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義兒(感謝盟主樸散之_散人)

字數:5406   加入書籤

A+A-


    之後的時間飛逝,隊伍沿著羅帶水進入到了茂州地界,然後又轉向東南,在山豁口中蜿蜒前進。
    這一路,南詔軍並沒有追擊宋建,但趙懷安依舊能看到隊伍裏的那些騎士每天都出去哨探,每次回來褡褳裏都裹著首級,也不知道是誰的。
    因為沒了南詔的威脅,趙懷安終於抽出空開始教習自己的門徒們武藝。
    一開始趙懷安是打算教德式長劍的,畢竟這個能在短時間就形成戰鬥力。
    當年他學這個的時候,學了三個月,自覺長劍在手,敵十個無兵無甲目標不在話下。
    但可惜這幾天趙懷安走了一圈,都沒有在軍中發現類似的長劍。
    目前唐軍實戰製兵就兩種,一橫刀,一陌刀,這兩個就是長短區別,一邊有刃一邊無刃,但德劍的大部分招式都需要用到雙刃,所以現在趙懷安教不了這個。
    不過趙懷安不打算放棄這個,畢竟他太了解品牌差異化了,以後這種雙手長劍就是自己的品牌,這樣才有傳播度。
    除了這方麵外,德劍還是非常適合實戰的,號稱老歐洲第一實戰兵擊,教自己門徒這個,到了戰場上也能打。
    所以趙懷安決定等回到邛州或者成都的時候,找人去打一批來發給自己的門徒,就當是入社的福利了。
    因為教不了長劍,趙懷安這些天就教了巴柔,其中尤以摔法教得最多。
    沒辦法,摔跤這個武藝太適合軍中了,其他的可以說是花拳繡腿,但這個必然是殺人技。
    在大陣之中,不僅排槍弓弩能要命,隻是將你摔倒在地,同樣能要你的命,尤其是鐵甲武士更是如此,一旦摔倒,離死不遠。
    所以趙懷安教這個,門徒們反響很強烈,都學得用心。實在是趙懷安教的這個太機巧了,彷佛是隻要抓住一處,都能將人摔飛出去。
    在趙懷安教這個的時候,那忠武軍的李師泰又來了一趟,不是來找茬的,反而是恭恭敬敬來道歉的,尤其是聽到趙懷安願意授藝。
    他專門送了一領鐵鎧給趙懷安,就學那門揍暈他的“唐手”。
    很顯然,人家李師泰不想入什麽義社,就決定交束脩換拳術。隻是他不知道,這可為難死了孫傳秀了。
    他們保義軍是真的精窮,學門武藝要一領鐵鎧,他們哪裏學得起。
    但他們都知道,趙懷安的武藝絕對比鐵鎧更珍貴,所以愁壞了孫傳秀這些人,最後還是趙懷安和他們說,來學,束脩要給就先欠著。
    也就是這些個保義軍是實在想學,不然以他們實誠君子的寨風,他們真不敢欠,主要是怕還不起。
    除了這些個外,任通、宋遠也來學了,他們之前和趙懷安也學了點,深感巴柔之精巧,也決定教束脩,隻不過得到成都才能給趙懷安。
    這倒是無所謂,趙懷安隻是沒想到任通、宋遠兩人也是頗有家資啊。
    這段時間趙懷安也了解很多物價,和一開始不把錢當錢不一樣,他現在已經很了解購買力了,就像李師泰送的那領精鎧,要是能在市麵上賣,一領少說八十貫。
    而八十貫是多大的錢呢?這麽說吧,要是就光買大米,能買四百石,一個人吃的話,能吃十一年,你就算算吧。
    而如果是用來買房的話,現在成都一處普通二進宅子,也就是二百貫左右,換句話說,從趙懷安這裏學一門武藝,得交半套房子的學費。
    這是一般人能學得起的?
    但既然任通、宋遠要交,他也不能不收,反正都是老兄弟了,肯定要用心教的。
    除了這些教束脩的,趙懷安最用心的還是自己的核心門徒們,畢竟這些人算是鐵杆基本盤了,自己以後能不能混出來,就看他們能不能打了。
    這裏麵楊茂、牛禮兩個學巴柔學得最有天賦,也許和他們個子小也有關吧,能和猴一樣扒著人亂竄。
    正是有這樣的誤解,趙懷安開始還覺得趙文忠、趙文英、趙文輝、趙文遜四個也能學好的。
    哦,這四人就是之前和何文欽一起來拜自己的五寸丁們。
    本來趙懷安還看不上這四個小蘿卜,但沒想到在伏擊南詔人的那一戰,這四個那麽拚,壓根不要命。
    趙懷安決定好好培養他們,後來一問四個年紀,基本都是十二三歲,這讓趙懷安還挺不好意思的。
    這個年紀就隨自己殺南詔人,命是歹啊!
    在聽這四個人都是各家寨裏的孤兒,趙懷安決定收養他們四個做義兒,以後就跟他姓趙了。
    不過這四個雖然巴柔學得稀爛,但拳擊卻學得不錯,尤其是那個趙文忠很有天賦,步伐很靈活。
