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國家的難題

字數:7771   加入書籤

A+A-


    醉話是不能輕信的,尤其是陳平的醉話,就算是不是醉話,這人的話都不能輕信。
    信了陳平的話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馮劫覺得陳平的話隻能信三分,再一想又覺得不對……最多信其中一分。
    新帝的第一年,關中人口增至八十萬,關中依舊是人口最多,而中原各縣的人口還未有太大的起色。
    關中之所以會有八十萬人口,也是因為關中是皇帝腳下,這裏有最好的夫子,最好書舍,而且每年的入仕考試都在關中。
    都說當今皇帝為回報當年丞相李斯的教導之恩,想要將丞相請來關中,皇帝想要他的老師養老。
    但丞相屢屢拒絕了,希望皇帝能夠將心力都用在國事。
    這樁美談已傳遍了鹹陽。
    人們都知道當今皇帝是丞相李斯教出來。
    有人覺得這與丞相李斯無關,當初受過丞相貶黜的官吏都覺得,皇帝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皇帝本就是個十分有孝心的人,是天下年輕人的榜樣。
    周青臣很久沒來鹹陽城了,他是當初入秦的齊魯博士之一。
    當年的泰山之行後,周青臣遊曆天下數年,再回鹹陽卻見鹹陽已經換了一個皇帝。
    在鹹陽城門前稟報了自己的身份,並且在將士們的領路下,周秦城來到了鹹陽宮內,在章台宮內,拜見新帝。
    臨近冬至,扶蘇第一年皇帝生涯就要結束了,再看跪拜在地的周青臣,低聲道:“不用跪拜行禮,起來吧。”
    周青臣緩緩站起身,目光看向這位年輕的皇帝,新帝穿著一身黑色的衣袍,未戴發冠,眉宇間帶著銳意,就像是個年輕的嬴政。
    “臣聽天下人所言,人們都說新帝賢明,有人心如此,臣為皇帝賀。”
    “朕才當了一年的皇帝,所做之事無非就是裁撤兵馬,放將士們歸鄉而已,還為朕賀,你不臉紅嗎?”
    周青臣又道:“臣肺腑之言。”
    “不必說肺腑之言,朕也沒想把你的心肝挖出來,對你的肺腑沒興趣。”
    “是……”
    周青臣愣是結巴了片刻。
    扶蘇手中拿著一卷書正看著,身側的暖爐還在燒著,又道:“至今,關中人口也才八十萬人,其中壯年勞力最多四十萬,但中原各郡縣人口依舊凋零,哪怕朕裁撤了兵馬,可依舊沒有起色,這問題能解決嗎?”
    周青臣沉默了。
    扶蘇又道:“賦稅的問題說了有十年了,中原各地賦稅困重,又有大量荒地沒有耕種,與之人口問題兩害相加,有辦法解嗎?”
    周青臣又低下頭。
    扶蘇道:“關中人口確實鼎盛,但這都是從中原各地流動而來,關中與函穀關以東的發展天差地別,人口不均,發展不均,官吏不夠用,六國舊地依舊凋零。”
    言至此處,章台宮的大殿又恢複了安靜。
    “也不要說朕有多麽賢明,我們實事求是地來看,這個國家還有這麽多問題需要解決。”
    周青臣行禮道:“臣失言。”
    扶蘇擱下手中的書卷,又道:“你遊曆天下,可有收獲?”
    周青臣遞上一卷書,又道:“臣去過南方,在臣看來南方並沒有那麽差。”
    田安將這卷書拿過,而後放在了皇帝的麵前。
    周青臣的書依舊是竹簡,這天下不管怎麽變,還是有人依舊用竹簡。
    周青臣就是這樣的人,扶蘇在桌案上推開竹簡,仔細看著。
    這一次,他主要去的是南方。
    秦軍南下之後,打開了五嶺的隔絕,讓南北有了交流。
    但這並不夠,南北需要長期往來,就需要有道路,在周青臣的講述中他發現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叫做梅嶺。
    梅嶺山勢險峻,聽說是因那裏種滿了梅花樹而聞名。
    周青臣所言的這條路通過梅嶺,實則就是梅關古道。
    而後,在後麵所寫的內容中,還有另外一條路,直通湘江,這條路就是瀟賀古道,在當年六國商客南來北往的過程中,南海的犀牛角與犀牛皮都是從那裏運出來的。
    而現在這條路就在屠雎的手中,並且秦軍占據了這條古道的各個要道口。
    扶蘇不止一次想要將趙佗與屠雎找回來。
    但如今時機還未到,官吏對南方的滲透依舊不夠。
    陳平總是會用人心中最低劣的本性去揣測別人,他的計謀可以用,但不能用太多次,否則就會壞了秦廷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生產與麵貌。
    秦的官吏應該是務實且善於合作,實事求是的。
    扶蘇希望秦的官吏都是如此,他們就算是不像丞相李斯那樣,也應該像司馬欣那樣任勞任怨。
    扶蘇的目光看著周青臣,不得不說他的想法很前衛,開發梅關與瀟賀古道確實很值得。
    可遠見且前衛的目光,不一定是適應當今的環境,東北還能開發呢,但你有多少人力物力?
