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文明分類論

字數:8118   加入書籤

A+A-


    蘇澤隻能感慨,有的人是有官運的。
    沈一貫從剛入翰林院的時候,就受到諸大綬的照顧。
    諸大綬和他的叔父沈明臣同列為越中十友,和沈一貫關係親近。
    如今諸大綬入閣,沈一貫又是刑禮房的主司,正好給諸大綬做政治秘書。
    在內閣工作,遇到一個能照拂的領導,對於仕途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原本沈一貫還擔心新閣老要怎麽磨合,現在諸大綬出任閣老,連磨合的時間都不需要了。
    然後是羅萬化。
    羅萬化的政治敏銳性不如沈一貫,對朝局的思考總是慢一拍,無法準確掌握朝局的變化。
    但是他也對此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政治嗅覺平平,那就多看多思考,三思而後行。
    而且長期在報館擔任編輯,羅萬化雖然政治天賦不足,但是對政治上的雷區還是很敏銳的。
    沒有人比報館的主編更懂政治雷區了。
    羅萬化這個孔目房主司,做事謹慎低調,這點在中書門下五房中卻非常的合適。
    掌管如此機要的部門,自然要謹慎低調,羅萬化事事請示,反而讓閣老們滿意,都稱讚他辦事老成妥帖。
    這是個相當高的評價了,畢竟大部分的職位其實也不需要太有創造力,穩重是勝任的標準,羅萬化能夠得到閣臣這個評價,日後仕途肯定要順遂很多。
    當然,中書門下五房成立之後,最風光還是蘇澤了。
    這次會推閣臣之後,京師官員們都看到了中書門下五房的權勢,蘇澤這個“影子閣老”的名聲更是坐實了。
    甚至連這次諸大綬入閣,坊間也有傳聞乃是蘇澤推動的。
    對於這樣的流言,蘇澤也沒有任何辦法,其實算起來好像還真有自己的功勞。
    蘇澤看向結算報告。
    【《請蒙童接種牛痘疏》通過。】
    【新任教育和保生醫療專務大臣諸大綬讚同你的奏疏。】
    【奏疏迅速通過,並且在諸大綬的推動下在各省開展接種。】
    【諸大綬入閣後,推動教師職稱和統一教材編纂工作,近代基礎教育的框架因此建立。】
    【國祚+1。】
    【威望值+1000。】
    【剩餘威望:4950】
    竟然加了1000的威望點?
    蘇澤估計這威望點也和流言有關。
    蘇澤苦笑,有時候你真的做事不加威望,一些捕風捉影的流言卻能大大增加威望。
    人心當真是個難測的東西。
    ——
    “李班正!”
    今日是十二月的上旬休沐,京營新軍給所有的官兵放了個假。
    越是到了年底,也是軍營不能鬆懈的時候,李如鬆這樣的軍官還要輪流述職。
    所以這個假期就算是提前放的年假了。
    既然是休沐的日子,李如鬆的武監同期好友就相約聚會。
    聽到熟悉的稱呼,李如鬆也熱情的打招呼。
    眼看著同學好友都奔赴前線,自己卻還留在京師,李如鬆煩躁低落了很長一段時間。
    特別是前些日子,好友夏忠孝給自己寫信,講述他在遼東的新生活。
    夏忠孝隨鎮北軍北上,成為自己父親李成梁麾下的軍官,開始向北方清剿女真人。
    夏忠孝本就是遼東軍鎮子弟,他到了遼東就是返回故鄉,但是很多非遼東的鎮北軍官兵都被遼東的苦寒天氣給嚇到了。
    也虧著朝廷準備充分,給鎮北軍準備好了禦寒的物資。
    要不然一仗不打,就先凍死幾個官兵,那鎮北軍在京營新軍中就要抬不起頭來了。
    夏忠孝先抵達遼陽,等到了遼陽之後,才知道安東都護府的行轅已經北上,他又領著士兵繼續北上,一直到了古扶餘城才追上了李成梁。
    這座城市已經改名為吉林,夏忠孝抵達之後,就被分配了任務,負責清剿周圍的女真部落。
    明軍在裝備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女真部落很快就在正麵戰場上落敗。
    但是夏忠孝說,這些女真部落退回到山中之後,局勢又發生了變化。
    因為躲入山中,明軍的後勤補給線拉長,無法深入山中追繳。
    伴隨著進入冬季,深入山中清剿變得十分的困難。
    整個遼東地區,適合農耕的就是遼河流域的區域。
