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中秋殿議,魏王黨羽雲動!
字數:4217 加入書籤
貞觀十五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卯時。
恰逢中秋佳節,又是每月一次的望日朝會,所有在京九品以上官員全都穿著褲褶出現在了太極殿。
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文官立於左,右側除了一眾武官之外,站在最前麵的分別是魏王李泰、晉王李治,按品階,親王為正一品,等同於三師、三公。
兩人都穿著紫色大科綾羅親王常服,腰纏玉帶鉤,唯一不同的是李泰頭戴進德冠,身寬體胖,昂首挺胸,而李治未曾加冠,一頭黑發以小冠束起,小臉繃緊,神情緊張。
兩名皇子同時出現在朝堂之上,這還是貞觀年第一遭,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武德年間,隻不過缺了最重要的那個人,太子李承乾。
“諸位愛卿,可有奏!”
一身赭黃團龍紋圓領衫,頭戴翼善冠的李世民俯瞰下首,麵無表情的開口道。
“父皇。”
“兒臣有奏!”
魏王李泰站出身來,一言引起了在場朝臣們的注意。
“哦?”
“青雀有何奏報。”
李世民露出了慈祥的表情,舔犢情深的望向李泰。
“啟奏父皇。”
“貞觀十二年,兒臣奉命修撰《括地誌》,曆經三年寒署,已修撰完成。”
“全書正文550卷,序略5卷,涵括大唐10道360州1551縣,博采經傳地誌,旁求故誌舊聞,詳載建置沿革及山川、物產、古跡,風俗、人物、掌故等。”
“特此,獻與父皇。”
當即,魏王李泰一臉自信的說道。
《括地誌》分述各縣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跡、神話傳說、重大曆史事件,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巨作,又增補了西域都護府治下州縣。
“魏王所奏是否屬實?”
“稟陛下,魏王殿下一應呈報皆屬實。”
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蕭德言一絲不苟的回答道。
‘謔!!!’
頓時,滿殿文臣無不震驚失色,魏王竟然真的編纂出了這樣一部曠世巨著。
“哈哈哈!”
大唐皇帝李世民開懷大笑,讚賞不已:“吾兒青雀有聖人之姿,擬詔,魏王編撰《括地誌》有功,賜軟煙羅、香雲紗、浮光錦、月華錦萬匹,蕭德言、顧胤、蔣亞卿、謝偃等隨撰官員賜絹帛百匹、擢升一級。”
“《括地誌》收於秘閣,珍藏。”
什麽?
聞言,滿殿文武百官無不色變。
軟煙羅、香雲紗、浮光錦和月華錦都是皇室專用的布匹,這樣的賞賜已經超過了給予親王的規格。
沒有人注意到角落處的晉王李治,眼底掠過一抹陰霾,皇帝對魏王的寵愛著實讓他難以接受,這不符合禮法,踐踏了過去十幾年來接受的認知,難道天下人的看法在父皇眼中如此不值一提嗎?
“陛下。”
“臣有奏。”
禦史大夫韋挺赫然出身,大聲道:“自陛下登基,我大唐攻滅東突厥,平吐穀渾,四夷無不賓服,如今更是破高昌,重立西域都護府,功績遠邁秦漢,臣以為當封禪泰山。”
‘封禪!!!’
滿殿一片嘩然,文武百官盡皆側目。
貞觀之初,朝中有大臣上表,提議李世民到泰山封禪,理由是其文治武功蓋壓千古,國家統一,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既有仁愛之道,又有崇信之心,應該封禪泰山,以謝天地,被魏徵以新朝初立,勞民傷財為由勸阻。
貞觀五年,大唐迎來了第二個豐收之年,朝集使趙郡王李孝恭等人請求封禪,李世民顧慮其它,因而未準。
而如今,大唐平定四方,蠻夷盡皆臣服,威名遠至西域,百姓平穩生活,確實是封禪的好時機。
不少人看著禦史大夫韋挺的身影,眼眸中流露出了悔恨之色,這麽好邀寵的辦法,他們怎麽就沒想到呢。
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褚遂良等重臣卻把目光投向了魏王李泰,禦史大夫韋挺可是不折不扣的魏王黨羽,先呈《括地誌》,再請奏封禪泰山,聯係在一起,讓人難免多疑。
“怎麽又提起這事了?”
李世民一雙龍目掃過全場,無形的壓力在所有官員身上滋生,帝王之威展露開來。
“陛下的功、德,天下人有目共睹,是到封禪的時候了。”
“時不可失,天不可違呀,現在封禪,臣以為已經算晚了。”
韋挺手中緊握著笏板,麵容嚴肅的回答道。
“臣附和!”
“臣附和!”
黃門侍郎劉洎、司馬蘇勖等魏王親信挨個站出身來,大聲道。
“臣等讚同禦史大夫所言,陛下當封禪。”
朝中本就蠢蠢欲動的官員們都隨之附和出聲。
見此情形,魏王李泰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百官奏請,此事已經成功了大半。
“左仆射。”
諫議大夫、晉王長史褚遂良用詢問的眼神看向長孫無忌。
“嗯?”
長孫無忌輕搖了下頭,局勢不明,他也不知道魏王打什麽主意,靜待其變即可。
一眾出身關隴門閥的官員瞧著他們沒有動靜,全都站在原地,不與參合。
“你們呐,都以為封禪是帝王的盛事,朕不這樣看。”
拂了拂衣袖,李世民坐起了身子,俯瞰滿殿文武,開口道:“如果天下太平,家給人足,即使不封禪,有什麽不圓滿嗎?”
“呃呃..”
就連韋挺都被問的愣了下。
隻有侍中、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嘴角抽了抽,他知道李世民並不是拒絕,而是在等著群臣給出足夠多的理由堵住悠悠眾口,從而同意封禪。
“以前,秦始皇封禪,漢文帝不封禪。”
“怎麽,難道後來人覺得漢文帝不如秦始皇嗎?”
李世民接著說了句,眼神幽幽道。
“封禪表示的是君王的功績,而君王之所以有功績,正是因為他治天下的結果。”
尚書左丞盧承慶站了出來,補充道。
“臣附議。”
在場官員齊齊說道。
這一次站出來的官員不單單是魏王手下的人,還有包括了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太原王氏為首的山東士族官員,至少占據了朝堂五分之一。
“嗯。”
聽到這番話的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一隻手捋著下巴的胡須,表情很是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