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 群眾的力量

字數:6116   加入書籤

A+A-


    吳媽媽見勢不妙,知道那不要臉的兩口子要用武力搶奪她的發票,然後反汙蔑她賴錢。
    吳媽媽轉身就跑出胡家大門,來到大街上。同時大聲呼救:“來人啦!胡金權家兩口子要殺人滅口了。”
    附近的居民和到鎮上辦事路過的人聞訊趕來,吳媽媽就舉著手中的發票向大家講述事情的經過。
    眾人聽說後大多露出無可奈何的苦笑,然後安慰了她幾句,又各自離去了。
    就這樣,吳媽媽就在大街上向來往的行人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胡金權的婆娘就坐在大門口罵人。
    吳媽媽淒慘的哭聲,悲慘的遭遇引來了無數路人的同情。
    但大家隻是同情,沒辦法為她討回公道啊。
    就這樣,吳媽媽如喋血的杜鵑,見人就求援。
    從上午八點,哭訴到下午兩點,飯沒有吃一口,水沒有喝一杯。這件事情難道供銷社的負責人不清楚嗎?
    清楚。但他們不敢管。
    鎮上公社的領導不清楚嗎?
    清楚,但他們管不了。
    因為胡金權是公社革委會代主任的小舅子,他那唐婆娘又是代主任的老相好。
    胡金權的事,代主任不出麵,在牛池鎮這一畝三分地上,誰擺得平?
    下午兩點半,一個叫尤良星的年輕人到鎮上來辦事,看見一個婦人在大街上淒淒慘慘地哭。
    走近一看,原來是他小學班主任吳老師的愛人江師母。
    猶良星走上前去恭敬地叫了一聲:“師母好,你有什麽事給我說。”
    猶良星問明原委,指著胡金權兩口子的鼻子罵道:“你兩口子真是喪盡天良,孤兒寡母的錢都敢騙。”我尤良星雖然有點愣頭愣腦,但我的人正如我的名有良心。”
    “吳老師吳主任是我最敬重的老師,我們那個班的學生很調皮,不愛學習,成績不好。”
    “但他從不嫌棄我們,費盡心思地教育我們。所以,那個班的學生人人都敬重他。”
    “你今天把我師母的錢給了,便萬事皆休。如果不答應,我去把我們班附近的同學全部叫來,去公社討說法,看他們解不解決。”
    “你算哪根蔥!牛池鎮上,誰不知道代主任是我姐夫,他會向著你。”
    “好的,姓胡的,你給我等著,。”
    尤良星聽說師母還沒有吃飯,用身上僅剩的幾分錢,為師母買了兩個粑粑。
    他讓師母去公社壩子裏等著,他馬去找人。
    尤良星雖然長得五大三粗,看著像個愣頭青。
    其實他像張飛一樣,粗中有細。
    他尋思著,這事文校長可能還不知。
    如果知道了,師母不會孤立無援的。
    尤良星先去學校找了文校長,文校長聽後義憤填膺,同時誇尤良星做得對,讓他去發動同學。
    尤良星走後,文校長立即找來寒假期間,留守學校的兩個同事,大家商量怎麽辦?
    丁老師是吳尚榮初中的數學老師,他說讓老魏寫一篇文章,把事情真相寫出來。
    “刻來印好,發給鎮上以及附近村子的所有學生。
    “讓他們接到通知後,全部去公社壩子集合,大家一起聲討這種形同土匪的強盜行徑。”
    丁老師口中的老衛是牛池鎮中心校有名的“筆杆子”,恰好也是吳尚榮初中的語文老師。
    他接過丁老師的話說道:“老丁說得對,現在隻能借助群眾的力量,才能讓代主任低頭。隻有他開了口,一切才會迎刃而解。”
    文校長讓兩人馬上就行動,一個準備好紙張,油墨,一個立即刻寫文章,他先去找供銷社的張主任交涉一下……
    …………
    吳家人聽了田二審帶回的消息,吳尚榮的二叔、三叔當即找到威望甚高的族兄吳定懷。
    吳定懷是吳家人的主心骨,在弟兄中排行老三。
    吳尚榮他們子侄輩稱他懷三伯,孫子輩的人稱他懷三爺。
    他能說會道,足智多謀,勇於任事。族中人有事都喜歡找他。
    他聽見兩個堂兄弟說了事情的原委後,站在高處振臂高呼:“吳家人都給我聽著,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馬上跟我去鎮上找公社,為尚榮家媽討回公道!”
    “胡金權那狗雜種把尚榮家的賣豬的錢貪汙了,咱們去找他。”
    “要不給錢,咱吳家人把胡金權家踏平!各家的錢由婦女們領回去,不去的今後受了外人欺負別來找我吳定懷。”
    吳家寨當然吳家人多,他們二生產隊吳家人就占了大半,一隊和三隊吳家人也不少。
    二十分鍾後,除成文珍的三個兒子吳中強,吳中偉,吳中剛外,三個生產隊的吳家青壯得到了訊息的全部趕到了二隊隊部來。
    出發時,外姓人也感念吳老師當年對各家讀書的孩子多有照顧,也跟來了百餘名青壯年。
