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還是財政問題
字數:4098 加入書籤
李文忠開懷暢飲,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功名利祿都被徹底的拋開了。
他之前還在想著,雙方之間的矛盾,還有著一些愧疚,也有著一些落敗之後的不舒服。
甚至他的落敗,都是沈無名甚至不知情的情況下,可以說是敗的很徹底。
可此時,一切都已經拋開,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
兩人之間,隻是純粹在喝著酒,酒水潤入喉嚨,一切都不過如此而已。
李文忠沒有用法力去抵抗,不多時,就已經喝的酩酊大醉。
沈無名看了他一眼,然後放下酒壇,走出房門,就看到李夫人和李大公子都在候著。
“李大人喝醉了,你們照顧著點吧,我就先走了,有緣再會。”
沈無名拱了拱手,李夫人和李大公子此時慌忙跪下,磕頭如搗蒜。
“多謝燕王殿下。”
他們一個是宰相夫人,一個是宰相公子,而且還入朝為官,自然也知道一些政治信號。
沈無名單獨來走了這一趟,或許沒有給他們什麽好處,但是,也是一種震懾。
朝野之中的人都知道,沈無名和這位已經沒落的宰相,還有著幾分交情在。
就不會有那些趨炎附勢的人,這會兒跑過去幹什麽。
落井下石的事情,更是不會發生。
“老李,這個人啊,有點固執,但是,也不是什麽壞人!”沈無名輕歎一聲,然後從懷裏摸出一個令牌,遞給李夫人。
“這是我燕王府的令牌,別的就不多說了,用得著的時候,自然就用得著,用不著的時候,就當個小擺件放著唄。”
李夫人感恩戴德接過令牌,沈無名沒有繼續廢話,而是帶走沈白告辭離開。
沈白跟在身後,全程都是沉默不言,一句話都沒有說。
她是被李文忠抓了的,李文忠也把它送給了沈無名,想要換來左相之位。
結果她什麽事情他也沒有,李文忠就已經結束了。
要說什麽怨恨,沈白也沒有,反正現在的日子,也不算很苦。
甚至相對於在山裏麵,修煉環境什麽的,都好了,不止一個檔次。
而且還有琵琶、金蟬子這些大妖前輩指點,她的修為也在飛速提升。
一切都挺好。
“帶你過來,隻是想讓你看一下,了結心中的因果,就此而已。”
沈無名說道:“接下來,這些東西就徹底斬斷,你就好生修煉就好了。”
“是,主子!”沈白輕輕點頭,神情依舊是一片淡然,沒有太多的動容。
這些東西,她早就已經放下了。
隻是沈無名這個主子還惦記著,多少也是一個挺感動的事情。
回到燕王府,沈無名也沒什麽事情,主要就是準備一下接下來的大婚。
不過那些程序,更多是楚平山在走,他倒是用不著關心太多。
所以閑下來的時候,就是在研究燕國模式在大漢的適配度。
這中間的東西,無非就是一些世家大族作為阻力,還有就是財政方麵支不支撐得住?
不過基本上推演一遍,就能夠看出來,主要的問題還是缺錢,朝廷的國庫支撐不住。
他一時半會也沒有什麽發財的門路,畢竟這需要的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靠著穿越者的知識,自己發家致富不成問題,但是要富國強兵,就不是那麽簡單呢。
想到這裏,沈無名幹脆叫我來李元昌,這家夥也隨他一起入京呢。
李元昌在京城也有一座宅子,這是朝廷最新撥給他的,大概是作為他的唐王府。
等到燕王府官員前來邀請,李元昌還在準備著收拾房間。
一切都是親力親為。
他身邊也有侍衛,但是沒有使喚,而是自己在花功夫,下力氣。
每一處布置的地方,都是自己動手,如此而來,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主要是用著方便。
雖然看上去可能不怎麽優雅,甚至亂七八糟的,沒什麽文化底蘊可言。
但真正使用的時候才知道,隻有如此,才能得心應手。
“唐王殿下,燕王殿下有請。”
燕王府侍衛被帶上來,開門見山,直接說道。
李元昌停下手上的動作,微微點頭,“我洗個手,馬上跟你去。”
他說是洗個手,就真的隻是洗個手,衣服都沒換,發冠也同樣髒兮兮的。
不過他似乎並不在意。
跟著侍衛一路來到燕王府,就看到沈無名坐在大廳裏麵,愁眉苦臉的。
李元昌三步並作兩步,“參見燕王殿下。”
兩人同為王爺,但真正的含金量,李元昌不可能不知道,這會也不可能去賭氣。
對他來說,實用主義才是最好的,你光是去爭一口氣,屁用都沒有。
與其如此,不如實在一點,認清楚差距,才能夠獲得大漢朝廷的認可。
這個認可的背後,更關乎到整個南唐在新的王朝裏麵所處位置。
“過來了,坐。”
沈無名招了招手,讓他坐在旁邊,然後將手上的稿紙給他遞了過去。
“燕國推行的那些東西,劉全可能不清楚,但是你絕對了解過。”
以他對李元昌的了解,這家夥,絕對是用盡一切力量,想要增強國力。
而燕國很多政策的推廣,是沒有辦法做到保密的,李元昌肯定早就得到了消息。
“是的。”李元昌一邊回答,一邊看向手上的稿紙,大體都列舉了一些工業革命的項目。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城隍土地體係,以及接下來要改建的行中書省製度。
“整個大規模的變化,一是為了適應國情,二也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具體的東西,後麵你可以跟我手下的人了解,但現在遇到一個麻煩。”
“主要就是手上的錢不夠,無論是工業革命還是改建行中書省,都是花錢的項目。”
工業革命花錢好理解,而行中書省相當於朝廷行政層級的改變。
到時候,自然會出現新的衙門修建,新的官員構造,這都需要發工資的。
不可能說多一個級別,就多一個級別,要那麽簡單,宋朝也不可能因為冗官冗政而陷入財政危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