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 湊錢

字數:4002   加入書籤

A+A-


    吳尚榮住院的第三天牛池鎮趕集。
    淩晨,遠在永紅鄉的吳尚榮的三個舅舅,每一個人從家裏背了七八十斤玉米去牛池鎮上買。
    中午,賣了玉米的錢,加上身上從家中帶來的少許零錢,每一家人湊了二十元錢,三兄弟專程跑去縣城把錢交給江文英,說是拿給大外甥做醫藥費和夥食費。
    江文英接過錢哭道:“榮兒這跟鬥摔下去,可把叔叔們和舅舅們都摔窮了啊。”
    吳尚榮不敢看舅舅們,把頭藏在被子裏抽搐。
    “隻要人保住就是好事,錢是人找的。”
    說話的人是吳三叔,後麵跟著吳二叔和吳小叔,他們今天又跟吳尚榮帶了三十多個雞蛋和二十多元錢來。
    吳家三兄弟見到江家三兄弟,親友們互相打著招呼。
    吳二叔問江大舅:“江大哥,你們三兄弟今天下午怕飯都沒有吃啊?”
    “我們知道回去要趕夜路,早上出門時每個人都帶了兩三個麥粑。”
    “每個人吃了粑粑已經不餓了。”江大舅說道。
    是呀,為了把每一分錢都節約來給吳尚榮做醫藥費,舅舅們連三分錢一個的米粑都舍不得買一個來充饑。
    舅舅們和叔叔們在醫院坐了一個多小時,吩咐吳尚榮要聽醫生和媽媽的話,不要亂動,要好好的將養傷口,爭取早日出院。
    然後,大家就告辭了……
    吳二叔和江大舅等人走在回牛池鎮的路上,又在商量湊醫藥費的事情。
    吳二叔說:“懷三哥(吳定懷)說,給雲隊長和高支書以及村長等人說一聲,開一個免費申請,請隊長、支書和村長簽字蓋了章後,交到公社和縣醫院審批。”
    吳三叔道:“這件事情還要麻煩懷三哥去跑,他能說會道,善於結交朋友,村上和鄉上的幹部都要賣他的麵子。這件事和以往他為大嫂家辦的事,隻有等尚榮他們長大了慢慢地感謝他。”
    吳小叔道:“報銷醫藥費按大嫂家這種特困戶,應該可以評一級免費標準,到時可以免去百分之六十的醫藥費,可以節約好幾十元錢。”
    吳三叔說:“我問過醫生,前後至少要做上一個月的醫院,要花上三百多元,現在江大哥他們幾兄弟和我們幾兄弟一共湊了一百二十多元了,加上報的藥費(假若申請能批準),現在將近有了兩百元錢。”
    “但是,即使如此,都還差一百多元錢的窟窿補不起來。現在江吳兩家人可能沒得哪個小家庭還拿得出一塊錢,那大家說一說剩下的錢怎麽辦?”
    “當然,現在還有一個辦法是我們七家人每家去生產隊預支二十元錢,年終決算的時候扣除。但這樣一來,年終決算時,本來就不多的錢,到時就更少了。”
    “關鍵是一家人一年辛苦到頭,就盼著年終那幾十元錢給娃娃們買一件新衣服,這一下子少了二十元錢,每個小家庭的內部就要鬧意見。”
    吳大舅說:“是不能動那筆錢,動了每個家庭都不得安寧。現在唯一可行的是,我們江吳兩家一共七個男子漢,一起上老林背吊柴賣,每個人一天按規定,農忙期間找錢每天扣一元二角錢給生產隊,現在還有六七天才到農忙秋收時節。”
    “所以,開頭幾天不用交給生產隊。這樣,七個人突擊背十多天吊柴,估計就可以把錢湊齊了。”
    吳二叔苦笑道:“這確實是不是辦法的辦法。可能是江大哥家幾兄弟早就在家商量好的了。行,就按江大哥說的辦法整。”
    “從明天起,我們江吳兩家七兄弟上老林背吊柴。當然,柴砍好了,可以在老林裏找一會兒天麻,萬一運氣好,每天找到兩窩天麻,就可以少背幾天柴了。”