    下午五點,尤良星班上的幾十名同學到了!
    文校長、丁老師、衛老師發動的200多名學生及部分家長到了!
    吳家寨的300多青壯到了!
    600多人在公社的壩子裏會齊了,讓代主任代川華拿話出來說。
    代川華開始仍然嘴硬,為自己的小舅子開脫:“雙方各執一詞,查清楚了再解決。”
    代川華的這句話把吳定懷惹毛了:“姓代的,我們尊重你是個領導,才先通過你出麵解決。你如果不解決,老子們吳家今天就把胡金權家踏平!”
    “不過要是真鬧出了人命,我們幾百人背一條人命,坐得了幾天牢房?”
    “官方你一個人背就不一樣哦,你是一把手哈。”
    尤良星道:“幹!你們吳家人衝前麵,我帶著同學緊跟上。”
    “我也舍了這個校長不當了,帶著學生們一起上。”
    “要出大事了!今晚胡金權不把錢拿出來,走不到幹淨路。”
    文書在代主任耳邊一陣耳語。
    “胡金權,你這個爛舅子!你一天不讓我給你揩屁股你就難受嗎?”
    “現在我問你,你今天是要錢還是要命?”
    代主任迫不得已問站在身邊的小舅子。
    “要命,要命,我馬上把錢拿出來。”
    “不,我不同意。”唐婆娘吼道。”
    “你這婆娘怎麽不講理呢?是錢重要還是你男人重要?”
    “講理?你來睡人家的時候何時講過理?”
    “你……”
    …………
    吳尚榮家賣豬的錢,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要回來了。
    但是年豬賣了,吳尚榮家一家子如何生活?
    總不能一年三百六十天不沾一點油葷吧?
    親幫親,鄰為鄰!咱自個兒幫著自家人。
    還是自家叔叔嬸嬸好啊——
    各家殺年豬時,不僅把他們母子四人喊去吃一頓,還每家送他們三塊三四斤重的臘肉。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叔叔嬸嬸們真的是情深意重啊!
    第一年的糧食錢解決,可第二年,第三年,連續這十來年怎麽辦?
    老奶奶把幾個兒子找來:“娃兒們要想一個長久之計,不能年年讓你大嫂家都沒有年豬呀。那孫子們一年肉和油吃得太少了,長不高啊。”
    二叔與幾個兄弟商量:每一年,每家送300分工分給大嫂家,再讓他們家喂一頭牛又增加1000分,就基本上不會倒補了。
    聽說每家要宰300分給大嫂家,嬸子們不樂意了。
    說穿了工分就是糧食,就是錢,這年頭大家的家庭都不寬鬆富裕,幾個嬸子聽說後都給叔叔們慪氣。
    “兒媳婦們啦,為人可要記親情啦!你大哥在世時,你們去鎮上辦事,餓了哪一次不是他出錢買給你們吃,哪個家娃兒病了,不是他出錢來看病?過年哪個家娃兒身上穿的一套新衣褲不是他出錢買的?”
    “前些年,吳家寨哪個不羨慕你們有個好大哥?”
    “娘呀,別說了。大哥的好處我們都記著呢,我們隻是一時想不通。宰去吧,不就是300分嗎?”
    第二年,四個叔叔送的工分,加上為了一頭水牛的工分,總分一下子翻了一倍多,年終決算時終於甩掉了倒補戶的帽子,還進了一元五角錢。
    二生隊的人都說這吳家幾兄弟硬是團結呀……
    糧食錢的問題解決了。但總的說來吳尚榮人平工分還是偏少。
    工分低,分的糧食就少,有些年收成不好家中的糧食就不夠吃。
    叔叔嬸嬸們勞動量大,食量也大,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呀,怎麽辦?
    天無絕人之路。吳尚榮還有外婆,還有舅舅啊。
    誰說嫁出去的閨女就給娘家沒有關係了?
    外婆和舅舅們時刻掛念著他們一家子呢?
    外婆家住在更偏遠的山區,屬於另一個鄉,那裏土地多,雜糧多,有餘糧。
    舅舅們來牛池鎮上趕集時,翻山越嶺,從將近50裏之外把糧食背來放到鎮上的親戚家。
    吳媽媽趕集時又把糧食背回自己的家中。
    紅薯成熟背紅薯,洋芋分了洋芋。
    玉米、小麥、黃豆,一年三個舅舅輪流背來三四百斤糧食,這樣才保證了家中不至於斷吹。
    才保證每年可以抽少量餘糧喂一頭小一些的年豬來吃。
    吃水不忘挖井人呀,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吳尚榮認為,也許老天爺感覺我上輩子沒有真正報答過叔叔們,舅舅們的大恩。
    沒有真正報答過文校長、衛老師、丁老師、龍良星、懷三伯以及眾多家鄉父老的恩情,讓我再活一世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