作6小時。”
“造價的話,一個大概在3000現大洋。”
“南洋太大了。”
李榮歎了口氣,“先造2000個出來試一試吧,這也就是600萬現大洋花出去,先試試有沒有效果。”
“是。”
“還有其他科技進步嗎?”
“有的,咱們的導彈聚能戰鬥部,已經被作用到反坦克導彈裏麵了,不過目前第一款鐵騎-1反坦克導彈,彈長就有2米多,重量足有450g,目前正在縮減體型,穿透力倒是蠻厲害的,虎式坦克正麵也會被擊穿。”
李榮眉毛一挑,“那倒是有意思,我說一個參數,咱們的彈長盡量控製在1米以內,彈體直徑控製在13厘米以內,重量控製在20g以內。”
“穿甲能力,最少要輕鬆擊穿500毫米的裝甲,500米距離上,就以虎式坦克的護甲為標準,一擊穿透。”
“射程要達到3000米,射速每分鍾2發,要在裝甲車底盤上,裝載好咱們的導彈發射裝置。”
“瞄準方式,以光學瞄準、紅外跟蹤、導線傳輸指令半自動製導為主。”
“目視瞄準那可打不準。”
“對了,造價多少?”
“大概在7萬現大洋?”
“太高了,控製成本在4萬現大洋以內。”
“敵人的坦克成本頂多也就是這個價格,如果他們出現重坦,那我們這一枚導彈打出去,倒不會很虧。”
“告訴總裝部,就以這個為標準,鐵騎係列反坦克導彈,如果無法控製成本,縮小體積,先不要量產。”
“是。”
全世界有資格和大順帝國爆發大規模裝甲戰爭,以鋼鐵洪流的方式硬碰硬的,沒有幾個。
李榮現在有全世界最強的空軍,乃至於海軍。
很多時候,不需要陸軍武器有多麽豪華。
以他如今配備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已經足夠橫掃一切對手了。
之所以保持重金激勵的方式,來促進研發生產,李榮也是為了讓他們的科技研發能力,一直領先全球。
7億多人口的大國,在教育資源不缺的情況下,沒道理會在科研上落後於其他國家。
更何況,還有李榮源源不斷為他們提供一些研發方向,解答一些技術上的難題。
“對了,楊之亮。”
“到。”楊之亮從隔壁屋走了進來。
“讓噴氣式航空第4軍,轉場到彩雲省一帶。”
“一旦前線出現問題,噴氣式戰鬥機群,立即進場,接管東南洲空域。”
“是。”
裝備了360架f-80流星戰鬥機的航空第4軍,足以碾壓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空軍。
這是李榮給東南洲空戰,留的一道保險。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