    於是,江文泰、江文明、江文忠三兄弟當天晚上,就同吳定發四兄去了吳尚榮家,當天晚上,他們就把柴刀、背架準備好了。
    第二天淩晨五點,吳尚榮的奶奶在吳尚榮家煮好了早飯,並用麵粉給幾個人烙好了烙餅,七個人吃了飯,帶上烙餅就上老林背吊柴去了。
    開始三天,天氣炎熱,七個人頂著烈日沒有退縮。
    第四天,天氣陰涼,回來時半路上下起了毛毛雨。
    接下來三天,天天下雨。七個人頂著大雨去,頂著大雨回。晚上賣了柴回到家中時,身上無一處是幹燥的。
    他們不顧山路濘瀝,陡坡打滑、風雨無阻。心目中隻有一個信念,背吊柴,掙錢,不能讓他們的親人無錢治病,不能讓他們的侄兒帶殘疾。
    也許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上帝,他們的決心喚起了神仙的同情心,第八天、第九天,連續兩天七個人判好了柴去找天麻時,人人有收獲,每個人都找到了天麻,並且每個人找到的天麻都不少,相當於四五天吊柴的錢。
    第十天,縣城逢集。他們七個人提前結束了背吊柴的工作,把這些天找到的天麻背到縣城去買了,居然有九十五元錢,加上七個人九天的吊柴錢,一共有二百七十六元錢。
    每天賣柴的錢是吳三叔統一管理的,每個人一天隻花費了九分錢,用來買一包等外香煙。
    吳三叔說:“懷三哥連跑了四五天,已經給尚榮把免費申請跑下來交給縣醫院的收費室了。”
    “那麽按原來的估計,可能最後還要交給院方一百元錢。”
    “加上他們母子二人的生活費,再給他們留下一百五十元錢已經足夠了。”
    “剩下的一百二十六錢,我們七兄弟一個還可分到十八元錢。還好,下了幾天雨雖然背柴更費力一些,但是收莊稼的時間推遲了,沒到農忙季節,我們也不用交給集體。”
    “今天,江大哥他們趕回去。明天誤不了生產隊的農忙。”
    於是,每個人高高興興地分得了十八元,到醫院去把剩下的一百五十元拿給江文英。
    誰知道,江文英說,用不了這麽多了。
    學校的文校長、衛老師、丁老師都來學校看望了吳尚榮,每個人都給了江文英二十元錢,說一定要把孩子的腳治好,不能讓娃娃這麽小就帶殘疾。
    他們三個人還說,他們與吳尚榮的爸爸本身就是好朋友,好同事,吳尚榮又是你們看好的好學生。
    所以,文校長說:“吳尚榮家有困難,我們決不會放任不管。”
    江文英還說,吳定懷、吳尚興、吳尚寬三個人前天來看望吳尚榮時,每一個人又給了她五元錢。
    江文英說:“他們三家都很困難,我不要他們的,他們說是我嫌少了,我沒有辦法,隻得收下。
    吳三叔說:“是啊,關鍵時刻,你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是真心對你好的。收下就收下吧,這份恩情我們家記住了。”
    “特別是懷三哥,這幾天為尚榮的事跑上跑下的,煙都沒有抽我們一支,還倒拿了五元錢。加上那一年的事情,懷三哥對尚榮他們的恩情,他們兩兄弟長大後夠抱一輩子了。”
    吳二叔說:“既然大嫂這裏又多出了七十五元錢,那我們每個人再多拿十元回家補貼家用,大家以為如何?”
    眾人同意吳二叔的提議,吳三叔又給大家各發了十元錢,把剩下的八十五交給了江文英。
    這樣,經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吳尚榮的醫藥費終於湊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