    扶蘇將這卷書收了起來,又道:“現在回來有什麽打算嗎?”
    “臣想留在關中,將這些年所見所聞寫下來。”
    “去潼關的太學府吧。”
    “是。”
    扶蘇吩咐道:“以前你是秦的博士,學識自然不用多說,先去太學府任職學士,往後你若還有另有打算,再與朕說。”
    “臣領命。”
    等周青臣走了之後,扶蘇飲下一口茶水。
    偶爾有冷風從大殿一側的窗戶吹入,章台宮大殿內的編鍾已很久沒有敲響了,自皇帝登基以來,就再沒有用編鍾奏樂。
    扶蘇回想著周青臣書上所寫的話,南方有嶺南鹽年產五百萬石,糧食畝產一石五。
    就算是在長沙郡,火耕水耨的種田畝產也就一石。
    周青臣離開章台宮的一個時辰後,扶蘇也走到章台宮殿前,這片土地實在是太大了,有的地方富庶,也有的地方很貧瘠。
    但土地是最誠實的,種出的糧食也最實在的。
    南方鹽與糧食也都是真實存在的,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瑰寶,這裏的瑰寶會養育一代代人。
    即便是現在,扶蘇也對將來充滿底氣。
    就算如今的國家還有很多問題,甚至很多問題是從周天子時期留存至今,還有很多問題即便是兩千年的帝製王朝都解不開的矛盾,但這片土地上的瑰寶依舊會給人們底氣。
    當冬至過去之後,大秦迎來了新帝二年。
    朝野還在休沐中,朝臣也沒有前往章台宮廷議,人們依舊過著或匆忙,或閑適的生活。
    公子高回到了鹹陽,皇帝讓公子高任宗正,掌管秦宗室事宜。
    見過皇帝之後,公子高就去了雍城。
    送走了高,扶蘇又想起了大爺爺,當年就是大爺爺教導自己如何行秦禮,如何行冠禮,以及如何當好一個秦公子。
    大雪依舊在關中飄著,扶蘇走在鹹陽的城牆上,身邊跟著章邯與蒙恬。
    扶蘇道:“這雪下得沒完沒了。”
    蒙恬道:“聽聞今年又有不少人遷入漠南。”
    扶蘇道:“如今有多少草原的孩子讀百家典籍的。”
    蒙恬回道:“董翳說漠北漠南所有的牧民孩子都在讀中原書籍。”
    扶蘇有時覺得章邯這樣的全才留在鹹陽當個內史令確實可惜,他這樣的人應該去邊關,或者是去建設別的地方。
    章邯既是將才,也是一個善於建設的人。
    武威縣與河西走廊的城關,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建設起來的。
    扶蘇道:“章邯將軍近來可還好?”
    聞言,章邯抱拳回稟道:“末將近來常看潼關的書籍。”
    扶蘇道:“先前婁敬來文書了,說是近來西域人與河西走廊走動密切,他們想要的鹽鐵絲綢。”
    西域最稀缺的就是鐵器與絲綢,尤其是大秦的長槊。
    但長槊在秦軍也是曇花一現,隻有少數秦軍掌握,因為鑄造太過困難,已停產了。
    即便是鹹陽留存了不少鑄造長槊的材料,也都囤積著。
    章邯道:“末將以為,他們想要的不隻是鐵與絲綢,他們想要鑄造鐵器的匠人。”
    扶蘇又道:“太尉覺得呢?”
