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明慧菩薩
字數:3745 加入書籤
“居家派的成立,不是為了動搖原本的佛門,而是為了拓寬佛門信徒的生存空間,讓許多心中向佛,卻不願割舍家庭之人,也有一個可以向佛的空間,也可以進入佛門,收到服務的教導。”
“如此而來,不為私情,皆為我佛之信念,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正是此理。”
“無論你是什麽樣的人,隻要你不作奸犯科,不濫殺無辜,不罪孽深重,那麽,佛門的大門都會對你打開。”
按說的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就是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自然也不會說什麽不能罪孽深重之類的,畢竟放下屠刀,尚且能夠成佛。
可這些台詞,都是沈無名和明慧之前對過。
宗教的存在可以有,大家的信仰也可以自由,但是肯定還是要倡導一個正能量的,最起碼,你不能真的讓那些放下屠刀之人,拜入佛門之後,就一切了結了。
若是如此,犯罪成本太低,那造成的後果,可就極為惡劣了。
不過,佛祖當年也就說說,真正在佛門看來,你還是要有慧根的,還是要有各種要求。
至於這個佛門慧根,可以是很多東西,比如你捐了很多銀子,那也是有慧根的,比如你天賦好,能夠成為菩薩,成為羅漢,那也是慧根。
反正這個細節,就不必多言,總的來說,就是給大家安個心,開拓更多的市場,並不會擠占原本的空間。
一群方丈也是紛紛點頭,他們對此自然也沒有意見,反倒是斟酌著宗教部的崗位,看看有沒有適合他們的?
那些大叢林,自然是想著能不能搞個宗教部尚書侍郎的位置,可對於稍微規格低一點的廟宇,他們則是盯上了那些郎中員外郎之類的。
不過沈無名成立這個宗教部,在此之前,也都是有過一些想法的。
這個部門是一個官方性質的管理機構,但是要吸收各方強者,原有的崗位設置,肯定是不夠的。
所以後麵他還想著仿造後世弄一個道會佛會之類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燕國實行的供奉製度,在此時也可以拿過來。
各大叢林的掌舵者或者代表人物,可以以供奉身份參與進朝廷和官府的工作,雖然隻能建言獻策,但能夠參與,就已經是破天荒了。
至於後續,能否更進一步,那就看他們的能量,看他們的本事。
“今日我在此宣布,佛門居家派成立,諸佛在上,諸菩薩在上,諸金剛羅漢伽藍在上。”
明慧最後高聲宣告,聲音其實挺輕的,可疊加法力之後,卻滾滾如雷,在整個空間之中。
而隨著他話音落下,虛空下,無窮祥瑞浮現,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更有數道霞光,破空而至,顯化在高台之上。
“我等代表靈山大雷音寺,特來恭賀居家派建成!”
開口的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旁邊站著舍利弗和優婆尼。
三人都是凡俗世界中的經典形象,就是怕這些人認不出來。
而且口中之詞,赫然說自己是代表靈山大雷音寺而來,中間意味,可想而知。
如果沒有得到佛祖恩準的話,他們即便是佛祖弟子,也不敢如此開口。
一眾高層其實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幕,可那些尋常僧侶,此時卻一個個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居家派的成立,在他們看來,無非就是小世界自己搞的這一套。
迫於大漢的王權,他們不得不成立,可從內心而言,卻依舊並不認可它會成為佛門的一派。
可現在看來,人家佛門總部都開始承認了,他們還矜持個啥呀?
“這真的是佛陀弟子,須菩提祖師,舍利弗祖師,優婆尼祖師!”
“拜見祖師!”
“阿彌陀佛!”
眾人紛紛下班,三位佛陀弟子也都隻是淡然看著,隨後,目光落在明慧的身上。
須菩提緩緩開口:“佛陀有言,居家派之成立,唯我佛門之大事。”
“佛門創建至今,也須變法,明慧大師主動推行,可謂是深得佛祖之意。”
“所以佛祖有意,冊封明慧大師為靈山大雷音寺明慧菩薩!”
眾人聽罷,心頭大驚。
沒想到明慧如今的修為,居然能夠被封為菩薩,而且是大雷音寺的菩薩。
在小世界,菩薩倒也沒那麽值錢,因為更多類似於一個尊稱。
就像是小世界的百家聖人一樣,對修為的要求,也沒那麽高。
可在既然被封為大雷音寺明慧菩薩,那自然不一樣,這代表的是大千世界的規則。
哪怕這中間的水分極高,可光這個菩薩名分,都是極重的。
因為這意味著,明慧以後行走在大千世界,背後就天然站著大雷音寺。
明慧躬身下拜,“多謝佛祖,阿彌陀佛。”
她表麵努力做出鎮定的神情,可實際上,內心早已經是波瀾壯闊,複雜到了極致。
她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一個違反了佛門清規戒律的小尼姑,居然能夠得到佛祖的認可,反倒給她封為菩薩。
如此,那些清修苦修的人,又該如何?她感覺自己的思想都被顛覆了。
不過沈無名倒是不覺得奇怪,能不能被封為菩薩,往往不是看你自己的能力如。
更多是,看你能不能辦事,又或者,能不能混出統戰價值?
很明顯,明慧做到了,她是有統戰價值的,或者說,她背後的沈無名是有的。
所以佛祖絕對不會吝嗇一個菩薩之位,甚至其他的佛門高層,也都會樂見其成。
這中間的彎彎繞,沈無名看明白了,金蟬子這些也看明白了。
不過就是朝廷大臣,還有這些寺廟方丈僧尼,卻隻覺得居家派的成立,正是佛祖有意推動。
原本心頭的排斥,此時早已經冰消瓦解。
“原來是佛祖支持的呀,那沒什麽說的,居家派就是合理的。”
“還以為燕王殿下寵妻呢,現在看來,這事兒本來就該這麽辦。”
“不愧是北禪寺,這渠道就是不一樣,能夠得到佛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