    遼河再往北,苦寒不說,還有大量的凍土沼澤,無論是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這裏都是無法生存的。
    往西是通遼地區,這裏和草原相互連接,是遊牧民族活躍的區域,如今大明已經設置通遼棱堡,控製了這個區域。
    遼陽的東北方向,也就是三江平原,蘇澤原時空的佳木斯等地區,這裏是野人女真的地盤。
    這些野人女真,以漁獵為生,對大明還算是歸順,大部分時候算是服從大明朝貢的。
    最麻煩的,就是和朝鮮接壤的長白山地區。
    這裏就是建州女真活躍的地區。
    建州女真也是最難對付的。
    李如鬆回憶蘇澤提出的“文明分類論”。
    蘇澤在武監的授課的時候,提出一種文明劃分的理論。
    通過獲取食物的方式,來劃分文明的種類。
    中原文明就是典型的農耕文明,所以中原文明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土地,政權都是以土地製度為基礎建立的。
    除了農耕之外,就是漢人的老對手遊牧民族了。
    遊牧民族有很多,從匈奴到突厥,然後是蒙古。
    這些遊牧民族的崛起路徑都是差不多的,他們生活在物資更貧瘠的草原上,以遊牧為生,依靠牧群組成部落,然後通過養蠱式的發展,最後出現一個強大的草原政權。
    這兩種是常見的,不常見的就是漁獵了。
    當然,對於李如鬆來說,漁獵部落還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就是野人女真嗎?
    漁獵部落,顧名思義,就是以漁獵為生的,通過漁業和捕獵來獲得食物。
    和遊牧不同,漁獵部落要逐水而居,定居點比較固定。
    所以其實野人女真對大明是很乖順的。
    原時空也是這樣,野人女真長期都被建州女真壓迫和掠奪,一直到最後才加入到建州女真中。
    甚至蒙古人都要更早和建州女真結盟。
    如今野人女真也是大明的藩屬之一,為大明提供黑貂、東珠、人參等珍寶,他們通過遼河朝貢貿易,很少和大明起衝突。
    按照蘇澤的理論,遊牧和漁獵民族,都不會是大明的大患。
    原因也簡單,遊牧和漁獵民族,沒有農耕技術就沒有穩定食物產出,就無法形成穩定的政權。
    他們可能會因為部落的勇武而興起,但是隨著火器時代到臨,遊牧漁獵民族的體能和騎術優勢都在被抵消。
    普通大明士兵,使用火器都能夠輕鬆殺死一名健壯的蒙古勇士。
    火炮更是讓遊牧民族本來就孱弱的防禦更不堪一擊了。
    棱堡可以控製重要的區域,讓遊牧民族遷移的優勢都喪失了。
    蘇澤在課堂上說,最危險的是混合地區的族群。
    比如建州女真。
    長白山地區雖然是山區,但是也有可以耕種的盆地。
    建州女真長期吸收大明的技術,也發展出來了農耕技術,也在長白山裏耕種。
    他們也保留了漁獵的種族特性,可以放棄據點躲入山中生活,正如現在安東都護府遇到的問題,一旦到了冬季,對建州女真的圍剿工作就要暫停。
    春季遼東漢人也要耕種,一年中真正能夠作戰的時間不多。
    遇到大明強勢的時候,建州女真就縮回長白山中,大明不熟悉長白山的地形,也無法在雪山中長期作戰,隻能退回去。
    混合地區的建州女真,會吸收大明的先進農耕技術和政治軍事製度,比如建州女真本來就是大明的邊衛,也掌握了大明的軍製,熟悉大明軍隊的作戰方式。
    再比如之前被李成梁斬殺的建州女真首領王杲,王杲在建州女真已經設立官府,開始任用流官來管理農耕地區。
    建州女真控製了長白山地區,又能夠再利用貿易通道,卡住更偏北地區的野人女真,從野人女真之中補充兵員,通過壓迫這些“同族”來獲得更多的物資。
    原時空,女真的精銳兵員就是這麽來的。
    所以這類混合地區的部落,往往兼具有農耕區和遊牧漁獵區的部落特性,能夠吸收兩者的長處,對文明世界造成威脅。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自己的父親李成梁已經擊敗了叛軍首領王杲,蘇澤還繼續提出殖拓遼東的原因。
    對此,李如鬆是認同的。
    事實上,除了蒙古人之外,幾乎所有對中原產生過巨大威脅的異族,都是蘇澤說的這種混合地區的部落發家的。
    夏忠孝的來信中寫了幾場戰鬥,雖然都不是什麽大戰,但是都讓李如鬆心癢癢的,恨不得自己也能奔赴戰場殺敵。
    隻可惜西北無戰事!