    除了這幾個,孫泰、趙虎、王離、何文欽都隻能說中規中矩吧,也許在兵技上會有一點天賦吧。
    另外,他從保義軍新收的部曲,也跟著一起學了,都挺不錯的,但特別優秀的就三個。
    一個是那個韓大,他叫韓通,就是邛州人,隻不過家早沒了。這人武藝不錯,在保義軍中就是有名的勇士,弓箭用得很好,長槍也不錯。
    同他一塊的還有兩個,都很壯實,名字也很有時代特色,一個叫錢鐵佛、一個叫韋金剛。
    趙懷安發現大唐祖宗們特別愛取這些佛教相關的名字,他這些天和忠武軍那邊的人也打熟了,就遇到好些個叫金剛的。
    錢鐵佛、韋金剛兩個有點憨,說什麽巴柔、拳術他們都不愛學,隻愛用鐵鐧。
    為此趙懷安還從李師泰那邊淘了兩麵鐵鐧,然後讓這兩個自己琢磨去吧。
    但真正讓趙懷安驚喜的,還是宋使君送來的那三十個被俘的唐軍,他們是真的有武藝,其中還有四個牙兵出身的最出挑。
    一個是來自定邊軍的陸仲元,善用橫刀。定邊軍是川西境內的邊軍了,當年就是抵禦南詔人的主力,軍號甚至比趙懷安以前的黎州軍都要響亮。
    但四年前,定邊軍和南詔軍的戰鬥中元氣大傷,這個陸仲元就是那會流出去的。
    還有一個善用陌刀的,那是來自兗海軍的,叫周德興,一個地道的山東大漢,趙懷安前世就是蘇北那片的,聽著口音就覺得親切。
    除了這兩個,還有一個是神策軍的,叫陳法海,之前做過神策軍的隊將,但四年前因得罪上官被鞭笞出營,隻能留在成都賣力氣。
    前段時間成都招募市井閭左支援邛州,這陳法海就是那個時候重回軍中的,但不幸又被南詔人俘了。
    以上三人都各有所長,但真正讓趙懷安驚訝的就是第四個,他叫郭從雲,此人竟然號稱會馬槊。
    他是出自博野軍的,四年前隨軍從鳳翔入蜀參加成都之戰,之後一直駐紮成都,於前些日被俘。
    如果此人說的是真的話,那這人在趙懷安的團隊中就是妥妥的高端人才。
    趙懷安的隊伍中,就何文欽那小子會騎馬,他們寨子那邊不遠就是一片山巔草場,自小騎。
    但何文欽不會槊啊,其實不僅他不會,甚至成都突將的那些精銳,會馬槊的也不多。
    所以按道理,即便郭從雲丟了主將,犯了軍法,但以他的能力,去哪都有人要的,也不知道怎麽就被塞到趙懷安這邊了。
    這也算是撿了個小漏吧。
    本來趙懷安還挺高興的,但有一次和李師泰那些忠武軍牙兵吃酒,他又被笑了一頓。
    原來在人家忠武軍中,馬槊不是有手就行?是的,中原第一強藩的職業武人就是這麽牛。
    而且人家還說了,他們淮西馬軍獨步中原,絲毫不虛北麵的三家。
    這就讓趙懷安吃驚了,這淮西還有地方養馬嗎?
    當然,疑惑歸疑惑,趙懷安最後還是把李師泰拉過來捶了一頓,教他們什麽是尊師重道。
    但不論怎麽樣,這四個牙兵都是精銳武士,雖來自不同藩鎮,但都參加過四年前的那場成都大戰。
    說個不客氣的,趙懷安除了拳腳能教一教,其他的都還得和這四人學一學呢。
    不僅是弓馬大槊,還有如列陣旗鼓,這些趙懷安都是一竅不通。不懂這些,如何能做一個合格的驕橫武人?
    所以趙懷安把這四人拉了出來,專門做為教頭,給自己和一眾門徒授藝。
    就這樣,他們一路行軍,隻要休息就教授武藝,也在過程中,彼此熟絡起來。
    到這個時候,趙懷安這個團隊才有了凝聚力,但不多。
    這一路,鮮於嶽也常來趙懷安這邊,隻是次數明顯變少了,這不得不讓趙懷安感歎,這結義還沒多久,交情怎麽就淡了呢。
    當然,這隻是趙懷安的矯情,因為人家鮮於嶽這段時間瘋狂進步,已經是宋使君的頭號側近,管理全隊大小事。
    這種情況下還能來看趙懷安那麽多次,那是真看重這份兄弟情了。
    此外趙懷安的那位貴人,宋建的身體也好了差不多了,還屈尊降貴來看過一次趙懷安,看到趙懷安這邊苦練武藝不綴,誇了一句“很有精神”,就走了。
    這弄得趙懷安更加沒底了,有時候啊,收人家的禮太重了,這心是真慌。
    此後,宋建又讓人撥了一車稻米給趙懷安,然後就再沒聯係過他。
    就這樣,趙懷安在學習和懷疑中度過了乾符元年的十一月。
    直到十二月的第二天,他們這支兵馬終於趕到了邛州前線,然後就下大雪了。
    這是川西迎來的第一場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