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金蟬,三藏
字數:4104 加入書籤
“反正總而言之,我如果沒有覺醒前世的記憶,那就是時機未到,還得渡劫。”
“即便是真的被吃了,那我也隻能認栽,這就是劫難,你不懂的。”
金蟬子感慨道,“但不管怎麽說,我跟在你的身邊,覺醒了前世的記憶。”
“也就有了一線機會,能夠重新回到師尊的身邊,這就已經是很好了。”
“所以我當時才會出手幫你……不過現在看來,或許跟著你也不錯。”
這段時間以來,金蟬子也看到了沈無名的一些東西,比如他施展出來的未來佛祖真經。
這玩意可是他腦海裏麵的功法,不過嚴格來說,這是一個功法設計。
到底能不能夠成功,又或者成功之後有多大威力,都還處於想象的階段。
沒想到沈無名居然能夠施展出完整的功法,而且效果,比他想象的還要好。
還有沈無名對明慧的態度,也讓金蟬子心中產生的一些其他的想法。
這家夥,人不錯。
相對於自家師尊那種菩薩心泛濫而言,沈無名的做法,其實讓金蟬子更舒服。
那就是親親仇仇。
麵對自己的人,那自然是不惜代價也要保護,也要去拯救,至於仇人,就需要鐵血手段。
反倒是那位佛祖,不管是麵對什麽人,都在那裏爛慈悲,實在是讓金蟬子腹誹不已。
“你知道嗎?我當年之所以會渡劫,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的師尊。”
金蟬子歎了口氣,“我不是仇恨他,而是我真的不認可他的一些觀點。”
“他總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可以去拯救,可是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傻逼。”
“傻人有傻福,傻逼沒有!”
“所以我們隻需要去拯救一些有緣人,至於其他,不救也罷。”
傻逼這個詞,還是他跟著沈無名學的,他學習能力很強,很多詞都學會了。
沈無名挑了挑眉,“你還別說,這或許有點道理,我這麽跟你說吧。”
“在我的眼裏,佛教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這中間還是有不少區別。”
“不是大乘佛教就好……”
隨即,沈無名將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東西說了一遍,金蟬子頓時眼神放光。
簡而言之,大乘佛教就是認為可以拯救所有人,拯救整個世界,讓大家都得到極樂。
可這是不存在的。
而小乘佛教就現實的多了,要的就是拯救自己,至於其他人,有緣者就一起來,沒緣者就算了。
“所以就是說,小乘佛教的核心是修煉自己,能成神就成神,能成佛就成佛。”
“如果沒有機會的話,生老病死六道輪回,那也是客觀存在,並且合理的。”
金蟬子總結了一下。
“對。”
沈無名驚訝地看著他,這家夥的理解能力,還真是不錯,最起碼比明慧好。
不說別的,光是這其中的東西,其他和尚未必會認可,還要搞各種麻煩。
就比如他先前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就這玩意丟出去,結果就惹得北禪寺和南禪寺的麻煩,很多人覺得他是高僧。
甚至還有一些理解能力差的,比如普賢菩薩,心中還會出現一些質疑。
還有先前他提出的馬車難題,也是這樣的道理。
沈無名將這句偈子還有馬車難題拋給了金蟬子,金蟬子微微思索,並給出答案。
“偈子的說法並不是不準確,不過按你的說法,這就應該是屬於大乘佛教。”
“屬於‘般若空觀’的範疇,認為人性都無塵埃,那麽自然就全部可以被度化!”
“反倒是這個馬車難題,如果用大乘佛教的想法去解決,似乎就麻煩了。”
“或者說,你這個難題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因為大乘佛教想要拯救所有人,就意味著,在他們的理解裏麵,所有人都是可以被拯救的。”
“而你這個問題,在一開始就設定了隻能救一邊,就意味著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拯救。”
“那麽就隻有用小乘佛教的解法,那麽就是有緣的就去救他,沒緣的就算了。”
“而在馬車難題之中,數量更多的小孩就屬於沒有緣的人,隻能順其自然。”
“而那個有緣的小孩,也同樣得以保全性命,這就是被度化的意思。”
金蟬子若有所思道。
不得不說,金蟬子的確是有點離經叛道的,反正這番言論,其他佛教未必認可。
但是金蟬子很認可。
“難怪你能夠被那些憨批認為是佛子!”
“你這個悟性,真要是在大千世界,也絕對能當個佛子,被西天的那些憨批當成個寶。”
自從金蟬子學會了憨批和傻逼這兩個詞之後,就總覺得其他人都是憨批和傻逼。
隻有他自己最聰明。
這會兒金蟬子覺得,沈無名這家夥也還可以,腦子不比自己差多少啊。
“呃,我真沒興趣當佛子。”
沈無名聳了聳肩,“你知道的,我身邊的女人那麽多,我幹嘛去守清規戒律啊?”
“我就是吃飽了撐的,也不可能是青燈古佛,吃齋念佛!”
“跟我家的兩位……呃,四位,呃……可能過兩天就是六位了。”
“跟我家的六位娘子你儂我儂的不好嗎?腦袋被驢踢了,才會去當和尚。”
“你媽的。”金蟬子頓時怒火衝衝,“你腦袋才被驢踢了,你全家腦袋都被驢踢了。”
“男歡女愛有什麽意思?追求大道才是真理,男女之事,不過肉身皮囊罷了。”
“切。”沈無名不屑道,“就你這悟性,難怪當年被貶下靈山呢。”
“你媽……”
金蟬子被氣的夠嗆,罵罵咧咧好半天,突然開口道,“你就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其實你入了佛門,也不是非得青燈古佛,也可以修煉歡喜道。”
“我跟你說,當年靈山上有一個歡喜菩薩,臥槽,他媳婦比你還多。”
“人家就以歡喜之道成佛,就從歡喜菩薩變成了歡喜佛,好多凡人供奉呢。”
“你要是入了佛門,也可以修煉歡喜之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