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低啞
字數:2921 加入書籤
各地抗議與請戰之聲鵲起。
雲南,昆明。
滇軍將領內部會議上,氣氛凝重。
“委員長一味保存實力,坐視八路軍在華北連戰連捷,我軍卻困守西南,無所作為!長此以往,軍心渙散,民心盡失!”
“不能再等了!我們必須向重慶明確表態,要求北上抗日!我滇軍子弟的血性還在!我們滇軍照樣不怕死!”
廣西,桂林。
桂係高級軍官同樣群情激憤。
“八路軍如今聲勢浩大,連鄧錫侯都率川軍投了過去!我們桂軍曆來以善戰聞名,如今卻在此蹉跎歲月,豈不惹天下人恥笑?”
“必須請戰!若重慶再不允準,我們……也要考慮其他出路了!”
請戰電報如同雪片般飛向重慶,措辭一次比一次激烈,不再僅僅是請求,更帶上了近乎最後通牒的意味。
麵對洶湧而來的壓力,重慶內部分歧明顯,兩派爭論不休。
“委座!若再不采取果斷措施,恐釀成巨變!當以雷霆手段,震懾宵小!”
“委座,三思啊!如今民心士氣皆在彼處,若強行壓製,隻怕……隻怕我等真要成孤家寡人了!”
最終,在巨大的內外壓力下,重慶方麵做出了極其有限的讓步,勉強同意部分非核心區的“雜牌”部隊,可對當麵之敵進行“戰術騷擾”,但仍嚴令禁止與八路軍進行任何形式的戰役配合與接觸,並加強了對其後勤和通訊的控製。
這種處處設防的命令,根本無法滿足前線將士殺敵報國的渴望。
於是此消彼長,人越來越少,人也越來越多。
鬼子徹底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裏,寸步難行。
十月末,華北日軍實際控製區收縮至主要城市內,甚至不敢出城,八路軍控製區域擴大兩倍有餘,三大根據地早已完全連成整體。
已經有鬼子開始燒香了。
且個個兒不願意當官。
畢竟那個妖怪可是專挑當官的斬首的。
入冬了。
這是一九四零年的冬天。
持續了數月的大規模攻勢,隨著嚴寒的降臨和戰線的相對穩定,逐漸告一段落。
新擴大的根據地需要鞏固,數以萬計的新兵需要訓練,繳獲的海量物資需要清點分配,更重要的是,那連成一片的廣闊區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支撐體係。
鬼子們縮在縣城裏苟延殘喘,忍饑挨餓。
現在,是我軍反過來分割和包圍它們了。
小戰士王栓柱搓著凍得通紅的手,哈著白氣,從新兵訓練營跑回駐地。
他是三個月前在殷靈毓襲擊礦場時被解救出來的礦工之一,那個斷了胳膊的小孩子。
如今,他有了名字,養好了胳膊,也成為了八路軍的一名小戰士,他所在的連隊,正駐紮在太行山深處一個剛剛擴建完畢的大村子裏。
村子裏很是熱鬧,原本狹窄的土路被拓寬,夯實,路兩旁是新搭建的和修繕一新的民房,雖然簡陋,卻收拾得幹幹淨淨,穿著灰色,黃色不同顏色軍裝的戰士們混雜在一起,操著各種口音,卻相處得異常融洽。
“老哥,你這川普聽著得勁兒!再來一段嘛!”
一個原八路軍的班長勾著一個川軍老兵的脖子,笑嘻嘻的討教。
“要得!老子給你擺一哈龍門陣,當年出川打鬼子……”
村口的打穀場上,原中央軍第五十九軍的士兵們,正跟著八路軍的教官學習拚刺刀的技巧,喊殺聲震天。
另一邊,婦救會的成員們則在組織下,練習戰場救護,旁邊還有婆婆拿著新納的鞋子送過來,領糧食時卻非要少要一些,讓他們留著打鬼子的時候自己吃。
王栓柱穿過人群,跑到村子東頭,這裏是根據地新建的兵工廠之一,院子裏麵堆積著小山似的鐵軌,彈殼和從鬼子那裏繳獲的報廢武器零件。
“栓柱!快來搭把手!”
一個老師傅在門口喊道:“把這筐複裝好的子彈幫忙送到庫房去!”
王栓柱應了一聲,趕緊跑過去,庫房是依著山壁挖出的幾個大窯洞,裏麵幹燥通風,一排排木架上,整齊地碼放著用油紙包好的子彈,手榴彈,甚至還有一門保養良好的迫擊炮和整整一箱炮彈,這些都是他們未來打鬼子的本錢。
幫忙搬完東西,王拴柱再往前走,再前麵,是依托幾間大瓦房改建的野戰醫院,裏麵幾個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聽說是從大城市投奔來的,正仔細地給傷員換藥。
王栓柱來這裏是幫人傳口信來的,但也和醫生很熟,前兩個月多受人家照顧,於是笑嘻嘻的打了招呼,然後繼續小跑著找人。
曾經和他一起下礦,腿被砸斷的李大叔,正拄著拐杖,在院子裏幫著曬洗幹淨的繃帶。
“叔!有人給你帶信兒哩!李成哥沒死!有人見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