    就算是有戰事,戚繼光在西北坐鎮,也根本輪不到他們克虜軍上場呢。
    既然沒辦法上戰場,那李如鬆就開始研究起戰略。
    他還是從自己最熟悉的遼東入手,他開始在研究如何解決長白山地區的女真問題。
    開始研究之後,李如鬆發現自己的煩躁低落消失了。
    李如鬆選擇從曆史入手。
    他翻看了漢代征討衛氏朝鮮,唐代攻打高句麗的曆史檔案,尋找在長白山地區用兵的方法。
    所以在日常休沐的時候,李如鬆都會選擇返回武監,因為武監可以使用國子監的圖書館,而國子監擁有僅次於翰林院的藏書。
    今天如果不是被同年拖著,李如鬆也不想要離開武監的圖書館,看到了桌子上的酒,李如鬆又有些頭疼起來。
    軍中流行的自然是烈酒,這麽多酒喝下去,怕是要不省人事了。
    李如鬆看到熱情的同年們,突然說道:
    “諸位,鎮北安南二軍都在前線立功,吾等還在京師荒廢時光,大家不難受嗎?”
    聽到李如鬆這麽說,在場的同年紛紛感慨。
    誰不想要一展所學?誰不想要建功立業啊!
    安南新軍在廣西連戰連捷,聽說這次收到嘉獎晉升的武監軍官就有三十多人。
    其中朱時坤的軍功最顯赫,已經得到了朝廷通令嘉獎,軍職都擢升兩級了。
    而當年騎兵科最精銳的學院,才能選擇克虜軍,現在那些不如自己的同學都建功了,怎能不讓人焦慮?
    李如鬆說道:
    “諸位,李某前些日子接到家父的來信,言東北戰事之困境。”
    “我想要給朝廷和父親分憂,這些日子都在思考對付建州女真的辦法。”
    “我想著與其在這裏喝酒,不如咱們群策群力,謀劃一篇平遼方案出來,如何?”
    李如鬆的父親李成梁官拜安東都護府的副都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當然,李成梁也不可能寫信向兒子詢問平遼之策,但是李如鬆這麽說了,眾人也自然都信了。
    “喝酒有什麽意思!不如去籌謀軍策!”
    不知道誰喊了一聲,眾人紛紛起身。
    李如鬆又說道:
    “我想著從曆史入手,總結前人平遼之策,將政策和軍策結合起來。”
    “這些日子閑暇的時候,李某就會在國子監的圖書館讀書。”
    眾人紛紛說道:
    “走!去國子監!”
    一行人連酒都不喝了,李如鬆領著一幫軍官,浩浩蕩蕩的向國子監而去!
    ——
    皇宮。
    沐昌佑正在值戍的班房中發呆。
    臘月以來,禁衛營就駐守在紫禁城,不得外出了。
    沐昌佑因為兼任治安司主司,倒是可以出宮,但是近日來治安司事務繁忙,沐昌佑不想要幫著司副李德福背鍋,所以也不想出宮。
    當年沐昌佑運作到禁衛營,本來是看重禁衛營能接近皇帝,武勳集團想要通過禁衛營恢複軍功集團的影響力。
    可是勳貴集團算盤太響,也引起了朝臣的警惕,禁衛營雖然能夠接近皇帝,當時被排除在軍事決策之外。
    加上皇帝的身體狀況,也無法和禁衛討論軍策。
    禁衛軍就淪為了紫禁城的保安。
    沐昌佑後悔自己的選擇,當年要是好好在武監讀書,要是加入到安南軍中,現在早就建功立業了。
    不過沐昌佑想到了克虜軍,他們留在京師訓練,不僅僅連軍功都沒撈到,甚至連在皇帝和朝臣麵前露臉的機會都沒有,沐昌佑又心理平衡了不少。