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 章 裁正式工?
字數:3667 加入書籤
周一。
一大早去街道辦上班,一路上許峰的嘴角都沒放下來過。
老祖宗都說了好事多磨,這不,前前後後磨了一個多月,再加上各方麵的努力這才得償所願。
也算是人生的第一個裏程碑,晚上下班了必須得喝一點。
拐進巷子的時候正好碰上趙強,趙強一眼就看出來許峰身上透露著一股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感覺。
“遇到啥事了樂成這樣,給哥們分享分享?”
哥倆並排騎著自行車朝著街道辦趕過去,趙強甚至都在想,許峰這小子不會跟朱珊有在一起的苗頭了吧。
“趙哥,你知道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什麽感覺嗎?”
許峰表達的意思自然不是事業方麵有所上升或者獲得了巨大成功,而是重點著眼於這個花字。
都說長安花團錦簇,許峰也算是沒少欣賞這春光。
“嗬,你別跟兄弟說你要當上駙馬爺了!”
以朱珊的家庭背景,她男人可不就是當代的駙馬爺。
倒還不至於當上駙馬爺,不過許峰也沒解釋什麽,畢竟有些事兒自個兒偷著樂就行。
這哥倆一路上聊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事兒,再加上許峰沒接這個茬兒,趙強可不就產生誤會了:“兄弟你倒是接茬兒啊,是不是哥們說的那樣?”
回到辦公室,不管趙強再怎麽問許峰都是顧左右而言他。許峰越是這樣,趙強越肯定自己猜測是對的。
一想到朱珊被這小子拿下,差點沒把趙強羨慕嫉妒的咬碎後槽牙。
這邊正鬱悶著,突然李主任掀開簾子走了進來。大家夥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李主任的臉色很凝重。
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出了大事,趙強在街道辦上班這麽久了,還是第一次看到李主任一來就擺這麽難看的臉色。
嚇得他哥倆和兩位大嬸都不敢大吭氣兒,可不敢在這個時候觸領導的黴頭。
李主任並沒有直接進小辦公室,還是站在門口環視了一圈,確認大家夥都在之後問了一句:“朱科長來了沒?”
話音剛落,朱珊掀開簾子走了進來。
“朱科長找個位置坐下來,有點事我提前跟大家說一聲。”
朱珊的臉色同樣凝重,點了點頭立馬找了個椅子坐下來,顯然是跟主任一樣提前得到了一些消息。
好巧不巧,朱珊順手把椅子放在許峰的工位旁邊。這在趙強的視角裏,自然而然的認為朱珊這是有意的想靠近許峰。
“同誌們!”
李主任一句同誌們,立馬把趙強的心思拉入正軌。意識到主任接下來會放出重磅消息,所有人正襟危坐豎起耳朵聽。
“昨天區裏臨時開了個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針對近段時間全國麵臨自然災害的問題。當然,這麽大的問題我們知道就行,能做的就是配合上麵的安排做好份內的工作。
這次把大家叫過來開這個會,主要是區裏通知從下周開始,無論是國營廠還是集體所有製企業都要裁人,估計有不少的工人都得返鄉。
除此之外像咱們街道辦這種單位工作內容不多的,同樣要裁人。”
李主任這句話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前段時間廠裏把臨時工辭退的事大家都知道,但跟自個兒沒關係所以根本就沒太上心。
而這一次上麵通知又要裁人,臨時工都已經裁完了,那就隻有可能是裁正式工!
最要命的是,像街道辦這種Zf單位都要裁人。
“啥?咱們街道辦也要裁人?”
別人急不急不知道,反正吳嬸聽到主任說街道辦也要裁人立馬就急了。
交道口街道辦不大,除了兩位領導和兩位編內正式工之外,隻有她跟王嬸還沒有編。
如果裁員的話總不可能把領導還有兩個能幹實事的小夥子裁了吧,那就隻有可能裁她和王嬸。
裁一個倒還好,吳嬸自認為以她的渠道背景能保住這份工作。至於一向關係處得不錯的王嬸,牽扯到切身的利益誰管你是誰。
但要是必須裁兩個的話,這份兒能養老的工作吳嬸怕是也別想保住。
“主任你也知道我家的情況,要是咱街道辦也裁人的話,我們那一大家子估計下個月都得餓死。”
王嬸愣了片刻也反應過來,趕緊對著李主任訴苦。她家底子薄再加上孩子多,如果真少了一份收入的話,所以不至於餓死,但從今往後估計別想吃頓飽飯。
“主任,前段時間廠裏的臨時工不是都已經裁掉了嗎,難道這次要裁正式工?”
街道辦再怎麽裁人也不可能裁到他趙強頭上,所以趙強問了一個比較關心的問題。
如果上麵真的決定裁正式工的話,可以肯定接下來估計會出現不小的動蕩。
許峰和朱珊沒吭聲,一個是早就了解過情況,另一個是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
幾個月前,許峰從係統獎勵那裏獲得了一條重要的未來信息。
接下來連續大災三年,上麵為了能讓國家度過這個困難時期,肯定會實行很多政策。
從上次裁臨時工許峰就應該能想到,接下來正式工同樣難以幸免。所以真正到了這一天,許峰自然不會有詫異的感覺。
甚至到後麵,情況隻會越發嚴峻。
主任並沒有回應大家的問題,隻是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辦公室內壓抑的氛圍持續了半分鍾,主任抬起手指了指窗外:“這災荒年景糧食供應不上,城裏人多了口糧消耗不起。
所以正式工人下鄉種田是必然的,隻為了省點糧食開支。除此之外,再過段時間會舉行一場大型的知青下鄉,通通都是為了節省糧食開支。
估計這一周各個單位和廠裏都在擬定裁員名單,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和應對各種臨時安排工作的準備。”
知青下鄉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城裏沒有那麽多的工作崗位和糧食,把那些畢了業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中專生和大學生安排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前兩年就已經有這樣的具體安排,從今年開始估計要進入高潮階段,送大量的知青下鄉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