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撬動棋局,挖士族的根!

字數:3635   加入書籤

A+A-


    “怎麽?”
    “現在就失去鬥誌了?”
    “剛才是誰說的要和孤做交易,信心十足的要齊梁房入關中。”
    “隻有這樣的話,那孤確實有些失望,堂堂西梁公主,嘖嘖嘖!”
    坐在涼亭中的李承乾吧唧著嘴,話裏話外滿是調笑之意。
    “誰,誰說我放棄了。”
    蕭月仙臉上浮現一抹羞怒,倔強的像個齜牙咧嘴的小獸,似乎不願意在麵前男子露出怯懦的表情。
    “那就好。”
    微微一笑,李承乾認真道:“現在可以談談合作了。”
    “合作的前提是雙方在利益上的訴求能夠達成一致。”
    “蘭陵蕭氏齊梁房,或者說你想要的東西,無非是參與進入最終分配勝利的行列。”
    “那麽,做為太子的我應該比其它人更具備潛質。”
    “是。”
    親眼見過李承乾之後,蕭月仙不得不承認這位大唐儲君幾乎無懈可擊。
    從某種認知上來看,李承乾比李恪、李泰、李治更具備成為皇帝的能力和手腕。
    蘭陵蕭氏因為西梁的覆滅,一度陷入了萎靡境地,江南士族從前隋開始就不存在參與天下分配的權利,因為關隴門閥勝了山東士族一籌,北周覆滅北齊,奠定了隋朝基礎。
    而隋朝實際上是關隴門閥、山東士族及北方庶族共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早就已經實現了利益的分割,隋滅陳便是這種利益趨勢下的決策,江南士族同樣是被宰割的角色。
    隋末是一次重新洗牌,隻可惜,江南士族不中用,壓錯了人,不管是蕭銑,還是杜伏威、沈法興,沒一個頂用,以至於被李唐一統天下,又一次成為了失敗者。
    為此,江南士族才會不顧一切的押注吳王李恪,想要通過支持李恪上位,再度躋身朝堂。
    但這些都跟蘭陵蕭氏無關了,蘭陵蕭氏的分裂已經注定,而皇舅房支持的是魏王李泰,齊梁房同樣支持的是吳王李恪,一名蕭氏淑女都嫁給了李恪做吳王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可這並不是蕭月仙的選擇,她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是東宮,或者說她想看看太子李承乾的成色。
    “江陵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荊楚核心,江漢明珠。”
    “北沿漢江、丹水,直達商州,南有湘水可抵五嶺之地,西鄰巴蜀,順著大江向東,淮南、江東、江右都在覆蓋範圍之內,便利條件,天下少有。”
    “西梁以此為國都,你們蘭陵蕭氏齊梁房在這裏的影響力冠絕大唐。”
    “且江陵(荊州)距離安州不遠,吳王現如今還是安州都督,博陵崔氏衛州房最近一段時間發展迅猛,安州崔氏儼然成為了江漢士族的佼佼者。”
    “齊梁房想要成為關中蕭氏有些困難,可若是成為江陵蕭氏,我想並非什麽難事。”
    “以江陵為中轉地,打通一條沿漢水、丹水進入關中的商道,聚攏江漢、南陽士族,另立荊楚士族。”
    “屆時,南方士族一分為二,江南士族支持吳王,荊楚士族與孤合作,不管誰輸誰贏,總而言之,齊梁房都能成為最終勝利者,何樂而不為?”
    就這樣看著蕭月仙,李承乾用充滿誘惑性的話語講述出了蘭陵蕭氏齊梁房的未來。
    失去江南士族魁首,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蘭陵蕭氏齊梁房回歸江陵,建立江陵蕭氏,從而成為荊楚士族之首,這是一條通天大道。
    荊楚包括了江漢、湘楚、南陽三地,以長江為主脈絡,北可沿漢水、丹水進入關中,南可順著湘水直達嶺南,真要發展起來,潛力絕不遜色於關中、河北。
    士族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原因有三,第一,家學淵源,第二,祖產豐厚,第三,掌控生財之道。
    關隴門閥、山東士族之所以壓製著江南士族,本質上就在於他們在前兩次的利益分配中,獲得了諸多資源,例如:銅礦、鐵礦、金礦,經營著貨棧、酒樓、車馬行等等。
    家學淵源決定了士族門閥會湧現出絡繹不絕的士子、武人,從而出現在朝堂之上。
    豐厚的祖產即田地,確保了不管發生什麽情況,士族都不可能確少糧食,這是活命之根。
    生財之道是士族發展的根本,這些源源不斷的利益輸送讓士族可以擴大規模,從而在各地奠定屬於他們的影響力,滲透到了百姓的生活方方麵麵。
    這就是為什麽隋、唐兩朝都亡於士族門閥的核心原因所在。
    “江陵蕭氏。”
    蕭月仙美眸中閃爍著光芒,顯然心動了。
    “此前,關中是鐵板一塊,江南士族根本插不進去。”
    “現在不一樣,你是江陵郡主,你隻要在長安露麵,你的名頭並不遜色於那些勳貴。”
    “江陵蕭氏借助這一點就相當於在長安、江陵紮下了根,串聯著關中、南陽、江漢、湘楚乃至嶺南。”
    “所謂的江南第一門閥不過是虛名,如果江陵蕭氏把控了這一條商道,那就相當於有絡繹不絕的銀錢入庫,到那時,人丁興旺,還在乎竊據蘭陵蕭氏之名的皇舅房嗎?”
    “我答應。”
    沒等李承乾說完,蕭月仙脫口而出。
    “嗯。”
    “來人,送江陵郡主回府。”
    招了招手,李承乾喚來了東廠番子。
    “是。”
    十數名東廠番子成為了蕭月仙的隨從,護送著她前往長安,接管江陵郡主府。
    注視著蕭月仙的身影消失在了夜幕中,李承乾眼中露出了熠熠寒芒:‘父皇,我已經落子了,且看這天下究竟是否如你所願?!’
    同日夜,長安迎來了一位新的勳貴,江陵郡主蕭月仙的出現激起了一番波瀾。
    前腳,吳王李恪剛剛同蘭陵蕭氏定下婚約,迎娶蕭氏女為吳王妃,後腳,西梁最後的公主進了關中,試問,滿朝文武百官、勳貴世家,誰又能視若無睹呢?
    除了當今陛下之外,沒有人知道蕭月仙和太子李承乾的會麵,更無人知曉蕭月仙親筆手書一封,由飛奴直接送往潤州(蘭陵縣),目的地是蘭陵蕭氏齊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