    蒙恬回道:“末將覺得可以賣給西域人,但這個買賣需要皇帝控製。”
    “嗯。”扶蘇停下腳步,“太尉的意思是可以在西北建立一個集市,並且讓西域人在我們的集市裏買賣,得到的黃金也都是我們的。”
    蒙恬頷首。
    扶蘇伸手扶著城牆道:“西域盛產黃金,的確令人心動啊。”
    直到走下城牆,皇帝對兩位大將軍的話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複,大抵是皇帝都覺得這兩位將軍的想法都不好。
    因皇帝還是公子時就常常主持國事,並且當初在長城烽燧下儲藏糧食,幫助長城度過了幾次糧食危機。
    去年,皇帝下令邊關屯田,讓丞相李斯的遷民戍邊之策改進為了屯田之策,確確實實完成了當年丞相李斯的願景,那就是要讓大秦的糧食長在邊境線上。
    而回過頭來,再看太尉與大將軍的說法,這兩位大將軍中,蒙恬有領兵之能,統兵之才。
    章邯有建設之才,亦善兵法。
    但兩位大將軍唯獨缺少人心博弈的能力,並且在這方麵的欠缺特別明顯。
    這也難怪皇帝回宮時的那一臉失望。
    話又說回來,這能怪太尉與大將軍嗎?
    當年皇帝還是秦公子時就常說術業有專攻,這是秦律製度下秦人的精神麵貌。
    人家是大將軍,是帶兵打仗的,能順路做一些城池建設已很了不得了。
    倒是皇帝沒有為難兩位大將軍與太尉。
    冬至過去了,皇帝依舊沒有說要再立一個丞相,鹹陽城人們的生活也與以前那樣沒有任何變化。
    高泉宮內,扶蘇抱著女兒,看著女兒明亮的眼睛,道:“你知道我要將西域商路交給誰嗎?”
    還未滿一周歲的小公主,自然什麽不懂,她看著皇帝手中的鈴鐺,伸手要去拿。
    見妻子走來,扶蘇將孩子放入她懷中,而後才繼續看文書。
    今年隨著周青臣從南方回鹹陽,也送來不少南方的文書。
    也是陳平讓趙佗與屠雎都覺得,現在的秦廷完成了北伐戰爭,現在終於騰出手來處置內政了,而這個內政首當其衝,很有可能是他們這兩位鎮守南方的大將軍,才會讓他們的子嗣都去關中讀書。
    看著南方的文書,屠雎發現了一種象郡的稻子,這種稻子能夠畝產兩石五。
    扶蘇知道這種稻子,它叫做占城稻。
    新帝二年的二月,秦廷終於開始了廷議,群臣休息了兩月半,回到了大殿內繼續議論國事。
    皇帝沒有再提及有關賦稅的事,這樣成了秦廷唯一的一件,或許會無疾而終的事。
    而今天的第一場廷議眾人討論的就是今年的入仕考試,關中的考試已經延續了八年,這是第四場了。
    每年都有給秦廷輸送新人官吏,每年有上百人。
    扶蘇坐在皇位上,聽著群臣正在大殿內議論,有人說要降低標準,需要更多人的入仕,如今各地太缺官吏了,甚至一些偏遠的地方,隻有一位縣令,連縣丞都沒有。
    也有人認為選擇官吏一定要嚴格,現在放鬆了以後都要放鬆。
    秦廷依舊延續著以往的權力體係,這個體係就是皇帝始終有一票否決或者是拍板的權力。
    就算是他們吵得再凶,鬧得再凶,最後也需要皇帝決定。
    廷議一直到了午時也沒有什麽結果。
    結束了廷議之後,扶蘇就去了高泉宮用飯,用了午食就回到了章台宮繼續處理國事。
    從去年到現在,皇帝一如既往,每天都會處理國事從不懈怠。
    扶蘇又看到了蕭何的文書,便在他的文書上遲疑了良久。
    今年官吏升遷的名冊還未下來,而在蕭何的文書中,說了今年的年初,楚地的江河兩岸各地又遭了水災,希望皇帝可以督促楚地各地的官吏能夠興修水利。
    並且蕭何打算將鄭國渠與白渠周邊的縣合並入渭北,並且將鄭國渠與白渠統稱鄭白渠。
    即便是身在關中,蕭何依舊心係楚地。
    二月的關中依舊是有寒風呼嘯,雨水未來,這天氣也沒有轉暖的趨勢。
    這一天,偶有閑暇,扶蘇帶著一家人來北郊走動,又見到了蕭何。
    鄭國渠邊,蕭何說出了他對渭北的建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